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1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5页 / 共81页
第6页 / 共81页
第7页 / 共81页
第8页 / 共81页
第9页 / 共81页
第1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眼 球 解 剖,主讲:代 敏,主要内容,一、眼球壁二、眼内容,眼球壁,一、外层-角膜、巩膜 二、中层-葡萄膜 三、内层-视网膜,角 膜,位于眼前最前端,占眼外纤维膜的1/6,透明无血管,有弹性,从而保证良好的透光性、屈光性。 角膜直径为9-10mm,横径10-11mm,角膜中央瞳孔区直径4mm。三岁以上的儿童角膜直径接近于成年人 角膜前面的水平方向曲率半径7.8mm垂直方向曲率半径7.7mm后部表面的半径是6.8mm,角膜的厚度:中央部的角膜最薄0.5mm,周边部最厚1mm。,角膜由前向后分为五层:1上皮层-由细胞层、基底膜组成2前弹力层-由胶元纤维、蛋白多糖组成,损伤后 不能再生。3基质层-由胶元纤维,角膜细胞,粘糖蛋白组成。4后弹力层-由角膜内皮细胞分泌而来,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层-内皮细胞由神经外胚层发育而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下降。, 角膜上皮5-7天更换一次,在成年人角膜内皮损伤后不能再生,其修复靠细胞的移行与扩展,角膜是人体最敏感的区域,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它的知觉有3种:冷热觉、痛觉、触觉。,角膜缘,角膜缘是角膜与结膜、巩膜的移行区,在组织学范围内是:前界:为角膜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末端连线。后界:为巩膜内缘与前界的平行线。,角膜缘无弹力层,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成纤维细胞等。角膜缘干细胞对维持角膜上皮再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角膜的营养供应,角膜内无血管,其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如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C等,主要来自房水,约占80%,其次是角膜缘血管网,并且无氧酵解是其主要的代谢途径。代谢所需的氧大部分来自空气,少部分来自角膜缘血管网。,巩膜,是构成眼外层纤维膜的后5/6,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外面是眼球筋膜囊,两者之间的腔隙为巩膜上腔,内层紧靠脉络膜,两者之间的潜在间隙为脉络膜上腔,外伤或炎症时的出血.渗出可积聚在此间隙。巩膜的厚度随部位.年龄等不同而不同。后部的巩膜最厚,约1mm,向前至赤道部逐渐变薄,赤道不约0.40.6mm,肌肉附着点处最薄,约0.3mm,赤道部向前至角膜缘约为0.6mm。,葡萄膜,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虹膜的位置和形态,(1)位置 虹膜位于角膜之后,晶状体之前,外侧起始于睫状体基底,称虹膜根部,为虹膜最薄之处,向内逐渐增厚,至虹膜小环处最厚,再向内到瞳孔缘又变薄。瞳孔缘依附在晶状体前面,当晶状体脱位时,虹膜因失去支撑而变平,并发生虹膜震颤,对晶状体脱位具有诊断价值。,虹膜的前表面,距瞳孔缘约2 mm处有一与瞳孔缘平行的齿轮状环形隆起,称为虹膜小环或虹膜卷缩轮,以此为界将虹膜分为内侧的瞳孔区和外侧的睫状区。,虹膜的前表面:,瞳孔区:此区又可分为内、中、外3个带。内带即色素缘,当瞳孔开大时,色素缘变窄,瞳孔缩小时,色素缘加宽,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葡萄膜外翻。部分眼病患者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虹膜前面瘢痕的牵引,色素缘可明显增宽;中带为括约肌,一般不能看到;外带在前二者之间,此处虹膜襞交错成网状,其中的凹陷部分称为虹膜隐窝。在隐窝处没有内皮细胞和前界膜,房水直接与血管接触,有利于引流。 睫状区:即虹膜大环,也可分内、中、外三个带。内带平滑;中带有环状收缩沟,此处色素较少。外带即虹膜根部。,瞳 孔,形态与位置 瞳孔的大小 瞳孔的功能,瞳孔的形态与位置,位于虹膜中央,稍偏向角膜的鼻下方,略呈垂直椭圆形。,瞳孔的大小,瞳孔大小受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支配,其直径为25mm,平均4mm,双眼对称。小于2mm和大于5mm均属异常。