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7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5页 / 共67页
第6页 / 共67页
第7页 / 共67页
第8页 / 共67页
第9页 / 共67页
第1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服降压药的合理应用,李静 宣武医院心脏科,972,000,000人,160,000,000人,高血压流行现状令人堪忧,2006年ISH福冈会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全球30% 的人死于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62的卒中事件 由高血压直接导致,49的心肌梗死 由高血压直接导致,导致,导致,30%,62%,49%,2006年 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 ISH 2006) 福冈宣言,卒中,心梗,高血压,脑卒中死亡率与血压,256 128 64 32 16 8 4 2 1 0,256 128 64 32 16 8 4 2 1 0,脑卒中死亡率 (绝对危险度和95%CI),70 80 90 100 110,120 140 160 180,舒张压,收缩压,脑卒中死亡率 (绝对危险度和95%CI),危险年龄 (岁),8089,7079,6069,5059,危险年龄 (岁),8089,7079,6069,5059,舒张压水平(mmHg),收缩压水平 (mmHg),Lewington S, et al. Lancet 2002;360:190313.,循证医学证实:降压使患者获益,40多万人,平均10年荟萃分析:诊所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呈连续的、对数线性正相关,1990年,Verdecchia:动态血压平均值升高者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1994年,MRFIT资料显示:随着血压分级递增,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率明显增加,1996年,日本Okasama:24 h平均收缩压和白昼收缩压水平比诊所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病死率具有更显著相关性,1997年,中国13个人群和日本5个人群随访资料荟萃分析:亚洲人群诊所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而且这种关系比西方人群更强,1998年,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0 Vol.28 No.3 P.167-169,目 录,一 常用降压药 二 平稳降压 三 降压达标 四 联合治疗 五 小结,降压药物的种类,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钙拮抗剂(CCB)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 尿 剂,噻嗪类利尿剂价格便宜、疗效肯定。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肥胖及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在联合用药中,其它降压单药治疗无效时,加用利尿剂,疗效显著。 联合药物:受体阻滞剂、ACEI/ARB 、钙拮抗剂 。 常见副作用:低钾血症、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痛风。,利 尿 剂,注意事项: 联合伴有高尿酸血症、痛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3mg/dL者慎用。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多用于高血压急症及肾性高血压,一般不用于长期高血压治疗。 剂量宜小不宜大,常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 定期检测血钾,鼓励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及水果,如芹菜、香蕉、桔汁等,常用利尿剂,受体阻滞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静息心率较快(80次/分)或合并心绞痛时。 与利尿剂或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用,可以增加降压效果及减少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疲劳、肢体寒冷。可引起糖代谢、脂质代谢紊乱。,受体阻滞剂,少见的副作用:支气管痉挛,胃肠不适、眼睛闪烁及视觉盲点等。 相对罕见的副反应:心力衰竭加重、肌肉痉挛及血浆肌酸激酶水平增高、皮疹、阳萎及性功能减退等。,受体阻滞剂,注意事项: 用药前心率低于55次/分、II度或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不用受体阻滞剂。 停用受体阻滞剂可发生反跳现象,故在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治疗中应逐渐停用。 应用受体阻滞剂后心率下降为药物的治疗作用,但若心率低于50次/分,应减量或停药。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禁用受体阻滞剂,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的血脂紊乱患者慎用。,常用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CCB),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 尤其适用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周围血管疾病、老年高血压、糖耐量异常、肾脏损害的患者。 对糖代谢和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钙拮抗剂(CCB),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时不用短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非二氢吡啶类不宜与受体阻滞剂合用。