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 学 大 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说明一、课程内容概述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动;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及相关的通货膨胀、失业和国际收支等问题。宏观经济学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等。二、课程的性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一样,都是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和把握整个宏观经济体系的内容 ,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四、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全院经济学类第一、 二、三学科群二年级本科生五、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六、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课程的总学时为 54 学时,总学分为 3 学分七、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八、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主要是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主题发言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以口头讲述为主,辅助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困难。九、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要求课程考核方式:期末考试,笔试,闭卷。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占 %,考试成绩占 %十、课程使用的教材名称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 高本权,2003:西方经济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 高鸿业等,2002: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厉以宁等,2001:西方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3、 宋承先,2000: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4、 黎诣远,2002: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 斯蒂格里茨,2000: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 曼昆,2000: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 萨缪尔森等,1999: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8、 美多恩布什、费希尔,2003: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埃克伦德等,2001:经济理论和方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 蒋中一,1999: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1、 尹伯成,1999: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课 时 分 配 表教 学 内 容 课时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核算 6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 6第十六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4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 模型 4第十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 4第十九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5第二十章 通货膨和失业理论 6第二十一章 经济周期理论 3第二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4第二十三章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3第二十四章 国际经济学概说 3第二十五章 西方经济学说简史 2讨论、习题课 4总 课 时 54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核算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本章起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总量,它通过国民收入这一综合指标来研究和反映一国经济的均衡条件,研究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运动,经济增长等重大问题。本章首先研究有关国民收入如何核算的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准确把握有关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一系列概念,掌握两种核算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衡量宏观经济总量的几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4、潜在 GNP 及其缺口计划课时:6 学时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定义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由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具体内容是:1、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2、国民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3、国民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国民生产总值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5、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而不管这种生产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进行;6、除少数例外,国民生产总值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 GN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 GNP 是用从前某一年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 GNP=名义 GNP/ GNP 价格指数 100%三、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等于某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减去所有中间产品的价值。也就是等于这个国家在这一时期的生产中新增加或新创造的价值,它形成该国在这一时期所有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划分的标准是是否重复出售。四、现在生产和销售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新生产而不是新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它等于今年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减去上年库存加进今年库存的价值。五、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GDP = GNP-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国民生产总值一般仅仅是指市场活动的价值。七、GNP 指标的局限性1、GNP 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出时,统计进去的是通过市场交换可以用市场价格标价的产出,非市场活动则不能被记入 GNP。2、由于人均 GNP 表示的经济福利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表示的,因此两个国家同样的人均 GNP 水平,却可能由于两个国家产品的价格水平不同,实际福利水平也不同。3、人均 GNP 是一个平均数,它并不反映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4、GNP 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情况以及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第二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简单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包含储蓄和投资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3、包括政府购买和税收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4、包括出口和进口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总收入 =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 GNP。GNP = C + I + G +(X-M)四、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1、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 折旧2、国民收入(NI)= NNP - 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3、个人收入(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PI - 个人所得税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是 GNP = C+I,从收入的角度看是 GNI = C+S,由于 GNP = GNI,所以 C+IC+S,即:I S。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是 GNP = C+I+G,从收入的角度看是 GNI = C+S+T,由于 GNP = GNI,所以 C+I+GC+S+T,即:I+G S+T。整理后为:I S +(T-G)。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是 GNP = C+I+G+X,从收入的角度看是 GNI = C+S+T+M,由于 GNP = GNI,所以 C+I+G+XC+S+T+M,即:I+G +X S+T+M。整理后为:I S +(T-G)+(M-X)。第四节 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一、潜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潜在国民生产总值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劳动力、土地、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二、GNP 缺口和奥肯定律GNP 缺口是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差距。奥肯定律的内容是:(1)假定潜在 GNP 每年增长 X%;(2)如果实际 GNP 每年增长超过潜在增长的 3%,则失业率下降 1%。复习思考题1、国民生产总值2、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3、用支出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4、从国民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GNP 缺口和奥肯定律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上一章基础上,讨论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以及经济社会的生产和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对学生教学要求是掌握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内容及关系,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和乘数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1、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及其关系2、不同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3、乘数原理4、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5、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计划课时:6 学时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基本理解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1、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企业的投资是自发的。2、价格不变,无论需求为多少,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因此 GNP=NNP=NI=PI=DPI。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就处于均衡状态。均衡产出是指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经济达到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第二节 消费函数一、家庭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 = C(y)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MPC=C/Y=dc/dY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若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 C = a + by;其中 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二、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即:S = S (y)边际储蓄倾向是增加的储蓄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MPS=S/Y=ds/dY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APS=S/Y若储蓄与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 S = Y-C = Y-(a+by)= -a+(1-b)y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总收入。2、APC 和 MPC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MPC;APS 和 MPS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S S;在 IS 曲线的右上方,I M;在 LM 曲线的左上方,L M。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 IS 一 LM 模型一、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上同时达到均衡时,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的值,可以通过 IS、LM 曲线的联立方程求得。此时:IS = LM二、两个市场的失衡及其调整在两个市场均衡图上,除 IS、LM 曲线相交点 E 外,图中其余各点均为失衡点。三、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1、假定 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利率上升,均衡收入增加;反之,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减少。2、假定 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反之,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