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深化基层党建网格化完善街道“1+3”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市委关于建立完善基层党建网格化为基础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关于深化基层党建网格化、完善街道 1+3 大工委制的指导意见要求,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完善街道“1+3”工作机制,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街道社区大党建工作新格局,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完善街道“1+3”工作机制的指 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通过健全完善街道“1+3”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合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不断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为实现后发加力,赶超进位,绿色崛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赞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完善街道“1+3”工作机制的目 标任务是,建立以街道“1+3”工作机构为核心,上下相通、左右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多层次的组织构架,健全街道社区大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按照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原则,完善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完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与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机2制,建立资源整合型党建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区化、协作化、社会化和一体化,努力构建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符合行业党建特征、符合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二、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机制1建立完善街道“1+3”工作机制。在县街道党委成立驻区单位党建工作联谊组、综合党建工作联谊组和居民区党建工作联谊组。驻区单位党建工作联谊组负责对街道辖区内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协调和指导,组长由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兼任,吸收部分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大的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驻区单位党建工作联谊组的建立不改变辖区内党组织原有隶属关系,不干涉各单位的内部事务。综合党建工作联谊组负责对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协调管理,组长一般由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同时吸收部分驻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为委员。居民区党建工作联谊组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党组织的协调管理,组长街道党委书记兼任,吸收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委员。驻区单位党建工作联谊组、综合党建工作联谊组和居民区党建工作联谊组受街道党委领导。街道党委在工作中要支持和保障三个党建工作联谊组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在各自工作领域中的统筹协调作用。三个党建工作组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的决定,定期向街道党委报告工作,及时反映汇报重要情况和问题。2明确街道驻区单位党建工作联谊组 、综合党建工作联谊组和居民区党建工作联谊组的工作职责。驻区单位党建工作联谊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辖区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调动驻区单位在区3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形成社区建设管理合力,构建区域资源共享、文明共创、事务共管、活动共搞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综合管理水平。综合党建工作联谊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设置、变更、换届选举以及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坚持“ 规模适中、数量适度、地域相 邻、行 业相近”的原则,采取单建、联建、挂靠、建立临时党支部等多种方式建立党的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居民区党建工作联谊组的主要职责是,按照“ 三级网格、四级管理、五大体系 ”的工作要求,领导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整合社区资源,掌握社情民意,加强社区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和社区其他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流动人口服务、法律服务、安全服务进社区等,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3建立街道“1+3”工作机制的相关制度。街道党委要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建立定期例会制度,由街道党工委定期召集三个党建工作联谊组召开议事协调会议,协商解决街道辖区内的各类问题;建立定期通报制度,街道党委每季度向三个党建工作联谊组的委员通报一次区域内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并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建立党建目标考核机制,由街道党委制定目标考核办法,并与各党建工作联谊组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对工作组发挥作用、党员的学习教育管理、开展组织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开展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成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各工作组也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和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实际特点,建立健全同驻共建、楼宇党建、为民服务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形成运转高效、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二)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共同参与机制41全面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街道社区制度。从 2012 年起,凡组织关系在我县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党组织要全面推行联系街道社区制度。各单位党组织要主动同驻地的街道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明确一名党建工作联络员经常性到所在街道社区沟通有关情况。同时,建立本单位党组织联系驻地街道社区党组织情况台帐,完善共建制度、工作机制、帮扶内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自觉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活动中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街道社区党组织要落实专人,负责登记工作,主动做好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服务工作,并采取党建联席会和结对共建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良性互动格局。2明确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的 职能定位。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重点承担的工作内容包括: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大党建工作的方法、思路和措施,建立“双向互动 、双向促进” 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参与本地各类同驻共建活动,把参与社区共建情况列入本单位党群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共建活动,并建立专项工作台帐;组织本单位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报到,积极参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并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协助街道社区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3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 组织双向服务机制。坚持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与驻区单位自身发展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展双向服务中实现互利双赢。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主动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沟通,了解驻区单位党组织的需求及意见和建议,努力满足驻区单位党组织对社区服5务的需求,主动帮助驻区单位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为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党建资源。驻区单位党组织要进一步树立“社区意 识” ,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推动本单位将服务、文体、教育等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主动为街道社区提供政策、人才、技术、物资、 资金、信息等方面支持。对于组织关系不在我县的省、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充分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同这些单位取得联系,沟通情况,汇报工作,开展服务,争取这些单位对大党建工作的支持,营造共驻共建的良好关系。(三)完善社区党员作用发挥机制1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 组织报到制度。要突破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建立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县乡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在职党员都要接受本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在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本单位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持在职党员报到函到现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报到,亮明党员身份,提供联系方式,并将报到函回执交由所在单位党组织管理,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在“八小时以外” 的教育管理和 监督。社区党组织要做好在职党员接纳工作,建立健全在职党员档案,并建立“三卡”管理制度,即 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 记卡、 在职党员社区活动记录卡和在职党员社区参加活动及表现情况反馈卡,及时记录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及遵纪守法、公共道德情况,每半年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反馈,作为在职党员参与党员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2明确在职党员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主要任 务。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应重点承担的任务包括:积极配合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卡,如实登记个人基本6情况和特长;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服从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履行社区居民应尽的义务,尊老爱幼,关心邻里,帮贫扶弱,培养良好生活情趣,在不与本单位工作任务相冲突的情况下,主动参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群众性公益性活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3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积 极探索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党组织主管,参加多个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空间,推动党员在居住地社会组织和区域化党建中发挥作用。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按照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坚持和引导在职党员进入区域性、公益性、服务性志愿者组织、群众活动团队和网格组织中,鼓励和支持党员成为社会组织的骨干。在职党员应树立“社区意识” 、“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做“全天候 ”党员,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四)完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要把服务群众作为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加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把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作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总目标,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开拓社区服务新领域。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相结合、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困难户、老年人、未成年人和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服务,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7再就业服务,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等。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投资兴办购物、餐饮、家政、维修、中介等社区便民商业服务,参与社区建设,独立自主开展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有关要求(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县各级党 组织要充分认识完善街道“1+3”工作机制,建立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结合行业特点和部门实际,强化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认真研究推进大党建工作格局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制定参与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的规划及方案,明确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方法、步骤、措施及主要内容。街道党委作为大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要进一步强化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职责,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的有效方式,从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新格局。(二)强化考核,务求实效。从 2012 年起,县委将把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大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全县党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年终考核时,将对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街道社区、参与同创共建以及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等情况进行了解,查阅相关资料、文件及档案,并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签署意见,作为驻区单位党组织确定考核等次、评选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的重要依据。对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率不足90%的 单位和不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