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完全一项是( )A剽悍(bio) 哂笑(shn) 拈轻怕重(nin) 风雪载途(zi)B荒谬(mi) 谮害(zn) 刚愎自用(b) 叱咤风云(zh)C缄默(jin) 恣睢(su) 锲而不舍(q) 断壁残垣(yun)D毋宁(w) 遒劲(qi) 引颈受戮(l) 蓦然回首(m)【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躁 宛娫 鸦雀无声 豁然开朗B肤浅 屏障 目不暇接 囊莹映雪C松弛 旁骛 五彩斑澜 通宵达旦D诀窍 恻隐 味同嚼蜡 莫衷一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宛娫”应是“蜿蜒”。【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王东真是 ,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 。A推崇 稳固 别有用心 淋漓尽致 B崇拜 顽固 别出心裁 惟妙惟肖C崇拜 稳固 别有用心 惟妙惟肖 D推崇 顽固 别出心裁 淋漓尽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用反选排除法,“崇拜”是指对人,所以第一句应填“推荐”,排除 BC 两项;“稳固”有“稳定不倒”的意思,不符合第一句句意,排除。所以答案为 D。【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B为了优化出行环境,交通部门加快了黄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C通过对滨州市图书馆的开放,使市民有了更好的休闲阅读的去处。D在校园足球联赛中新华学校以 0:3 负于明仁学校,令球迷非常深感意外。【答案】A【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通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 ,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 , , , , 。 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句承接语段提出“家风”对家庭的影响这个话题,进一步说对社会的影响,句由家风说到“家教” ,句“这”指代前句“家教” ,句最后说明“家教”的作用。【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6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他要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亲射虎” “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B “表”是古代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C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他文笔犀利,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剧本万尼亚舅舅等。D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商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7默写。(1)还有各种花的香, 。 (朱自清春 )(2)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十二章 )(3)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6) 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赞美莲品质高洁的句子是 ,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答案】 (1)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2)博学而笃志(3)山山唯落晖(4)瀚海阑干百丈冰(5)苟全性命于乱世(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酝酿、笃、晖、阑、苟、淤、濯、涟、妖、婵娟,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8名著阅读。(1)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水浒传中的 ,请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 。【答案】智多星吴用 智取生辰纲、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等【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本题抓住文段中“谋略敢欺诸葛亮”一句即可判断“吴用” , “吴用”是梁山的“军师”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2) 名人传的作者是 ,小说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 才成为各自领域里的伟人的。【答案】罗曼罗兰 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9综合性学习。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识字,更思“知”字,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探秘汉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你也来一试身手吧!(1)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这个字的本义是 。(2) “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 ”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今天,汉字中文随着海内外修习者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如果有外国友人来你校考察交流,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你心中的汉字?答案:【答案】(1)书写:略。本义: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2)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凝结着我们祖先的知识,将我们源远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如“家”字,有“家”才能遮蔽风雨,有“家”才能丰衣足食。【解析】试题分析:仔细观察图中“采”字字体的变化,根据字体的结构即上为“手”下为“木”即可分析其表达的含义。【考点定位】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试题分析:根据汉字的特点,可以从汉字历史的悠久、字形独特的方块字的方正之美、丰富多彩的含义等方面具体举出例子来介绍。【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二、阅读(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1011 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0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 ,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11三、四句中“疑” “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0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 轻柔的春风 飘荡的小船等11作者用“疑” 、 “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解析】10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本诗中的每一句话,根据题中的提示,一一梳理内容,采用例句的表达形式,概括出诗句所写的画面填答。【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6 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太祖:指曹操。比:连续。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促:赶快。亟(ji):赶紧。敌:对手。纵:纵然。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C绣谢曰 长跪而谢之D公问其故 故不为苟得也13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策之不以其道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大之狱,虽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