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4陕西师大附中一模)下图为两区域图,读图完成 12 题。1M、N 两山脉的共同特征是( ) A圴为低缓山脉 B均为内外流区域分界线 C西坡降水多于东坡 D均为荒漠与草原的分界线 2两区域发展冶金工业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地势平坦 矿产丰富 气候适宜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能源丰富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A B C D 解析:第 1 题,根据纬度位置及山脉走向、铁路分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来看,M 为乌拉尔山脉,N 为贺兰山脉,均为低缓山脉;我国贺兰山是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东坡降水多,是荒漠草原与草原的分界线;但 M 山脉不是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西坡降水多,是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因此选择 A 项。第 2 题,结合图例及两地实际,比较得出 D 项正确。答案:1.A 2.D 下图表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读图完成 34 题。3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湖泊密布,渔业资源丰富 B地势平坦开阔,耕地资源丰富 C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居住生活 D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较多 4与长三角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地、劳动力价格低 B交通便利 C技术和资金雄厚 D对外开放程度高 解析:第 3 题,吸引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 4 题,与长三角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优势明显。答案:3.D 4.A 5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有关图中从到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 B C D 解析:选 C。从阶段到阶段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有小城市发展,城市化发展缓慢;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因此可以判断选择 C 项。(2014河北邯郸二模)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沿海发展轴、沿京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据此回答 67 题。6下列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台风 B “一核”是指郑州及其周围相邻市区为主体的核心区域 C四个发展轴经过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两带分别是沿长江和黄河沿岸经济发展地带 7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关于中原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A全力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该地区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 B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及海产品加工业 C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D充分利用区域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 解析:第 6 题,图中显示“一核”区域位于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区域,故 B 项正确。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旱涝、盐碱和风沙,此区域受台风影响很小;从材料中可看出,发展轴向南到达了重庆、合肥等地,这些区域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 7 题,中原经济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区,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经济发展。答案:6.B 7.C 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 89 题。8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9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解析:第 8 题,根据该地民居所用材料可知其位于我国南方山地;该民居下面存在3040 厘米的中空,这显然是为了防潮,说明该地气候较为湿润,故该地最可能位于海南岛山区。第 9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方山区,水热条件较好,因此该城区环境具有潮湿、多虫鼠的特点。答案:8.C 9.B 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读图完成 1011 题。10关于 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 1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区域 2 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C区域 3 进入起步阶段 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11若该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C从区域 3 到区域 1 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 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解析:第 10 题,t2时刻区域 3 进入起步阶段,区域 1 处发展后期阶段,区域 2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不相同。第 11 题,要实现我国不同地区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现阶段我国部分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应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从区域 1 到区域 3 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答案:10.C 11.D 二、综合题(共 56 分) 12(24 分)(2014广东模拟)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形成“三大四小”格局。 “三大”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 “四小”是指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和辽宁 沿海。 “三大”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四小”经济发展程度和 “三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根据图表和所给资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三大、四小”经济区(带)空间关系图。材料 2:“四小”经济区(带)产业经济指标(2007 年数据)“四小”经 济区(带)从业人员(万人)综合经济(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广西北部湾 经济区5.627.159.53 413 793.66 613317.47 759 723.9海峡西岸经 济区17480.5370.820 138 980.0100 130 945.176033 310.1江苏沿海地 区7.568.366.15 389 375.521 301 070.514 322 754.1辽宁沿海经 济带23.997.199.25 905 094.129 114 416.421 943 455(1)表中资料显示,江苏沿海地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辽宁沿海经济带_,但综合 经济相差不大,请从自然方面分析原因。(12 分) (2)“四小”经济区中综合经济实力最高的是_区,该经济区二、三产业发展快速 的原因是什么?(12 分) 解析:(1)据材料 2 可知,江苏沿海地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少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其自然原因可从气候、耕作制度、水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2)据材料 2 可知, “四小”经济区中综合经济实力最高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其原因可从地理位置、政策、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少 江苏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组合好,可以一年两熟,农 作物总产量较大;水资源较多(从辽宁方面答就反过来)。 (2)海峡西岸经济区 靠近台湾,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国家政策的支持;优良港口多,交 通便利。 13(32 分)(2014韶关调研)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 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8 分)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4 分)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8 分)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4 分) (5)简述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4 分)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4 分) 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不断转变;市场需求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利润也更高。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从图例和注记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正确表述是关键。第(3)题,乙为传统工业区,要考虑环境因素、交通等;丙为高新技术产业区,要考虑科技水平及人员素质、环境、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等。第(4)题,仔细对比左右两幅图可知,该地交通布局更加合理,运输方式增加,线路密度增大等。第(5)题,工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大,对环境影响明显,城市外缘地租低,环境污染小,因此现代城市发展使工业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第(6)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可以从图中看出具体措施。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 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 校密集区聚集。 (3)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郊,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 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丙: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位 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 (4)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交通布局更合理,铁路移出城区,出现环 城公路。 (5)向城市外缘移动,沿交通线集中分布。原因:地价相对低,降低成本,改善城区环境。(6)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 合理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3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热量更丰富 地形更平坦 土壤更肥沃 水源更充足 A B C D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扩大播种面积 提高机械化水平 选用优良品种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A B C D 解析:第 1 题,甲地位于松嫩平原,丙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与丙地相比,甲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第 2 题,乙地位于华北平原,选用优良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提高玉米单产。答案:1.B 2.C 读图,回答 34 题。3两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A南部均为平原地区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4有关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区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解析:第 3 题,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为德国,为我国湖南省。区域北部为平原,该区域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区域北部为洞庭湖平原,该区域煤炭资源贫乏。两区域降水丰富,河网稠密,水源充足。第 4 题,区域(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已很高,城市群位于鲁尔区,该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区域(湖南)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为重要的粮棉产区,其南部电子工业不发达。答案:3.B 4.C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回答 56 题。5图中分别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