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阜新市高级中学阜新市高级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语文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题。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虽 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 ,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 旱地农耕文化。 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其他周 边区域而言, “慷慨悲歌 ”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 , 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 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 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 “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 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 。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 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 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 。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 离击筑,荆轲作歌 ,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 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 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高 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 。燕太子丹、 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 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 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 “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赵侠士 的轻生尚义,表面上 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 “燕 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 ” 、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 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 ,还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 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 和肉欲的不良内容。 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治方法,则 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 ,由低而高,由 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保持以汉 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 为主流的特点。 B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歌”这一特 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C “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 、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神的突出 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D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使“慷慨 悲歌 ”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 “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正 是 “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B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 观念,表现出“慷慨 悲歌”的文化特色。 C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原因之一 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 或慷慨悲歌。 D “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存在,已 成为燕赵区域 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具有共 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 。 B “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 华,最终才形 成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现可以了解 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 D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 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分)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题。 (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 ) (二)契苾何力,九岁而孤。贞观六年,与母率众千余诣沙州内属,太宗处其部于甘、凉 二州,擢何力左领军将军。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 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何力驰壮骑,冒围奋击,虏披靡去。是时吐谷浑王伏允在突 沦川,何力欲袭之,万均惩前败,以为不可。何力曰:“贼无城郭,逐荐草美水以为生, 不乘其不虞,正恐鸟惊鱼骇,后无以窥其巢穴。 ”乃阅精骑千余,直捣其牙,斩首数千级, 获橐驼、马、牛、羊二十余万,俘其妻子,伏允挺身免。有诏劳军于大斗拔谷。万均耻名 出其下,乃排何力,引功自名。何力不胜愤,挺刀起,将杀之,诸将劝止。及还,帝责谓 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帝怒,将解其官授何力。何力顿首曰:“以臣而解万均官,恐 四夷闻者,谓陛下重夷轻汉,则诬告益多。又夷狄无知,谓汉将皆然,非示远之义。 ”帝重 其言,乃止。帝征高丽,诏何力为前军总管。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城拔,得刺 何力者高突勃,驺使自杀之,辞曰:“彼为其主,冒白刃以刺臣,此义士也。犬马犹报其 养,况于人乎?”卒舍之。俄以昆丘道总管平龟兹。帝崩,欲以身殉,高宗谕止。始,龙朔中,司稼少卿梁修仁新作大明宫,植白杨于庭, 示何力曰:“此木易成,不数年可庇。 ”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 修仁惊悟,更植以桐。 (节选自新唐书诸夷蕃将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 斗/士死十七八/B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 斗/士死十七八/C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 斗/士死十七八/D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 斗/士死十七八/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顿首指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也可用于书信、表章结尾,表示恭敬。C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夷”多用于东方民族, “狄”则是对南方民族的泛称。D崩本义为“山倒塌” ,后又引申指帝王的死,文中“帝崩”指唐太宗去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何力讨伐吐谷浑,骁勇善战。他奋勇救出陷入困境的薛万均兄弟;后又抓住机会,突 袭并打败了吐谷浑王,缴获大量牲畜,活捉其妻子儿女。B何力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皇帝要罢免战败还排挤过他的薛万均,何力向皇帝申明其 中的利害关系,皇帝重视并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不再追究。C何力雅量大度,崇义明理。他随皇帝征讨高丽,被高突勃刺伤;高突勃被抓后,他不 但没有报复,而且肯定高突勃是义士,是高突勃得以释放。D何力身为武将,但腹有诗书。梁修仁在大明宫种植白杨,告诉何力白杨容易成材,何 力援引诗句“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力劝其该种桐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完成 89 题题.塞路初晴 【唐】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释:行子:出行的人。 8本诗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5 分)9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分)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 分)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分) (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_,_ 描绘出桃花源人们 安逸愉悦的生活,勾画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2)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 _,_。 (3)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 _,_。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 分分) 易培基易培基 马复华 易培基,湖南长沙人,生于 1880 年 2 月 28 日。其父曾在湘西因事牵连入狱,年仅 16 岁的易培基上书为父亲申冤,以文辞感动办案人员,使其父得到赦免,易因此在当地享有 文名。 其时清廷腐败,易培基愤于外侮日亟,欲从事外交报效国家,遂离家赴武昌,考入湖 北北方言学堂,与赵恒惕同学。毕业后,易培基又去日本进修,返国后回到长沙,于 1913 年任湖南高等师范学堂国文教员,讲授文字学等课程。一年后,改任长沙师范及湖南省立 第一师范教员。他授课生动,喜标新立异,很能迎合青年学生的心里。当时毛泽东、田汉 等人都在第一师范读书,曾受易授教。 1918 年,张敬尧任湖南督军,残酷镇压人民,摧残教育,易培基参加了湖南人民的 “驱张”运动。1920 年 6 月, “驱张”运动胜利后,为使被张敬尧摧残的各级学校迅速恢 复,湖南督军兼省长谭延闿决定成立教育委员会,易培基被任命为委员兼省立第一师范学 校校长。易上任伊始,即将学校人员进行改组,先后聘匡互生、周谷城、彭静宜等人担任 教务主任,教员有徐特立、夏丏尊、刘大白等人师资阵容十分强大。毛泽东也曾于同年 7 月受聘在第一师范担任国文教员。为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易还聘请中外名人杜威、罗素、 章太炎、蔡元培等到校做学术讲演。又创开女禁,丁玲等女生闻讯转学第一师范就读。学 生组织如“崇新学社”等也相继成立。当时,第一师范人才鼎盛,心潮澎湃,成为三湘新 文化的先锋。 1921 年,谭延闿奉孙中山命令讨伐赵恒惕部,任命易培基为总司令部秘书长,易遂离 开第一师范。1922 年 6 月陈炯明叛变后,谭延闿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