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4页
第2页 / 共94页
第3页 / 共94页
第4页 / 共94页
第5页 / 共94页
第6页 / 共94页
第7页 / 共94页
第8页 / 共94页
第9页 / 共94页
第1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园林植物茎干病害及防治,种类及为害: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的种类虽不如叶部病害多,但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性很大!不论是草本花卉的茎,还是木本花卉的枝条或主干,发病后往往直接引起茎腐、枝枯或全株枯死,不仅降低花木的观赏价值、影响景观,而且对某些名贵花卉和古树名木来说,有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菊花和香石竹的枯萎病,鳞茎和球根花卉的茎线虫病,都是花卉植物的著名病害,曾给欧美一些生产球根花卉的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杨树腐烂病(也包括其他园林树木的腐烂病)、溃疡病,园林树木的干腐病,泡桐丛枝病,以及近年来逐渐在江苏、安徽、广东等省发生和蔓延的松材线虫萎焉病,仍是我国当前育苗、造林及城市绿化的严重问题。,病原及症状类型:引起茎干病害的病原,几乎包括了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等各种因素。生物性病原有真菌、细菌、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其中仍以真菌病害为主。非生物病原中如高温引起日灼伤、低温引起冻裂伤和枯稍等均为常见。茎干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干腐、枝枯、枯萎、丛枝、肿瘤、流胶流脂、带化、立木腐朽等。不同症状类型的茎干病害,发生严重时,最终都能导致树木(茎干)的枯萎死亡。,越冬场所(初侵染来源):引起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的病原物,可以在感病植物的病斑内、病植物残体上、转主寄主以及土壤内越冬,这些越冬场所都是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 潜育期:茎干病害的潜育期通常较叶、花、果、病害长,一般在半个月以上,少数病害可长达 12 年或更长时间。腐烂病、溃疡病、干腐病还有潜伏侵染的特点。,防治措施:茎、干、枝病害的防治措施是: 清除侵染来源。具体措施包括:剪除病枝,拔除病株,休眠期喷洒铲除剂,消灭介体昆虫,铲除转主寄主等。 加强养护管理措施,增强花木的生长势,提高抗病能力。这对于一些死养生物引起的茎干病害,如各种园林树木的腐烂病、溃疡病、干腐病、枝枯病,以及因气温不适宜而引起的日灼和冻伤,都是行之有效的。, 药剂防治。可直接对树干进行喷药和涂药。喷药措施又包括 休眠期(落叶后或萌芽前)树干喷洒铲除剂, 生长季节在病害的始发期的树干喷药(喷保护剂或内吸治疗剂)。 也可用农药专门涂刷病斑。为提高防治效果和节省用药量,通常先刮除病斑,再行涂药。这种 局部涂药的方法,在其他类型的病害中是很少使用的。,一、杨树及其他园林树木的腐烂病(烂皮病)【分布与为害】 杨树腐烂病又称杨树烂皮病,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以及亚洲很多国家。我国杨树栽培区都有发生,但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是公园、绿地、行道树和苗圃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行道树大量枯死,新移栽的杨树发病尤重,发病率可达90%以上。该病主要为害杨属树种,也能为害柳树、榆、槭、樱、桑树、接骨木、花楸和木槿等。,海 棠 腐 烂 病 初 期 症 状,海 棠 腐 烂 病 后 期 症 状,【症状】 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杨树的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症状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侧枝上,发病初期出现暗褐色水肿状病斑,病部皮层腐烂变软,随后失水下陷,有时发生龟裂。病斑暗褐色,边缘明显。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针头状小突起,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雨后或潮湿天气,便自分生孢子器孔口挤出橙黄色或桔红色卷丝状物,此为分生孢子角。病部皮层腐烂,易与木质部剥离。当病斑横向扩展包围树干一周时,病部以上枝干即行枯死。,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小枝上。小枝感病后则迅速枯死,但无明显的溃疡症状,直至枝条皮层裂缝中长出桔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时,方能发现已感病。后期死亡枝上亦可形成黑色小点状的子囊壳。