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课培训: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党课培训: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地点:会议室地点:会议室时间:时间:2014 年年 3 月月参加人员:参加人员:*学习内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内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概述概述】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独创, 它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随着中国革命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中国共产党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学习材料学习材料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1)内涵: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从“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 (2)基本要求: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群众路线 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 (1)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第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第三、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第四、虚心向人民学习。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三、独立自主 1、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1)基本内涵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 (2)基本要求:第一,各国无产阶级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 第二,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不闭关自守,不拒绝可能得到的援助。既反对别国对中国的干涉和侵略,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对别国的侵略和干涉。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是辩证统一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四、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有机统一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重视党同群众的关系, 重视做群众的工作,早在 150 多年前,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时, 就关注着党群关系, 正是他们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为确立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关系奠定了基础。然而, 把党群关系的好坏、亲疏与党的执政地位相联系, 却是在无产阶级即将夺取政权以及成为执政党之后。在此期间, 列宁曾经把人民群众比作大海, 而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只是沧海一粟; 斯大林把人民群众比作大地母亲, 把布尔什维克党比作安泰, 这说明密切党群关系, 对于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并长期执政, 具有决定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他们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科学概念。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独创, 它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随着中国革命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我们党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一、群众路线的最早提出和形成一、群众路线的最早提出和形成我们党最早使用群众路线一词的是李立三。1928 年 11 月, 他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说: 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 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但这时群众路线的含义还不太明确。1929 年 9 月, 陈毅按周恩来多次谈话精神起草,并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 有三处提到群众路线, 即强调筹款工作“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而要“经过群众路线”; 没收地主豪绅财产也要“经过群众路线”; 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这里初步揭示了群众路线的科学概念。1945 年,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 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系统地论述。他说: 这次修改党章特别强调了群众路线,“因为党的群众路线, 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 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所谓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 就是要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也就是说:“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 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 ”他还强调指出:“人民群众必须有自己的坚强的先锋队, 人民的先锋队必须密切联系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而先锋队如果脱离人民群众, 就不能成其为人民的先锋队, 就不独不能实现他解放人民群众的任务, 而且有直接被敌人消灭的危险。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一次将党的群众路线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一切依靠群众则讲的就是手段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这是因为:第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第二,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第三,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第四,一切依靠群众,就应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应该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第五,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同时,毛泽东还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1990 年 3 月,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总结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历史经验, 进一步阐明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及其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 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1992 年党的十四大, 将“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载入党章的总纲。至此,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 以党内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成为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从群众从群众中来中来, 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做群众工作, 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就曾深入农村做调查研究, 热情支持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 他率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对中国革命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进行了艰苦的思索和探讨, 这使他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入。1929 年 12 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 红军不是单纯为了打仗而打仗的, 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指出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之后, 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和残暴, 而革命力量十分弱小,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正确路线的共产党人, 愈加深刻地认识到,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党只有扎根于群众之中, 紧紧地依靠群众, 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才能求生存、求发展、求胜利。1934 年春, 毛泽东发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讲话, 指出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 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 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 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 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一切工作, 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 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 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那末, 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 ”他还指出,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只有动员群众, 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 才能进行战争。这一时期, 毛泽东事实上已经把群众路线看作是我们党的活动应当经常和普遍遵循的根本原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到党的七大, 毛泽东思想全面成熟起来, 党的群众路线也有了科学的理论形态。党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 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毛泽东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1937 年完成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他们为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1943 年,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 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点, 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 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集中起来(经过研究, 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 ,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 见之于行动, 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 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 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这里, 毛泽东虽然未使用群众路线这个词, 但对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及其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做了十分完整而深刻的论述。这样, 毛泽东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转化为群众路线, 另一方面又把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作了理论概括, 实质上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具备成熟的理论形态的标志。三、邓小平理论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三、邓小平理论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紧紧地依靠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 密切地联系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所创立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而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特征, 使其更加具体化、科学化了。首先, 邓小平把党的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