正常瞳孔的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年龄:婴儿因瞳孔开大肌发育较晚,瞳孔较小;2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2)性别:成年人女性瞳孔大于男性; (3)光线强弱:光线强时瞳孔缩小; (4)屈光状态:近视眼瞳孔较大,远视眼者较小; (5)心理状态: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瞳孔增大; (6)生物节律:睡眠时因大脑对缩瞳核的抑制作用减弱,故瞳孔缩小;,瞳孔的功能,(1)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 (2)改变焦点的深度:瞳孔收缩时进入眼内的光束减少,视觉系统的焦点深度增加。当眼注视远方时,瞳孔增大,焦点深度变小。 (3)改变像差:瞳孔缩小可使像差减少,从而产生最佳的视敏度。,睫状体,睫状体的位置与形态 (1)睫状体纵向切面观 (2)睫状体后面观,睫状体纵向切面观,睫状体的纵切面呈尖端向后的三角形,前外侧角附着于巩膜突,前边的中央有虹膜根部附着,并与之形成一开口于后房的睫状沟;后端与脉络膜相连接;外侧与巩膜疏松连接,构成睫状体上间隙;内侧朝向玻璃体,后方44.5mm为睫状环(即平坦部),前方2mm为睫状冠,可见睫状突,它与晶状体赤道部以悬韧带相连,相距约0.5mm 。,睫状体后面观:,将眼球从赤道部切断,去除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对前半部进行观察,见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连为一体,自后向前可见锯齿缘、睫状体平坦部、睫状冠及其表面上略显白色外观的睫状突。睫状突共约7080个,每个睫状突长约2mm,宽约0.5mm,高约1 mm。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突不断的变大且形成更多的卷曲,同时其表面的色素也逐渐地消退。,脉络膜,脉络膜的位置 脉络膜是葡萄膜的最后部,前方始于锯齿缘,向后止于视神经周围,外侧面借细微的纤维小板与巩膜相贴,内侧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紧密贴附,不易分离。 脉络膜的组织学 脉络膜自外向内可分为脉络膜周间隙、血管层和玻璃膜3层。,视网膜,视网膜的胚胎发育 视网膜的组织层次 视网膜的主要细胞 视网膜上的主要结构 视网膜的血管,视网膜的胚胎发育,视网膜由胚胎期的视杯发育而来,视杯可分为以下两层: 1外层:发育成色素层。后区发育成视网膜色素上皮;中区发育成睫状体色素上皮;前区发育成虹膜肌肉层。 2内层:后区发育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中区发育成睫状体无色素上皮;前区发育成虹膜后面的色素上皮。 衬于脉络膜内面的两层,即视网膜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统称为视网膜视部,通常所说的视网膜是指该部分;衬于睫状体内面的无色素上皮和虹膜内面的色素上皮,即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虹膜部,统称为视网膜盲部。视网膜视部和盲部以锯齿缘为界。,视网膜的组织层次,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视锥视杆细胞层 外界膜 外核层 外丛状层,内核层 内丛状层 神经节细胞层 神经纤维层 内界膜,视网膜的主要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视网膜视细胞 视网膜双极细胞 水平细胞 无长突细胞 神经节细胞 Mller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视细胞,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视网膜上的主要结构,视盘 黄斑 锯齿缘,视 盘,1位置:在眼球后极部内侧约3mm处。 2形态:呈不均匀的淡红色圆盘状,鼻侧颜色较颞侧略深。 3大小:水平径平均约1.51.6mm,垂直径1.71.8mm。 4生理杯:即视盘中心或稍偏外侧的一个凹陷,正常人有生理杯者占86%。 5盘沿:是指视盘内可见的神经血管组织围绕的范围,它代表神经纤维的数量,一般上、下盘沿较宽,鼻侧次之,颞侧最窄。 6视盘的边缘:正常视盘的上、下边缘可能稍模糊。,黄 斑,1位置:黄斑的中心位于视盘中心颞侧约4.0mm, 视盘中心水平线下约0.8mm,即相当于眼球后极颞侧约1mm处。 2形态:呈横椭圆形、浅碟状凹陷,无血管,颜色较暗,中心凹处可见强反光点。 3大小:水平直径约2mm,垂直径约1.8mm。,锯 齿 缘,是视网膜视部和盲部的锯齿状分界线,该处向外与脉络膜、向内与玻璃体基底部紧密粘连。 锯齿缘距赤道约6mm;距视盘约25mm;距颞侧角膜缘平均约为7.9mm,鼻侧约6.6mm,上方约7.4mm,下方约6.9mm,相当于直肌的止点处,但不同年龄和屈光状态者有差异。,视网膜中央动脉,1来源: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眼动脉眶内段的分支,在眼球后912 mm处从内下或下方进入视神经中央,再向前到达视盘。,视网膜中央动脉,2在眼内的分布: 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视盘穿出后,一般先分为上、下2支(分支的迟早因人而异,分支从视盘穿出的位置也有较大差异),它们在盘缘处又各分为鼻侧和颞侧2支,分别分布到视网膜的4个象限,血管的走行方向和神经纤维的方向基本一致。