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8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5页 / 共58页
第6页 / 共58页
第7页 / 共58页
第8页 / 共58页
第9页 / 共58页
第1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分析,杨健,目录,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概述 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问题的识别及应对,一、心理行为问题概述,(一)概念指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怎样判断心理正常与不正常?心理问题:因现实压力体验到不良情绪;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反映对象是否被泛化。神经症: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精神障碍主观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幻觉、妄想);精神活动与行为之间协调一致;人格是否相对稳定;是否主动求医、对症状是否有自知力。,破裂性思维,大夫:“今天是几月几号?” 病人:“五月五日。小孩健康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我的头很大。你的看法怎样?哈哈!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大夫:“你吃饭了吗?” 病人:“吃了,小孩子应该喝牛奶,不能吃饭。大夫,你说对吗?当然啊,不吃饭可以增产节约”,思维内容障碍,被害妄想 关系妄想 夸大妄想 罪恶妄想 疑病妄想 嫉妒妄想 钟情妄想 被洞悉感,人格障碍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三)常见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二、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一)家庭因素,与父母的依恋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婚姻状况,1.依恋的实验,铁丝做的没有奶瓶的猴妈妈 铁丝做的有奶瓶的猴妈妈 木头和绒布做的没有奶瓶的猴妈妈 木头和绒布做的有奶瓶的猴妈妈,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相关,不安全依恋及其相关因素似乎是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前提条件; 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效用; 安全依恋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更有同情心。,父母婚姻状况,3岁8个月-4岁8个月的儿童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自我责备和迷惑; 56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攻击性行为; 78岁儿童表现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 910岁的儿童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的矛盾; 11岁以上的儿童表现出悲伤、羞耻,对未来和婚姻感到焦虑、烦恼、退缩。,(二)社会因素,榜样示范 攻击实验 团体影响 师生、同学关系,(三)个体因素,心理控制源 内控型、外控型 个性,三、问题识别与应对,(一)自杀1. 自杀的定义自杀是指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自残行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死亡,2. 对“自杀”的误解 (1)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会诱导其自杀;(2)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3)自杀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行为;(4)自杀者有精神障碍;(5)有过一次自杀想法,就会总是想去自杀; (6)一个人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和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的迹象。,3. 自杀线索(1) 言语线索“对任何人而言,我是累赘,没有用的人” “几天以后希望你们能为我送行,今天我先与你们说再见” “或许我们不会再见了” “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2) 行为线索它可以是割腕,以此作为一种自杀“实践”或自杀方式。虽然如此,这样的行为线索比真正想死更能说明他们在“寻求帮助”或希望引起关注。,(3)状况线索这包括各种状况,如躯体疾病、失恋、学业失败、亲人的死亡或其他生活状况的急剧改变。(4)综合线索如严重的抑郁症、孤独、绝望、过分依赖以及对生活的不满等(5)遗书、送纪念品、买保险、与世隔绝,5.当怀疑当事者有自杀观念时的提问在有这种感觉时有没有自杀的念头?这种想法什么时候出现的?你有没有实施这些想法?这些想法多久出现一次?你最近一次有这种想法是什么时候?你可能想对自己做些什么?有没有想过除了自杀以外还伤害其他人?,最近有没有想过特别的自杀方式?有没有为实施它们做准备?有没有想过你的死会给亲人和朋友带来什么影响?是什么阻止了你采取进一步行动?你对仍然活着有什么想法? 现在什么样的帮助能使你处理自己的问题会感到轻松些? 讨论这些情况你有什么感受?,6.紧急心理援助,冷静、热情地与危机当事人交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询问具体问题来确定当事人所需要的帮助 把要处理的事情写成协议 对危机事件当事人表示尊重,当当事人变得非常冲动的时候,他或她可能会: 挑战或质询救援者时,我们需要? 拒绝按照所要求的去做,我们需要? 失去控制并在言语上变得冲动,我们需要? 变得具有威胁性或攻击性,我们需要?,参与危机事件应急的人员不应该做的,强迫他人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细节; 只是给别人简单的安慰和保证,如总是说“一切都会好的”,或者“至少你还活着”; 告诉当事人他们应该怎么想,应该怎么感觉,他们本来应该怎么做; 向别人许愿一些不可能做到的承诺; 在需要得到某种帮助或某种服务的人们面前,批评和埋怨这种帮助或这种服务。,自杀后干预技术心理解剖,马娟,女性,27岁,通过煤气中毒自杀死亡。她的生活混乱不堪,家庭几经崩溃,酒精、药物成瘾,并且经常有自杀企图。她曾经是一个友好的、精力充沛的、有超凡魅力的人。她在一家供应室工作。她没有留下任何话语就自杀了。虽然她的朋友和同事中的一些人知道她的困境以及她偶尔流露的自杀念头,但他们对她的自杀非常震惊。马娟的葬礼举行后几天了,她的同事仍处在极度的悲伤中。他们中的一些人为情所困,难以自拔,他们不但自问而且相互提出“她为什么要自杀呢?”他们因为忽略了马娟的暗示未能救她而深感内疚。,1. 构造“为什么”帮助他们回忆死者自杀的暗示、线索以及迹象,使马娟的自杀更可理解(从马娟的角度来说)2. 纪念积极的特点和成就让他们把马娟具有的他们特别想要突出和特别值得回忆的特征和成就列一个表。