,【病原】 病原菌为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 Nit.,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黑腐皮壳属。其无性态为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 Fr ,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囊孢属。子囊壳多个埋生于子座内,呈长颈烧瓶状,直径为350680m,未成熟时为黄褐色,成熟后为黑色。子囊棍棒状,中部略膨大。子囊孢子单胞,无色,香蕉形,呈两行排列,大小为10.119.5m 2.53.5m。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子座中,不规则形,黑褐色,多室或单室,分生孢子器直径0.892.23mm, 高0.791.19mm,径长0.410.64mm;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香蕉形,3.746.8m0.681.36m。,【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斑内越冬。翌年春天,越冬孢子借风、雨和昆虫等到媒介传播,自伤口侵入。潜育期一般为610天。腐烂病自每年3、4月份开始发生,5、6月份为发病盛期,7月份后病势渐趋缓和,至9月份基本停止发展。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发病迟早略有差异。病菌的无性态59月均可发现。分生孢子器4月开始形成,56月大量产生,以后逐渐减少。4月初开始出现分生孢子角,5月中旬大量产生,雨后或潮湿天气则更多。,杨树腐烂病菌为死养生物,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病菌先在各种伤口或衰弱的部位生活,并逐渐对活组织进行侵染。因此,由于立地条件的恶化,或栽培管理不善等因素削弱了杨树生长势,均可促进病害的大发生。新移植的幼树、大树尤易感病。 (树势)土壤瘠薄,地势低洼积水或春季干旱,夏季发生日灼伤,冬季受冻害等均易诱发此病。杨树片林的迎风面或林缘的树木发病重,(土壤、气候)杨树苗木移植前假植时间过长,移植时根系受损伤,行道树整枝修剪强度过大,新植的幼树灌水不及时或受到干旱等,均易诱发病害。(栽培管理),病害的发生与树种、树龄有关,一般认为小叶杨、加拿大杨、钻天杨较抗病,青杨类易感病。研究表明,植株的贮水能力和抗水分损失力越大,抗病性越强。通常当年移植的幼树和68年生幼树发病重。(树种、树龄),【防治措施】 园林技术防治 实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树木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本病的有效途径。 因地制宜选用适应性强的杨树品系用于绿化和造林; 移栽时避免伤根太多或碰伤树干,栽后及时浇水,保证及时成活; 科学整枝,修剪应逐年进行,做到勤修、轻剪、适时剪、合理剪。剪口要平滑,对病枝、枯枝要特别注意清除;,对风景区及行道树,春、秋时节进行树干涂白,以防灼伤和冻伤,减少虫伤;涂白剂的几种配方 生石灰5份硫磺0.5份水20份, 生石灰5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动物油0.1份水20份 生石灰5份食盐2份动物油0.1份豆油0.1份水20份等等。网上也有好多资料,可参考。,作树桩或篱笆用的杨树枝干上有大量病菌,而且在春季大量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成为侵染源之一。因此,桩木应及时剥皮,作篱笆用的杨树枝干应在早春用石硫合剂 、五氯酚钠等喷洒,以便铲除菌源。,药剂防治 病斑涂药发病初期,可用 腐必清原液、 5%菌毒清水剂50倍液、 843康复剂原液、 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倍液、 内疗素200300单位/ml等 涂抹病斑,均有较好的效果。涂药前先用刀子将病斑彻底刮除,或将病斑组织划破,然后再涂药消毒杀菌。涂药后5天,再用50100ppm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可促进产生愈合组织,阻止病斑复发。, 树干喷洒铲除剂在树木落叶后、萌芽前,及时朝树干喷洒铲除剂,如石硫合剂、五氯酚钠,以杀死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菌。杨树腐烂病的防治,可参考百度百科,进一步归纳整理!,二、杨树水泡溃疡病 (应结合有关课件、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册等,做重要完善、修改)【分布与为害】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上的重要枝干病害,在我国不但发生普遍,而且严重。该病为害苗木和幼树,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枯梢,甚至整株死亡。该病菌还能为害核桃、苹果等多种阔叶树。,(初期症状) 皮孔周围 呈水渍状,杨 树 溃 疡 病,杨树溃疡病 1.病害症状 2.分生孢子器 3.