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國家文化差異國家文化差異之飲食習慣差異之飲食習慣差異中西比較中西比較指導老師:林碧玉指導老師:林碧玉 老師老師姓名:熊美娟姓名:熊美娟班級:貿三班級:貿三 B學號:學號:D92421245說到文化差異,亦可從食的文化中看到。現細分以下幾點:1 )中國人吃飯時習慣一家人圍在一起,每種菜色都用一個碟盛放,大家一起分享; 反觀西方國家自己有自己的一碟,進食時你有你的吃,我有我的吃。由此可見,西 方人較獨立,不像中國人般重家庭倫理之觀念。2 )中國人吃飯時,後輩都會讓前輩先行,但西方並不常見於這種行為,從中亦可見 出中國人比西方人更尊師重道,謙讓前輩。3 )儒家思想常叫我們要學習中庸之道,原來中庸之道已融入飲食之道中,古時人們 已主張少量多餐,不可暴飲暴食,否則吃得太飽只會加重負擔,而西方食物,通常會 一餐就吃得很飽很飽。4) 另外,五味的調和亦要求平和,不可過偏,以傷腸胃;相反,西方人則經常為尋求 味覺上的刺激而使食物極辣極甜。從以上種種總括而得出,中國人即使在吃飯時,也得保持著仁、義、禮、智等善性,可 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而儒家學說,亦成功地融入於古人的生活中,令古人的生 活質素得以提高。而西方人比較冷酷,人與人之間沒有太多感情,即使在吃飯時也 保持距離。中西飲食觀念大不同中國: 中國則是一種美性飲食觀念。人們在品嘗菜肴時,往往會說這盤菜“好吃” , 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進一步問一下什麼叫“好吃” ,為什麼“好吃” , “好吃”在哪裡,恐怕就不容易說清楚了。這說明,中國人對飲食追求的是一 種難以言傳的“意境” ,即使用人們通常所說的“色、香、味、形、器”來把這 種“境界”具體化,恐怕仍然是很難涵蓋得了的。中國烹飪講究的調和之美, 是中國烹飪藝術的精要之處。菜點的形和色是外在的東西,而味卻是內在的東 西,重內在而不刻意修飾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過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這正 是中國美性飲食觀的最重要的表現。舉例來說: 中國飲食之所以有其獨特的魅力,關鍵就在於它的味。而美味的產生,在 於調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熱以後的熟味,加上配料和佐料的味以及調料的 調和之味,交織融合協調在一起,使之互相補充。對上海菜“咸篤鮮”描述的那樣“雖是火腿、冬筍、鮮肉三味並陳,可是在煮好之後,鮮肉中早有火腿 與筍的味道,火腿與筍也都各已含有其它兩因素,而整個說起來,又共同形成 一種含有三種而又超乎三種以上的鮮湯。 西方: 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 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 一律,甚至比起中國的美味佳肴來,簡直單調得如同嚼蜡,但理智告訴他一 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說得不好聽,就像給機器加油一樣。 舉例來說: 在宴席上,可以講究餐具,講究用料,講究服務,講究菜之原料的形、色 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麼豪華高檔,從洛杉磯到紐約,牛排都只有一種味道, 毫無藝術可言。而且作為菜肴,雞就是雞,牛排就是牛排,縱然有搭配,那也 是在盤中進行的,一盤“法式羊排” ,一邊放土豆泥,一旁放羊排,另一邊配煮 青豆,加幾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對比鮮明,但在滋味上各種原料互不相干、調 和,各是各的味,簡單明了。中西飲食對象及方式的差異中國人的以植物為主菜,與佛教徒的鼓吹有著千縷萬絲的聯繫。他們視動物為 “生靈” ,而植物則“無靈” ,所以,主張素食主義。 西方人好像沒有這麼好的習慣,他們秉持著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統, 以漁獵、養殖為主,以採集、種植為輔,葷食較多,吃、穿、用都取之於動物, 連西藥也是從動物身上攝取提煉而成的。西方人在介紹自己國家的飲食特點時,覺得比中國更重視營養的合理搭配,有 較為發達的食品工業,如罐頭、快餐等,雖口味千篇一律,但節省時間,且營 養良好,故他們國家的人身體普遍比中國人健壯高個、長腿、寬大的肩、發 達的肌肉而中國人則顯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黃質弱。孫中山先生對飲 食文化有深刻的研究和精辟的論述。他在建國方略中,詳述了中西飲食現 象的差異,並且得出結論“中國常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 蔬菜、豆腐。此等之食料,為今日衛生家所考得為最有益於養生者也。