在视盘的颞侧,有从视盘直接发出的小动脉向黄斑呈放射状走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大分支走行于神经纤维层和节细胞层中,向节细胞层发出细支,再由细支发出毛细血管至内核层的外侧,外丛状层以外由脉络膜的毛细血管供给营养。,视网膜毛细血管,1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分布: 视网膜毛细血管呈层状分布,由内向外可分为以下3层: (1)放射状毛细血管网:来源于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或分支,在神经纤维层中围绕视盘呈放射状分布.,(2)内层毛细血管网: 又称浅层毛细血管网,分布在神经纤维层和节细胞层,有时在后极部又可分为2层。 (3)外层毛细血管网:又称深层毛细血管网,分布在内核层和外丛状层。,2黄斑区毛细血管的特点: 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颞上、颞下分支,在距视盘颞侧不远处分别发出23支小动脉,从上方和下方向黄斑呈放射状走行,到达旁黄斑区时血管管径显著变细,并逐渐形成两层毛细血管网。在接近中心凹时,两层毛细血管网彼此连接形成完整的单层血管拱环,但中心凹处直径约450500m的范围无血管。,3周边部毛细血管的特点: 周边部毛细血管网的数量和层数均减少,仅在神经纤维层或节细胞层形成一层毛细血管网,并在距锯齿缘约0.751.5mm的血管终止处形成周边部血管弓,因此在锯齿缘有一条宽约1.5mm的无血管区。,前 房,1前房的位置 前界为角膜,后界为虹膜和晶状体,周边为前房角。内皮细胞覆盖着角膜和前房角的前壁,纤维细胞和一些色素细胞覆盖着虹膜和睫状体的前表面。正常成人的前房容积约为0.2ml。,2前房的深度 (1)中央前房深度:是指从角膜顶点的平面到虹膜瞳孔区平面的距离,我国正常成人平均为 2.53.5mm(2)周边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是指虹膜末卷处测量的深度,正常人约为1.5mm。用裂隙灯在6点方位角膜缘处作光学切面(夹角为300450),在角膜缘最周边处估计周边前房深度与角膜厚度(CT)的比例。,1969年Van Herick等用此法将周边前房深度分为4级,认为级别越低,发展为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越大。,房水,房水的生成 房水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一般需经过以下三个连续的过程: (1)血液在前葡萄膜流入睫状突。 (2)部分血浆通过网状毛细血管滤过,进入血管和睫状上皮之间的细胞间隙。 (3)大部分滤过液通过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的超滤过作用和主动分泌进入后房,形成房水。 房水的功能 (1)为角膜、晶状体和前部玻璃体提供营养。 (2)维持正常眼压。,晶状体的形态,晶状体是一个极富弹性的透明体,在新生儿为球形,青春期后逐渐变扁平,形如双凸透镜。成年人晶状体的前表面呈扁平椭圆形,中心点称为前极,曲率半径为10mm;后表面是一抛物面,中心点称为后极,曲率半径为6mm;前后两表面的结合处称为赤道部,表面有齿状隆起。,晶状体的形态学,晶状体的大小 由于晶状体纤维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不断地形成,新生纤维将老的纤维包裹在中央,因此,晶状体的大小也不断地变化。成人晶状体的直径和厚度分别为910mm和45mm;15岁左右为9.0mm和3.61mm;老年人为10mm或10mm以上和4.51mm。 晶状体的位置 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通过悬韧带悬挂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它的前表面与虹膜相贴,前极距角膜后面约3mm;赤道部与睫状突有悬韧带相连,二者相距仅0.5mm。,晶状体的组织学,晶状体囊 是包绕晶状体上皮细胞和晶状体纤维的透明膜。该膜富有弹性,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来,也是上皮细胞的基底膜。 晶状体囊的厚度与年龄和部位有关。成年人的前囊较婴幼儿的厚;由于上皮细胞位于前囊下和赤道部,且赤道部上皮细胞代谢旺盛,所以前囊比后囊厚,赤道部比前囊厚。前囊最厚处距前极约3mm,后囊最厚处距赤道部约1mm。,晶状体纤维,晶状体纤维的形成胚胎核:位于晶状体最中央的透明区,产生于胚胎期的13个月。 胎儿核:位于Y缝合处,产生于胎儿期的38个月。 婴儿核:自出生前1个月到青春期所形成的晶状体纤维。 成人核:自青春期到成人期所形成的晶状体纤维。 皮质:成年以后形成的纤维。20岁以下,皮质的厚度比角膜还薄;壮年以后,皮质的厚度是角膜厚度的23倍,但核的厚度则相应减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