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与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名人名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空缺,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离开了文化的基座,文化人便是无可不可无的一群,哪怕他们浑身书卷气,漫天博士衔。 余秋雨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司马光,关于“德”与“才”的思考,说起德与才,总是有很多的疑问。例如,什么是德与才,他们有什么关系,哪个更重要,等等。自古以来,德与才孰轻孰重都是大家的议题。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把握德与才的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否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小组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我们的结论。在这与大家分享!,目录,第一部分 正确认识德与才 第二部分 德与才的轻重关系 第三部分 现实环境中德与才的选择 第四部分 德与才关联性 第五部分 结束语,第一部分,什么是德?德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好的人品、道德、信念。“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如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德”可以说是恪守道德。德,也是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 什么是才? 才是指才能,是指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和手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将知识活化和运用的能力。核心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动!“才”的基本释义只有两种:一是始,二是能力。和“才”字相配而产生的词汇很多,但大多都表示能力。比如:才干,是指办事的能力;才思,是指思考的能力;才智,是指机变的能力;才学,是指很高的学识,也即是博学的能力;才识,是指识辨的能力等。,第二部分 德与才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德与才,孰轻孰重,得仔细分析。进而我组将它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德才兼备型。一个人如果既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高尚的品德,又有益于他人,为他人做贡献的能力才华。这是一种最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收益最大,成本最小。 第二种情况 德胜于才型。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这时,虽然一个人有为社会办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对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大收益,但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大坏处。其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第三种情况 德才兼无型。这时虽然一个人想做坏事,但才能有限,做坏事手段不高明。在这种情况下,其做坏事被社会发现的可能性就较高,从而也就降低了其做坏事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虽然无德者想做坏事,但做成的概率较小,从而也就间接降低了其对社会的破坏度。 第四种情况 才胜于德型。这时,一个人既想干坏事又具有干坏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坏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这种情况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社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德才兼备型 德胜于才型 德才兼无型 才胜于德型德才兼备方为圣人;德胜于才是谓君子;德才兼无是谓愚人;才胜于德是谓小人。,例证一:,如: 近几年,常有歹徒在公交车上打劫的事情发生。假设:德表现为上前制服歹徒;才表示具有制服歹徒解救大家的本领。这时,车一人:(1)德才兼备型,他会成功制服歹徒,救下大家;(2)德胜于才型,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可能想要报警;(3)德才兼无型,他可能也想当歹徒但是他没有能力,使人们发现端倪,将其的坏念头扼杀在摇篮里;(4)才胜于德型,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也是歹徒,甚至是更可怕的歹徒。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各抒己见,小组成员李波认为:,从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个人认为,首选德才兼备,次之君子,实在没人选个愚人也决不能选小人。在社会生活中,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是正当的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唯才是举是不正确的,品德应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才能。,小组成员黄发展认为:,“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与才同时兼备最好,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中关于德与才的绝对有无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或者德才俱佳,或者德少才也少。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以品德为重。,结论总括,对于每个人德与才的绝对有无是不存在的,只能说是那个更多一点,或是某个人更趋向于哪种。这四种中更是我们需要的,对社会利益更大的。有的人德才兼备,文武兼修,在不断增长才干的同时,也不断修炼自己,品行,能力堪为楷模;有的人有德少才,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有才欠德,需要一个逐步引导,加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过程;有的人无才无德或者缺才少德,自己没要求,社会不接纳,那么等待其的只是一个被淘汰的过程。,第三部分,坏事都是聪明人干的,笨人做不出最坏的事来。 刘 镛 宁选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优无德之辈。 李开复 我们十年来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光是对学生的教育,而是指对全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内容不是单指知识,最重要的是指品德方面的教育。 邓小平那么,古往今来的现实社会中,德与才我们该如何选择取舍呢?小组成员就此发表了自己的个人意见!,看法一(小组成员郦琼),论点:德引领下的才是首选。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但这一标准的选择空间太小,自古以来圣人就是凤毛麟角。在才德不能兼备的情况下,那么就社会中对于才胜于德的人,我们要学会控制地用不免也是一种选择。 论据:曹操用人,唯才以任。刘邦是绝世高手,他身边即有张良这样的圣人,又有萧何、曹参这样的君子,还有陈平、韩信、英布这样“才胜于德”的小人。韩信贪,英布反,都不是“正直中和”的君子,但刘邦成功的利用了他们,又及时地遏制了他们所带来的危害。在如何使用小人上,刘邦是成功的。,看法二(小组成员段锦秀),论点: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委任之,与其得到小人,还不如得到庸才。 论据:司马光的人才标准则是德具有一票否决制。用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但这一标准的选择空间太小,自古以来圣人就是凤毛麟角。在才德不能兼备的情况下,愚人是比较保险的选择。选一个傀儡,他会很听话,因为愚,他没能力做好事,同样也没能力做坏事。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无德,但他有才,无德不能做好事,其才却足以做坏事。就如当今社会中会有高官受贿,电脑黑客,以及贴近我们生活的大学生“舍友投毒案”等等。,分歧点的统一,社会越发展,对大家的道德要求越高。无论是对才胜德的人的要控制还是对德胜才的人的教育。但当我们做出选择时,德要是首位的,德统领下的才才是长远的,可靠的。所以,尽可能的让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最佳的选择。,结论总结,综她们的观点,我们可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选拔聘用的过程中,“人才”被赋予者一种特殊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才的注释是:“品德才能兼优的人,有特长的人。”在新辞海中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由此可见,德才兼备是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前提。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是选人用人要以德为先决,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提拔重用谁。德与才又是辩证统一的,强调以德为先,也决不能忽视才。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第四部分,经过上面三个部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德与才之间似乎存在着关联性,那么,它们能否分开呢?小组成员李慧宇的观点首先第一点德与才当然能分开,否则就不会有两个概念来表达。这我同意,问题是,这种“分开”的含义值得研究。我好像觉得具体到一个活人,德与才是没有办法分开的。我们常常见到有些人很能干,却成了贪官,另一些人智商很低,却满怀爱心。但是假如我们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两种人的所作作为,都不是分裂的,都很合乎他们自身的性格逻辑。他们应对这个世界的行为,不是拿“德”和“才”两部分拼起来之后做出的。“德”和“才”在他身上是没法分开的。要是“德”与“才”实际上没有办法分开,那我们所谓的“德育”和“智育”实际上也没有办法分开。,结论总结,没有才的“德”是令人遗憾的如同美玉上刺眼的瑕斑,翱翔长空的雄鹰折了一只羽翼,丽质的女子瞎了一只眼睛;没有德的“才”是令人痛心的如同苍松腐了根,宏伟的宫殿碱了基,生命之泉污了源。前者,有效力之心却难有行动之果;后者纵使才高八斗,但污染的土壤里开不出鲜艳的花朵。所以德才不能统一,终究难以完美。所以就德与才的它本身是不同的概念,是可区分的。但就它在人身上的体现而言,它们的统一平衡一致,这样我们才是人才,是社会长久的利益。,第五部分 结束语,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将德才兼备作为衡量自己的准则。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长久发展,获取长远利益。社会越进步,对我们的道德要求,才能要求也越高,均衡地发展它们,做合格的人才。,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