故中國 窮鄉僻壤之人,飲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壽。又中國人口之繁昌,與乎中國人 拒疾疫之力常大者,亦未嘗非飲食之暗合衛生有以致之也。 ”他還說“中國素 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 毒,故中國全國皆素食,也習慣為常,而無待學者之提倡矣。歐美之人所飲者 濁酒,所食者腥膻,亦相習成風,故雖在前有科學之提倡,在後有重法之厲禁, 如俄美等國之厲行酒禁,而一時亦不能轉移之也。 ”孫氏之言科學地道出了中國飲食之利及西方飲食之弊。有人根據中西方飲食對 象的明顯差異這一特點,把中國人稱為植物性格,西方人稱為動物性格。反映 在文化行為方面的,西方人喜歡冒險、開拓、衝突而中國人則安土重遷,固 本守己。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 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 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 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 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 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 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 “和”這個范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儘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那是作為陪襯。宴會的核心在 於交誼,通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如果將宴會的交誼性 與舞蹈相類比,那麼可以說,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 的交誼舞。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 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 中西飲食歸屬及性質的差異飲食觀念的不同,使西方飲食傾向科學、理性,中國飲食傾向於藝術、感性。 在飲食不發達的時代,這兩種傾向都只有一個目的度命充飢。而到了飲食文化 充分發展之後,這種不同的傾向就表現在目的上了前者發展為在營養學上的 考慮,後者則表現為對味道的講究。 中國飲食傾向於藝術性,所謂藝術境界,其實也就是一種完成了由必然王國到 自由王國的飛躍才獲得的境界。它的特點就是隨意性。比如同樣一只菜肴,由 於地區、季節、對象、作用、等級等的不同,可以在操作上作不同的處理。拿 紅燒魚來說,冬天的色宜深些,口味宜重些,夏天則色和味均應清淡些對於 江浙一帶的人來說,紅燒魚的調味中可加糖,如面對川湘顧客,則應多放辣。 可見離開了隨意性,就沒有中國烹飪的變化多端,就會失去中國烹飪的獨特魅 力。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面對不同的食者,皆為同一味 道,毫無變化。即令是最高貴的宴席,也不過是餐具考究,佈置華貴而已,菜 仍舊一個樣。再說原料。西方人認為菜肴是充飢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 等“硬菜”。而中國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國烹調在用料上也顯出極大 的隨意性許多西方人視為棄物的東西,在中國都是好的原料,外國廚師無法處理的東西,一到中國廚師手裡,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足見中國飲食在用料 方面的隨意性之廣博。 中西方飲食性質的差異,與它們各自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節奏是吻合的。在西方, 流水線上的重複作業,實行計件工資制,生活節奏急促,人們有意無意地受到 機械的兩分法影響,信奉“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的原則。生活的機械性 導致了飲食的單一性或對飲食的單一熟視無睹,頓頓牛排土豆,土豆牛排,單 調重覆的飲食與其工作一樣,以完成“件”數為目的,自然無興趣、滋味可言。 中國則不然,“遊戲中有工作,工作中有遊戲”的生活方式在飲食中也顯現出 來。街上賣燒餅的師傅,揉麵時喜歡用麵杖有節奏地敲打案板廚師在炒菜時, 敲打馬勺,注意烹炒的節奏感。這些自然不會對工作有什麼便利,但卻增加了 勞動者的工作趣味,只有在這種氣氛中工作才會有積極意義,才會有中國菜的 創造性和藝術性。欢迎浏览文档,祝您生活愉快!欢迎浏览文档,祝您生活愉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