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囚 绿 记,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 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意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 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 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蒋捷: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绿色:春天、生机、希望,陆 蠡,人教课标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借窗前的常春藤抒发对绿的深深热爱。 学习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2、能力目标:理解象征、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等艺术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模仿运用。 3、情感目标:理解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作家简介,陆蠡名片原名: 陆圣泉 籍贯:浙江天台人 职业: 作品: 风格:值得骄傲的朋友,优美的性格、黄金的心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海星竹刀和囚绿记,优美清丽,真诚纯朴,富于哲理,(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月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常春藤一样的陆蠡,1942年3月,陆蠡与张宛若女士结婚,三个月后,他英勇就义。,浙江省天台县平镇陆蠡故居,写作背景,本文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写于抗战爆发之后,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京的一段生活,表达对祖国山河沦陷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之情。,字词知识,字音 陆蠡 涸 辙 淅 沥 猗 郁 移徙 婆娑 瞥 见 蕈 菌 字形 抑郁 葱茏 攀援 幽囚 囚系 烽烟 揠苗助长 急不暇择,(l),(h),(x),(y),(x),(su),(pi),(xn),齐读课文,诠释题目,“囚”是什么意思? “绿”是指什么? “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本文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 ?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1-4) (寻)绿喜悦、满足 (5-7) (赏)绿怀念、喜爱、留恋 (8-12) (囚)绿欢喜、恼怒、爱怜 (13) (放)绿自由、尊敬、祝福 (14) (怀)绿惦念、期盼,第一课时: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绿”,抒情线索,囚绿,释绿,思绿,二、(8-11)囚绿的过程。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三、(12、13)释放“绿”,表达对光明的呼唤和追求。,四、(14)对“绿”的思念之情。,一、(1-7)对“绿”(常春藤)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囚绿做铺垫。,恋绿,1.寻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2.观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观描写.,3.囚绿(812段).这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 题相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4.放绿(13段).“卢沟桥事变”的文章背景,既 是作者的活动背景,也是绿枝条生存的背景。,5.怀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 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品读课文17段,1、这株常春藤有着怎样的外形?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2、窗外有什么力量使这株常春藤的细叶、卷须朝窗外生长?,阳光和自由,品读课文58段 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绿的句子。,“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它是快乐。”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品读课文813段 作者把户外生长的枝条牵进屋内,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说明常春藤柔弱而又固执。,品读第10、11段,作者因爱绿而囚绿,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绿。这两段写出了在“囚绿”过程中作者复杂的心理状态,试谈谈你对作者看似矛盾的心理的理解。,作者因爱绿而囚绿,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绿。作者无法改变绿藤的“固执”,甚至为它的“固执”而“恼怒”。这里的“恼怒”,并不是作者对绿的感情发生了逆转不爱“绿”了,而恰恰是爱之深,恼之切。“魔念”是作者对自私自利的心灵的自省。,品读第12、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这段叙事除了交代提前离开北平,提前“放绿”的原因外,还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点明写作背景,看似简单叙事,而被迫离开故都的无奈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皆尽含其中,突现出文章的主题。),“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体味这句话语言的含蓄优美。联系前文,由“绿友”到“绿囚”到“囚人”词义的转移,体现了什么?,(由“绿友”到“绿囚”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珍重”、“祝福”,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 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迁移训练,联系现实谈谈你所喜爱的颜色的象征意义。 黄: 尊贵、优雅。 红: 热情、兴奋,吉祥、乐观 喜庆。 蓝: 沉静、幽远。 黑: 神秘、庄严、沉虑。 白: 纯洁之感。 绿: 安全、平静、希望、活力、新生。 灰: 寂寞、冷淡。 粉: 娇嫩、明快。,作 业,课后收集有关“绿”的成语、诗词或者文章,找到“绿”的象征意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也可小组合作。,第二课时:温故知新,默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囚绿记的抒情线索,同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后来为什么又”放绿”?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于是“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绿枝条被“开释”与作者逃离危险中的北平,二者有相似之处,在文章中具有类比的效果。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这是暗示的写法。,质疑探究,领会主旨,(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你认为“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绿”的意蕴,1、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作者本人!,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绿”具体指一枝常春藤,同时也是生命,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黑暗光明、自由与和平。,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合作讨论,1、找出关于当时的写作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背景:写作意图:,“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绿”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相通的,文章借讴歌“绿”来赞扬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愿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2、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 的语言一样。人识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表达了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的心理活动看,“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作者认为,认识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中的。,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的喜悦。,表达作者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产生的喜悦。,主旨理解,对本文主题的理解,还有另外两种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1)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3)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贞忠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2)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 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珍爱、挚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三种理解既有同,又有异。我们认为,如下的归纳比较妥当: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第一种理解固然不错,但作为一篇散文的主题似乎不宜包容太多。常春藤到底是象征自己呢,还是象征整个中华民族呢?文章是表达自己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呢,还是“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呢?也应该突出其中的一个为好。兼而有之,则显得分散。,第二种理解似乎没有分出文章内蕴的轻重,尤其是没有从特定的写作背景去理解文章而这一点作者又是特意加以强调的。说“我”“囚绿”是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是可以的。说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也是如此,则显得轻浮。,写作特点,全文将“绿”拟人化,写出了常春藤的“绿”的朝气、执着、向阳的精神及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在这种对绿的描写中,又始终饱含着作者的感情、思绪和愿望,将文章融入了诗的韵味,又富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读来更觉亲切动人。,迁移训练,1、仿照例句再写两句,使与之构成排比。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 。 2、将第7段相关的内容进行改写,使这与所给的句子构成一句整句。天晴的时候,我爱它 ,;下雨的时候, 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延伸拓展,印发朱自清散文绿,圈点自己喜欢的语句,找出两篇文章语言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诉诸笔端,形成一篇学术小论文。,再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