子囊座、子囊及子囊孢子,【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上。不仅为害苗木,也能为害大树。病斑多发生在树干基部 0.22.5 米高度范围内。感病植株多在皮孔边缘形成近圆形水泡状溃疡斑。初期极小,不明显,其后变大呈典型水泡状,直径0.51.5。泡内充满淡褐色液体,水泡破裂,液体流出后遇空气变为黑褐色,并残留在病斑处。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受害严重的植株,树干上病斑密集,并相互连片,病部皮层变褐腐烂,植株逐渐枯死。,秋后,在老病斑处出现较大的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座。通常, 光皮树种水泡型症状明显, 粗皮树种不形成水泡,仅树皮下变褐腐烂,并流出红褐色液体。,【病原】 病原菌为群生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属半知菌门、球壳孢目、壳属。 分生孢子器生于寄主表皮下,单生或集生在子座内,暗色、球形,97233.0m97184.3m,后期突破表皮,孔口外露; 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枝;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梭形,19.429.1m5.07.0m。有性态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wosphaeria ribis (Tode) Gross et Dugg., 子座黑色,近圆形,12; 子囊腔单生或集生在子座内,洋梨形,有乳头状孔口,180260m209250m,黑褐色; 子囊棍棒状,具双层壁,顶壁略厚,5080m1014m; 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16.826.4m710m。,【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斑内 越冬,也可以潜伏侵染的方式在茎干皮部 越冬。病菌也可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气温升到 10 以上,菌丝开始活动,杨树表皮出现明显的病斑。孢子借风雨 传播;主要通过伤口 侵入,也可由皮孔或自表皮直接侵入。病害潜育期为 1 个月左右。,北京地区 每年 4 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至 6月初达到发病高峰, 78 月由于气温偏高,病势减弱, 9 月再次出现高峰, 10 月后逐渐停止发展。南京地区于 3 月下旬开始发病,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为发病高峰,5月下旬至6月初基本停止,10月又略有发展。,病害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及树种、树龄等有密切关系。月平均气温在 10 以上,相对湿度 60%以上,或小阵雨后,病害开始发生。月平均气温在 1825,相对湿度 8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试验证明,杨树树皮含水量越低,发病率愈高。据研究,树皮相对膨胀度达 80%以上时,植株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较强,插条生根及抗病力都较强。在假植、运输、移栽过程中,树皮失水越多;移栽后灌水不及时;天气干旱等,往往发病越重。树势衰弱的植株易发病,生长健壮的发病少。,一般光皮树种发病重,粗皮树种发病轻。青杨派、青杨派黑杨派的派间杂交种易感病,黑杨派发病较轻,白杨派较抗病。就树龄而言, 以 212 年生苗木和幼树发病多, 1年生以下的苗木及 15 年以上的大树,发病少或不发病。,试验表明,病菌具有 潜伏侵染 的特性。北京地区通常春季移栽的苗木和幼树不久即发生溃疡病,这并不是移栽后才被病菌感染的,而是苗木上年在苗圃生长期间就已经被病菌侵染了,因而造成了 苗木带菌 现象。当苗木在移植和缓苗期间,由于树皮失水、生长势弱,潜伏的病菌便开始活动,致使苗木表现症状而发病。试验表明,有 65%以上的苗木枝条带菌。同时,因苗源不同,带菌量不同,其苗木虽移栽在同一地块,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皆相同,但发病率却有显着的差异。此外,同苗圃的同一批苗,在不同的造林地,其发病趋势基本一致。以上事实说明,带菌苗木是病害远程传播的载体。同时,病害发生与否和为害程度与苗木本身带菌多少密切有关。病菌在 23 年生枝条上潜伏侵染最多。凡影响苗木生长的各种不利的立地条件、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均易诱发此病。,【防治措施】 1、加强出圃苗木的检查和消毒 苗木和种条是重要的传病途径。带病苗木应严禁出圃;插条可用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倍液浸泡 23 小时, 或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200300 倍液浸泡 24 小时, 作消毒处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