,常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常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应用的临床优点: 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延缓糖尿病(尤其伴有蛋白尿)肾病、高血压肾病的进展; 逆转左心室肥厚; 降血压同时不影响心率、糖代谢和脂代谢。,外周血管收缩,外周血管扩张,激肽原,舒血管素,无活性片段,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 I,肾素,激肽酶 II,促进醛固酮分泌,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血管加压素,促进前列腺素释放,tPA,血管紧张素 II,缓激肽,ACEI的作用机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应用的指征:ACEI是安全和有效的降压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级高血压,尤其适用于:1)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2)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3)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4)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5)伴周围血管病、雷诺现象、抑郁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副作用:干咳、首剂低血压反应、高钾血症、肌酐升高。最严重而罕见的副作用为血管神经性水肿。 使用特别注意: 低血压反应、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常用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最新使用的一类降压药物,其适应症与禁忌症同ACEI。 咳嗽发生率低,适用于对ACEI不能耐受的患者。但低血压、高钾、肌酐升高同ACEI,常用ARB,ACEI,心血管系统:血管收缩心肌肥厚重塑 肾脏:肾素水钠潴留 肾上腺素:醛固酮儿茶酚胺 脑:交感兴奋ADH,血管紧张素原,乳糜酶、 组织蛋白酶,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AT-1 AT-2 AT-4,血管收缩 PAI-1 EDHF 内皮素 氧应切力,无活性肽,缓激肽,血管舒张 t-PA NO 前列环素 氧应切力,ACE,Tabibiazar R,2001,ACEI与ARB的作用环节区别,ARB,目 录,一 常用降压药 二 平稳降压 三 降压达标 四 联合治疗 五 小结,平 稳 降 压,降压药物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因此其平稳性对于患者来讲非常重要,是体现降压药物品质之高低的重要指标。 平稳性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心血管病事件。 降压药物能否平稳降压,取决于药物的理化特性和制剂工艺。,评价药物长效、平稳的指标通常有,药物的谷峰比(TP比率) 药物的平滑指数(SI) 晨峰控制能力,T/P比率:FDA评价降压 药物疗效持久的金指标,FDA抗高血压药物指南建议:降压药物经安慰剂校正后的T/P比率不应小于50%-66% T/P比率越接近1越理想 T/P比率高能够减少血压变异性并降低由血压导致的致死率,T/P比率计算方法,T/P Ref.Losartan 50mgSBP 0.52 Current TherapeuticDBP 0.57 Research 1999;60:195 Valsartan 80mgSBP 0.65 Current TherapeuticDBP 0.62 Research 1999;60:195 Eprosartan 600mgDBP 0.67 J Hypertens 1999;17:129 Irbesartan 150mgDBP 0.65 Am J Hypertens 1998;11:462 Candesartan 16mgSBP 0.90 Am J Hypertens 1997;10(part2):85DBP 0.90 Telmisartan 40mgSBP 0.66 Advance in Therapy 1998;15:206,ARBs降压T/P比值,钙离子拮抗剂的T/P值,药物 T/P 值SBP T/P值 DBP T/P 值 平均 T/P值硝苯地平控释片 101.8 88.2 95.0非洛地平 75 68 71.5氨氯地平 68 67 67.5缓释地尔硫唑 74 67 70.5,平滑指数 (Smoothnesss Index SI),定义:降压药物治疗后24小时每小时血压下降的均值与其标准差的比值。HSI=SD H,SI的意义,1.反映药物降压的平稳性:平滑指数越高,血压的波动性越小,降压越平稳 2.评价药物的靶器官保护作用:药物治疗后左室肥厚减轻的程度、颈动脉IMT的变化与SI相关。, BP (mmHg), H / SD = 3.7, H =8.6,SD = 2.3,h 均值,服药后时间(小时),平滑指数(smoothness index, SI) :降压药物治疗后24小时每小时血压下降的均值(H)与其标准差(SD:每小时降压幅度与H差值的均值)的比值。,平滑指数(SI)是评价药物疗效平稳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SI 越高,药物24 小时降压效果越平稳,一天服用一次的降压药物SI不应小于0.8, SI越高,降压疗效越平稳,SI,T/P ratio, BP (mmHg), Peak = 12.5, Trough = 8.5, Trough / Peak = 0.68, BP (mmHg), H / SD = 3.7, H =8.6,SD = 2.3,h average,Hour from the drug intake,血压晨峰现象(morning-surge),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多发于清晨醒后数小时,醒前或醒后由于伴随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该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峰平行。这种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有关的血压急剧升高,被称为晨峰现象(morning-surge)。,Chin J Cardiol, March 2006, Vol. 34 No. 3,Muller et al. N Engl J Med 1985;313:13151322. Marler et al. Stroke 1989;20:473476.,血压晨峰:与卒中、心梗事件显著相关,占总事件的百分比,心源性猝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