,3. 说告别词每一个成员轮流向马娟所坐的“空位子”说告别词。一些成员表达了气恼和爱。对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场非常深刻的情感经历。4. 转向放松咨询员根据前三个步骤的材料,引导他们采用集体研讨法制作另外一张表,点点滴滴地收集马娟的情况,有助于将来的自杀预防。,5. 解除内疚感作必要的声明:对于他们的参与表示感谢;让他们相信他们对于马娟的死是没有任何责任的;结束这个急性悲痛阶段,进入长期的悲痛期(通过从不忘记马娟,虽然她不在了,但她继续活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马娟的经历”为鉴,懂得珍视生活的每一天。,(二)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 游戏成瘾、色情成瘾、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诊断标准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的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个案,妈妈:“最近怎么回事,老有男生打电话找你,而且都是些闲聊的电话?你已经是大女孩了,不能乱和男生接触。” 女儿:“你偷听我电话?”,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朦胧性、单纯性、差异性、不稳定性、冲动性,沟通建议 指导青少年正确与异性交往 丰富学生的活动 理解并尊重青少年纯洁的感情,他们管得太多小A是一位乖巧漂亮的女孩,虽然成绩一般但一直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但从初一暑假时的那通电话开始,小A便成了我这个班主任的重要牵挂。那是小A妈妈的电话:“女儿的同学小B打电话回来说小A今晚住她家不回来了。”小A妈妈希望我能提供那个女孩家长的电话和地址,她要亲自找上门去从此,我的电话便俨然成了热线,小A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发型怪异,打扮“时尚”,还玩起了早恋,小A妈妈认定女儿的这一切变化都来自她的那个朋友小B,所以千方百计要拆散她们,每天让保姆接送,甚至还约了对方家长,可事态的发展并不如她所愿,家长越干涉两个女孩越是“粘”在一起,反倒是她俩建立了共同阵营,一致对外。眼见自己的女儿离自己的期望越来越远,但小A还是我行我素,甚至公然与父母对着干,大冬天的,故意穿着单薄,母亲堵着门非让她多穿几件,她倒好,里里外外穿了好几件夏天的衣服就到学校来了,为了她,小A妈妈好几次在我面前哭诉教育子女的不易。,如何应对叛逆 接纳和理解他们的叛逆 与他们保持平等的关系 冷静处理青少年的叛逆 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 不随意批评他朋友,小丁是一名初二的男同学,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十分内向的孩子,在同学们的心里他是一个什么事都干不好的人,用孩子们的话来说便是“一点都没有用!”他的作业总是比别人作得慢,而且质量也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尽管他加倍努力,但成绩还是远远地落后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而且,他长得有点胖,同学们却又喜欢叫他“小胖子”,平时也不太愿意主动与别人去玩,其他人也不会与他玩耍。班主任老师,实在不忍心看到他在班级中的地位以及其他同学对他的评价。在元旦排练节目的时候,老师特地请他去配音,他疑惑地看着老师,似乎不相信老师的话,终于慢吞吞地挤出一句话:“老师,我我不行的”,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原因:一 生理上的欠缺;二 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三 同学的评价;四 家庭环境的影响;,克服自卑 一 给予更多地关注和鼓励; 二 让学生有不断补偿不足的机会; 三 引导学生不要有攀比的心理趋向; 四 通过集体给与学生大家庭的温暖。,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可,今年16岁,他在家中是独生子,长这么大以来他一直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最近,小可突然发现自己变得脾气暴躁起来,有时因冲动还与其他同学吵架,事后仔细想想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不必要小题大做。在家里他也经常与父母怄气,有时父母批评他几句,他就暴跳如雷、大动肝火,把父母气得直跺脚,但是也无可奈何。小可为自己的脾气感到很苦恼,他知道自己不对,可是事情一旦发生了,他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过后又十分后悔。,对冲动的控制 自我暗示 转移注意力 多参加户外运动,“我成长、我快乐-初二(3)班成长日记”,片段一:上网 生:下课时,常听同学说些新鲜的东西,就像语文小组,孙某他们组的名字是RPK,我很疑惑,下课一问,他解释说那是一个游戏中枪的名字。忽然想起那个周末晚上,刚上QQ,就见有人问我的名字,名字打到一半,听见老妈在身后高声呵斥:“整天不干正经事,明儿我就把网撤了!”我心里很不服气:“我怎么了,不就告诉个名嘛,我要玩游戏你还能掐死我!”,每当快放学时,就听A说:“今天还去吗?”B说:“今天没准放学晚。”A说:“就是八点半放学我也去,我就想气气老师。” 其实上网玩游戏,我并不反对,只要合理安排时间。上了五天课,适当的放松一下可以理解,可是有些人天天去,这就形成了习惯,使他们大部分时间处在虚拟的空间,就会忘记现实生活,上课就会想怎么玩才能赢,老师讲的却什么都没记住,师:如果你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气气老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只会害了你一时,甚至一世,而老师只是一时之气,这样做划算吗?贾某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现在的学习很枯燥、烦闷,应该有个渠道宣泄、放松一下,但对于网络游戏,我们不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你这个年龄对游戏、甚至是一些不健康的网页成瘾,那么你有可能堕落,甚至犯罪,而且将来你做任何事都不会有毅力。,片段二:早恋,生:其实在我看来,“早恋”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在我心里所谓的“早恋”只不过是男女生交一下朋友,根本谈不上恋。可能在某些“早恋”孩子的心里,只不过是欣赏、崇拜那个人而已,却因为老师、家长、同学给他贴上“早恋”的标签,把那些不存在的喜欢给激发了出来 我们只不过是青春期的“毛头孩子”,我们的内心还是纯洁的。我敢肯定,只要是个正常的初二学生,不管他是美、是丑、是高、是矮,心里总会藏着一个或几个让自己心动的异性朋友,难道这都是“早恋”吗?,师:对于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我能理解,但不支持。因为你们这个年龄的学生自制力差,各个方面的诱惑容易使正常交往变质。如诗如梦的年龄,有一段至真至纯的感情值得回味,但切勿让它成为自己追求理想、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其实有时候,心中藏着一份情感也是一种幸福、一份甜蜜。青春时期,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