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高考经典试题: 1、(2011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高考经典试题: 2、(2010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高考经典试题: 3、(2007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知识掌握】“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包括下面内容: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事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描写、议论、叙事等。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烘托、渲染、白描对比、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景写哀情等)、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解题方法指导】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解答步骤: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方法。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首联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清 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步骤一),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步骤二),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步骤三)。,出自孟子的一个寓言故事,讲齐国有个人很穷,但是他有一妻一妾。他每天一个人出门,见到别人祭祀祖先时就等在一旁,等祭祀完毕之后就乞求别人将祭品酒肉分一些给他吃,然后回到家,妻妾闻到酒味便问他何故,他很得意地说有朋友请自己大吃了一顿。,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听 筝 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哪种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颔联主要运用比喻修辞(步骤一),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步骤二);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步骤三)。,3、阅读这首宋词,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 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注: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答:(1)运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步骤二),形象的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孤独心境(步骤三)。,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解题方法指导】1、学会知人论世古人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时候,对作家所处的时代,作品所反映的背景,要有比较明确的了解。这就是知人论世。就作家所处的时代而言,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解题方法指导】就作家的个人遭遇而言,由于各人的身世、处境的不同,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唐代有三位诗人写过咏蝉的诗,官场顺利、春风得意的虞世南闻蝉声而感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身陷囹圄的骆宾王闻蝉声而感叹“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而仕途不顺的李商隐闻蝉声则低吟“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这三首诗都咏蝉喻己,托物言志,但由于作者地位、个人遭遇、气质的不同,所言之志就迥然不同。另外,同一位诗人,处于不同的生活时期,他的思想感情亦是不同的。如唐朝的安史之乱前后,宋朝南渡前后,诗人的生活绝对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创作的诗歌也会迥然不同。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如破阵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题方法指导】 2. 充分挖掘题面提供的信息试卷可谓一字千金,每一个字都是有效信息,考生千万不能等闲视之。标题诗题中可流露出不少信息,鉴赏诗歌不可忽视这个重要的“头”。如杜甫的咏物诗孤雁,细心的读者一看标题,就会明白作者托物言志,通过描绘一只孤苦漂泊,失去同伴,无人能解的孤雁,来表达自己孤苦无依,漂泊无所的痛苦。还有如陆游的书愤,一个“愤”字把诗人的感情表露无遗。作者也即“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很难想像连作者都没有留心的考生怎么能准确作答。序、注诗前的小序,诗后的注,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细心阅读可以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解题方法指导】 3. 紧抓诗中的情感语言诗歌中有很多表达诗人情感的字眼,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紧紧抓住这些字词,有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些诗歌常用议论、抒情句,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如陆游的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的志愿。再如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4. 解读意象,品味意境特别要注意景、物描写,弄清楚作者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什么样的意境。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考点突破】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在高考中以客观表述题出现。提问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提问变体: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某种情味,请作简要分析。解答分析:第一步,先明确肯定表现了什么感情;第二步,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即说出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喜迁莺 晏殊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4分)答:“何处不相逢”,着眼于当前“离愁别绪”,以今后还可能重逢相安慰;(2分)“劝君看取利名场”,着眼于“人生历程”,用古今名利如梦成空的道理相劝戒。(2分),【课堂演练】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虞美人 陈与义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孥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注】宋高宗绍兴六年6月,给事中陈与义因与尚书左仆射赵鼎政见分歧,论事不合,借病辞职。本词写于辞官后前往青墩的途中。陈与义,南宋词人。孥(音n)舟:牵舟,这里指乘船。结合全词,说说上阕“病夫因病得来游”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词人舟行平稳,面对满塘秋荷,心胸舒畅。词人自称“病夫”,并不是真正有病,只是辞官的借口。(2分)所谓“病夫因病得来游”,表面上是暗自庆幸因病解职得以欣赏美景,实际上是聊以自嘲,内心藏有难言的痛苦。(2分)或:所谓“病夫因病得来游”,语言质朴而委婉,刻画了词人外表旷达而内心痛苦的自我矛盾的心理。(2分)所谓“病夫因病得来游”,结合下阕“报君恩”,词人表面上是感恩辞官得以览胜,实质上含有一种讽喻,委婉表达了对皇帝的不满。(2分),【课堂演练】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