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概览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内容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香港、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了光明的前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大阵营对峙中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中国争取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活动主旨新中国政治建设经历了确立、曲折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充分展示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香港、澳门回归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第第 6 讲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纲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奠基:七届二中全会Error!Error!2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Error!Error!3成立Error!Error!4意义Error!Error!二、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初步确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正式确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和发展,并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阶段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政策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施到 1958 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思维导图 建国初新型民主政治的建设思维发散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政治:颁布 1954 年宪法,初步建立了根本的政治制度、统一战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修 1)经济:“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必修 2)外交: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苏联等十七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必修 1)三、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Error!Error!Error!Error!思维发散 20 世纪上半期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部法律文献(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 19491954 年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1982 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历史的伟大 转折十 一届三中全 会召开3发展社 会 主义民 主政治一、建国初三大新型民主制度史料一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读 史料表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1954 年宪法的主要特点。史料二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49 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解读 史料表明政协的职能发生了巨变:由代行人大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当前职能主要表现为参政议政,行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权力。史论 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建立1949 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转变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发展1956 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曲折19661976 年,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完善1982 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民主与法制的曲折与发展史料一 1980 年 8 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解读 根源于“左”倾错误的“文化大革命” ,使民主和法制均遭到严重破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是“文革”留下的深刻启示。史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法制以来,我国加快了立法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 60 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 63 件,七届全国人大上升至 87 件,八届全国人大 117 件,九届全国人大 113 件。中国法制建设史解读 史料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建立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史料三 秋菊家的大喜事农村妇女秋菊历经艰辛的告状后,终于打赢了状告村长的官司,儿子也顺利出生,到2014 年,秋菊家又添大喜事:解读 秋菊民告官打赢了官司反映了法律建设的进步;竞选成为村长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史论 “文革”的教训(1)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3)要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完善国家领导体制;(4)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5)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坚决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1 (2013北京高考)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 BC D答案 A解析 由题干示意图可知,它反映的时间段应该是 1949 年1954 年,当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没有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1954 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完成于 1956 年,排除,故答案选 A 项。2 (2013江苏高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 1948 年 8 月到 1949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 A解析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3 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1948 年 8 月到 1949年 8 月” ,故排除 C、D 两项;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主要是为了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答案为 A 项。3 (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答案 B解析4 下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 年二届全国人大召开1959 年三届全国人大召开1964 年四届全国人大召开1975 年五届全国人大召开1978 年六届全国人大召开1983 年七届全国人大召开1988 年A一届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B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1978 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答案 C解析 从图中可以分析,全国人大平均每五年召开一次,一届人大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大并未按时召开,说明遭到严重破坏,并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早在 1954 年就正式确立了,故 C 项表述有误。5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 )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C保障人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 D解析 题干一再强调“人民主体地位” ,其目的是“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说明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D 项正确;A、B、C 三项题干都有涉及,但不符合题干“根本目的”之要求,所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说,归根结底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Error!Error!名师助学 (1)“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2)“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3)“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而首次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4)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是国家主权问题。(5)解决台湾问题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在于岛内外的反华敌对势力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3.海峡两 岸关系 的进展史料一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 年)解读 “一个国家”是前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指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史料二 1990 年 4 月,七届全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