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识点一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必要性 1历史渊源 (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2)宗教“异端”运动,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已阻碍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它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2现实动力 (1)经济领域: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2)政治领域: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1)“因信称义” 这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马丁路德认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他还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2)“与上帝直接对话” 马丁路德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 在上帝与圣经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沟通的中介。,(3)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马丁路德强调,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2实质 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矛头直指作为欧洲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它不仅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也是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1内容 (1)各国改革主张的相同点 反对教皇的权威,坚持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 强调国家权力,认为世俗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主张建立本民族的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 马丁路德、加尔文还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等。 (2)加尔文改革和亨利八世改革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加尔文改革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 亨利八世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通过“至尊法案”强调英国国王在教会中的权力与地位;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等。,2历史作用 (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资产阶级获得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很大一部分财产,加尔文派又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尔文派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问题探究1: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是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天主教会和制度的一次社会革命,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思维升华:宗教改革所产生的新教并非是对过去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天主教的继承、批判和发展。以自己的变化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它总是以一种广为人们接受的传统形态进行着种种改革,为广大的人们所接受和利用。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文化要取得自己的历史存在,不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而且要有自己产生的渊源和发展的未来。,知识点二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一)背景 1国内 (1)政治方面:马木路克首领们争权夺利,导致埃及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2)经济方面: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手工业破产,商业和贸易萎缩,经济萧条,国力衰弱。 (3)阶级关系:马木路克的经济掠夺、政治统治引起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 (4)民族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形成,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高涨。,2国外 (1)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阿里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虽然把英法赶出埃及,但埃及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埃及倾销商品,使埃及形势进一步恶化。,(二)内容及作用,问题探究2:阿里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提示:内因: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与残暴及对外扩张战争,造成国内形势的恶化,这表现在沉重的捐税、劳役、兵役造成土地荒芜、父母残子、武装起义不断发生,这使改革难以继续推行下去。外因:穆罕默德阿里的扩张战争损害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殖民利益,于是列强加紧殖民扩张并助土反埃,打败埃及,迫使阿里屈膝求和,埃及变成英国等列强的半殖民地,阿里改革走向失败。,思维升华:穆罕默德阿里的残暴统治和连年对外战争,给埃及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其在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却为埃及引进了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了农业和近代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埃及落后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史的序幕。因此,评价阿里改革时应坚持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知识点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背景 1经济:农奴制使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2政治:俄国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 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加剧了社会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二)“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1内容 (1)政治上: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2)经济上: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组织上: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2评价 (1)进步性 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农民获得一块份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局限性 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三)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思维升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加快近代化步伐的重要前提。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因此,近代化在俄国出现是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知识点四 日本明治维新 1条件 (1)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 (2)经济: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 (4)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2内容 (1)政治方面:废除旧体制,建立新的社会体制;“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实行“四民平等”;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方面:发展新经济;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教生活方面: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推行西化。 (4)军事方面: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3影响 (1)积极作用 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 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 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思维升华:日本的明治维新说明一个国家的政策措施应该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世界的和平为代价,应和平崛起。,知识点五 戊戌变法 (一)背景 1政治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经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思想:早期改良思想的传播。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1理论著作 (1)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2)梁启超变法通议。,2基本主张 (1)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2)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思想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三)内容及特点 1内容 (1)政治:广开言论、精简机构等。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军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4)文教:提倡西学,废八股,培养人才等。 2特点 (1)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 (2)推行范围: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推行者:由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领导推行,显示出改革力量弱小。 (4)性质: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性。 (5)目的: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6)推行过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 (7)作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四)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2)主观原因 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2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思维升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国国情。,要点1 列表法分析近代俄国、日本、中国三次改革成败的原因,典例1 (2011年江苏单科)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 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