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技术与技术观,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8.4.1,一 技术1,technique technology techne technology 技术:二者的并集 教育技术: technology,一 技术2现代主要技术观,方法手段工具说。这种观点的人比较多。如前苏联受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影响,力主技术手段说,其大百科全书把技术定义为:为实现生产过程和为社会的非生产需要服务而创造的人类活动手段的总和,生产技术为技术手段的主要部分,而生产技术中最积极的部分是机器。 科学知识应用说(过程或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人也比较多,但是这里的“知识”具体包含哪些知识却莫衷一是。 技能说。这种观点认为技术是人的一种特质,技术更多的是艺术成分。 知识体系说。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技术和知识密切相关”;德国贝克曼最早(1777年)将技术定义为“指导物质生产过程的科学或工艺知识,这种知识清楚明白地解释了全部操作及其原因和结果。” 组合说。技术 观念技术(医生的临床诊断、数学家的复杂计算等)物质技术(真正的技术) 客观技术(劳动资料,又称纯技术)主观技术(与劳动资料发生关系的智能)对应于教育技术又如何?,二 技术观的历史变迁1,技术=生产技能 从古希腊至18世纪,二 技术观的历史变迁2,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划体系 。狄德罗 近代科学诞生和与此相伴随的工场手工业兴起之后人们对技术的看法 标志着近代技术的目的性、超前性、复杂性、协作性、系统性等特征已开始被认识和重视,二 技术观的历史变迁3,技术的定义就是工具、机器和设备。工业革命后,二 技术观的历史变迁4,在技术观上,除了对技术的涵义、特征、本质的研究之外,还有更广阔的视角!,在当代,认识技术已不能简单地从自然科学出发,而应该遵循技术和社会研究一体化的原则,对技术进行有意义的批评分析。不能封闭地从技术内部认识技术,而要开放地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上认识技术,所以,认识的对象也就不再是技术具体的物化形式工具,而是技术产生影响的根源人的活动。,三 技术哲学的两种流派,工程技术哲学: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人文技术哲学:它考虑技术怎样会协调或不协调。它强调的是人使用技术的活动。,四 技术与技能 技术与科学,技术与技能。技术属于客观的、有组织的、社会的东西,而技能则是主观的、心理的、个人的东西。技能常被发展的技术所取代。新的技术要求新的技能,而新技能又会由于技术的再发展再次被取代。两者是辩证统一地发展着的。武谷三男(日本学者) 技术与科学。科学是知识,而技术则与人的实际活动相联系。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突出地表现在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技术与科学呈现先分化再综合的趋势。,五 当今社会中三种不同层次的技术观1,第一层次是从自然科学、工程学和经济学角度对技术的认识,以及在这一立足点上对技术社会作用的理解。 把技术看作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和物质手段。 技术乐观派 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五 当今社会中三种不同层次的技术观2,第二层次是从社会学和生态学角度对技术和“技术社会”的批判。 技术悲观派 技术带来的问题?,技术带来的问题:,人与自然疏离 劳动异化 人性危机 生活秩序“群众化”,五 当今社会中三种不同层次的技术观3,第三层次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技术本质的透视。 技术是把“双刃剑”举个例子? 对应于教育技术业内人士又如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