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8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5页 / 共78页
第6页 / 共78页
第7页 / 共78页
第8页 / 共78页
第9页 / 共78页
第1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区心理诊治和管理,社区心理会谈,参与观察 积极关注来访者长处 给予尊重和温暖 自我暴露真诚可信,常見的身心科疾病,忧郁症,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心情若不好,人生是?,心情若不好,人生是 黑色的,彩色的人生,憂鬱症有那幾種?,重度憂鬱症 情緒低落症(輕度憂鬱症) 喪親反應 環境適應障礙併有憂鬱症狀,憂鬱症,憂鬱症的 “七” 律 每七位憂鬱症有一人自殺身亡 自殺者有70%患有憂鬱症 自殺者有70%在六週內尋求家庭醫師 自殺是美國的第七大死因,“憂鬱症患者因其憂鬱症狀而導至之各方面功能減退 對患者之影響不亞於甚至超過五個主要慢性疾病所造成之影響: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背部疾病、關節炎“Wells KB, et al. JAMA 1989,憂鬱症對生活品質之影響,憂鬱症經濟學層面之考量 總成本: 美金437億 (美國,1990),生產力失去或降低,自殺,藥物成本,住院診療,門診診療,Greenberg PE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1993; 54:405,憂鬱症病人自殺的危險性,約有一半以上的重度憂鬱症病人企圖自殺過 約有15%以上的重度憂鬱症病人是死於自殺,參與研究的SSRIs包括fluoxetine,paroxetine,fluvoxamine。,盛行率,憂鬱症之終生流行率為: 17.1% (美國)男性: 約 13%女性: 約 22%,憂鬱症之流行病學,Kessler RC et al, Arch Gen Psychiatry, 1994, Weissman MM, et5 al JAMA. 1996,危險因子 關聯性 性別 女性是男性的兩倍 年齡 好發的年紀是 2040 歲 家族史 有1.5到 3.0倍的危險 婚姻狀況 分居、寡居、離婚者的危險性較高 已婚男性較未婚男性的危險性更低 已婚女性較未婚女性的危險性更高,Blazer et al. Am J Psychiatry. 1994. Stahl.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2000.,那些人容易得到憂鬱症?,症狀,憂鬱症的常見症狀,生理性症狀 食慾或體重異常改變 失眠或嗜睡 思考行動躁動不安或思考行動遲緩呆滯 疲倦,精神性症狀 憂鬱或低落的情緒 對事物失去興趣 覺得無存在的價值或有罪惡感 思考能力、注意力或決斷力降低 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 Must include one of these.DSM-IV,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常見的症狀失去歡樂的感覺,常見的症狀食慾問題,常見的症狀體重減輕,常見的症狀注意力不集中,常見的症狀便袐,常見的症狀疲勞,常見的症狀很難下決定,常見的症狀失眠,常見的症狀失去興趣,常見的症狀壓力大、焦燥,常見的症狀胸口悶、呼吸困難,身體性症狀:* 胸口悶,有如大石頭壓住頭痛疲累隱約腹痛或關節痛睡眠障礙性功能異常 失去 “ 性 ” 趣整天疲倦, 喃喃自語DSM-IV,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AHCPR,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 Vol 1: 1993,常見主訴症狀,心理及社會學的症狀:精神不集中 (沒頭神)健忘或變笨了、變白痴頭腦亂糟糟 (亂七八糟)人生沒有意思缺乏動力,整天躺床又睡不著人際關係不良不想出門,不理人,不接電話,常見主訴症狀,病因及病程,先天不良 基因 後天失調 心理或社會壓力,Altemus et al. In: Schulkin. Hormonally Induced Changes in Mind and Brain. 1993. McEachron et al. In: Schulkin. Hormonally Induced Changes in Mind and Brain. 1993.,重憂鬱症的生病原因,是因為想不開而出現憂鬱嗎?,其實是因為先得到憂鬱症而想不開的。 憂鬱症病患明知不應該想不開,但是就是沒有辦法不去想不開。,參與研究的SSRIs包括fluoxetine,paroxetine,fluvoxamine。,嚴重重鬱症患者中高達15%會死於自殺憂鬱症患者自殺成功之危險因子包括:男性年齡小於 19 歲或是大於 45 歲有慢性或嚴重身體疾病本人或家屬中有藥物濫用者 (包括酒癮)過去有過自殺病史無助或絕望感有精神病症狀 獨居、分居、寡居,自殺,何時最容易自殺?,當病情正在好轉時是比較容易出現自殺的時期,參與研究的SSRIs包括fluoxetine,paroxetine,fluvoxamine。,正常,40% 復原,20% 變成輕度憂鬱或是部分復原,40%仍持續憂鬱,憂鬱,1 年,未治療之重度憂鬱症病程,Stahl.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2000.,大多數重度憂鬱症的病患終其一生都會至少有一次以上的復發即便接受治療,重度憂鬱症的病患復發的機率依舊十分高 僅有過一次發作者,有50%的機率會復發 曾有過二次發作者,有70%的機率會復發 曾有過三次發作者,有90%的機率會復發,Kupfer. J Clin Psychiatry. 1991. APA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1994.,重度憂鬱症復發的機率,治療,如何去治療呢?,不治療可以嗎? 輕度的可以不治療,但要冒可能惡化、自殺等風險 嚴重的一定要治療 抗憂鬱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 對輕度憂鬱有效,療效與抗憂鬱藥物相當 單獨使用在中度或是重度憂鬱症效果不好,但是合併抗憂鬱藥物治療時可以有良好的反應,參與研究的SSRIs包括fluoxetine,paroxetine,fluvoxamine。,常用的憂鬱症治療藥物,百憂解 (Prozac) 克憂果 (Seroxat) 希普能 (Cipram) 樂復得 (Zoloft) 三環抗憂鬱劑 (TCA) 速悅 (Efexor) 樂活憂 (Remeron),67% 反應良好,接受藥物治療的憂鬱症病人,67%在治療八週後反應良好,但是仍然有33%治療無效,8 個星期,憂鬱情緒,正常情緒,開始藥物 治療,33% 反應不佳,藥物治療的反應率,Stahl.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2000.,常見的抗憂鬱藥物副作用,口乾、便袐 噁心、反胃、想吐 食慾不振或是增加 體重減少或增加 嗜睡或失眠 冒汗 性功能障礙,常見對抗憂鬱藥物的誤解,成癮 傷肝、傷腎 影響記憶力或是傷腦 很快見效 (其實多數需要二至六週才見效) 效果不好 長期使用可能有危險 不能與其他藥物併用,抗憂鬱藥物治療無效的常見原因,藥量不足、減量服用或是挑藥吃 只有心情不好時才吃 療效未出來即過早停服藥物 稍見效果即停用引起復發 因為感冒、腸胃炎之用藥而停用抗憂鬱藥物,憂鬱症病人是危險病人嗎?,沒有治療的憂鬱症病人是自殺的高危險病人 包括自殺、帶家人或小孩去自殺 經過治療或是治療中的憂鬱症病人其自殺或是使用暴力的危險並不會比一般人高,參與研究的SSRIs包括fluoxetine,paroxetine,fluvoxamine。,如何協助憂鬱症病人,傾聽 陪伴 給予支持而非責難 協助病人正面思考 鼓勵病人接受專業治療 預防病人自殺,結論,憂鬱症是一個常見的疾病 憂鬱症會對生活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 多數的自殺是可以預防的,躁鬱症 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雙極性情感性疾病,Bi-Polar disorder,常见心理疾病焦虑障碍,焦虑:人与环境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情绪 病理性焦虑:持续无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或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感,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 强度无现实基础,与现实威胁不相称 预感到灾难、有痛苦体验但缺乏应对能力导致痛苦和社会功能下降 相对持久,不随客观问题解决而消失 表现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广泛性焦虑障碍,对生活情境的不现实的过度担心紧张 常表现为持续精神紧张,伴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 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紧张程度和事件不相称。 典型表现:在所有时间均体验到对各种情况的持续担心,發病年齡: Wide range: teenager to 50 Mean: 30 y/o男女分佈相同SES: upper socioeconomic group,躁鬱症之流行病學 (II),1 Goodwin FK, Jamison KR, 1990 2 Kessler RC et al, 1994,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表现,精神性焦虑:对日常琐事的过度持久的不安、担心 痛苦体现为对指向未来或不确定事件过度担心、害怕 内容可变化,常伴睡眠改变、注意集中困难、激惹等 躯体性焦虑:植物神经功能异常 口干、咽部不适、心慌、出汗、尿频、尿急 耳鸣、视物模糊、头晕等 神经肌肉及运动性不安症状 烦躁不安、肌肉震颤、发抖、坐立不安 无目的活动增多、激惹、行为控制力差 表情紧张、动作不自然、皮肤苍白多汗、小动作多、不能静坐、口吃、紧张性肌肉疼痛,至少 嘗試自殺約一半的躁鬱症混合型有自殺念頭,躁鬱症之致死率,Goodwin FK, Jamison KR, 1990; Dilsaver SC et al, 1994,惊恐障碍,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强烈的焦虑 1030min到高峰,持续短暂,极少超1小时 发作时有濒死感,惊恐万状,怕失去控制而求救 时常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症状10min达高峰,极少超过1小时 担心灾难性体验再发生 反复就医,寻求帮助 病程可持续,并出现回避,自殺的危險性比一般民眾高 15x 躁鬱症鬱期的自殺行為比躁期高出35x,1 GHarris and Barraclough, 1997 2 Dilsaver et al, 1997,精神体验 胸闷、胸部压迫感、窒息感、不能自主呼吸恐惧感、死亡将至感、推门窗使空气进入胸腔 失去控制感、体验到精神崩溃来临感 躯体症状 心悸、气短、喉部堵塞感、胸痛、恶心 头昏、眩晕、出汗、震颤、发热或冷感肢体麻木、人格/现实解体,惊恐障碍临床表现,Manic Episodes 躁期之診斷,A. Duration more than 1 week (期間大於一星期) B. Thre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symptoms : 下列症狀大於 3 項或以上: (1) inflated self-esteem or grandiosity 自信心增高 (2) decreased need for sleep 睡眠需求減少 (3) more talkative than usual or pressure to keep talking 多話 (4) flight of ideas or subjective racing thoughts 跳躍性思考 (5) distractibility 易分心 (6) increase in goal-directed activity or psychomotor agitation 增加目的性行為或激躁不安 (7) excessive involvement in pleasurable activities that have a high potential for painful consequences 增加享樂性行為,焦虑的应对方法,驳斥焦虑:担心的事情会发生吗? 延迟焦虑: 事情来了再说! 正视焦虑:建设性意见(最坏结果/如何办/防止) 变恐慌为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面试) 如果行就去做:无能为力/力所能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