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页 / 共62页
第6页 / 共62页
第7页 / 共62页
第8页 / 共62页
第9页 / 共62页
第1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第一节 情绪情感发育的规律,(一)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婴儿的情绪反应是和养护者进行沟通的有效信号,通过向成人传递情绪信息,得到最合适的哺育 。 通过情绪反应,适当地促进了自己的社会交往 。,(二)情绪情感可以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情绪,对待行为的 态度,心理活动,实际应用,父母可以通过对某些活动的奖励给婴幼儿以喜悦、 欢欣的体验,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三)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作用,(四)情绪情感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婴幼儿通过情绪反应向别人表达他们的需要。 情绪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 积极情绪多的、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情绪体验以及善于向其他孩子表明自己情绪状态的儿童更受人欢迎,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五)情绪情感促进婴幼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和成分。 婴儿对自身不同的情绪体验,促使其形成和加强对自身形象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一)婴儿情绪的发育特点 (二)幼儿情绪的发育特点,(一)婴儿情绪的发育特点,1. 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 2. 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二)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特点,情绪体验继续分化 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 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丰富化,深刻化,1.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首先表现为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逐渐减少 其次表现为情绪逐渐从外露到内隐,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幼儿的情感更多地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逐渐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相联系 。,初级情绪: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次级情绪: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1. 情绪出现的顺序,(一)情绪情感发育具有阶段性,(1)社会性微笑,初生,五周左右,四个月左右,反射性微笑最初的 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微笑,2. 情绪的社会化发展,大声哭闹得到满足和安抚 爬或走以远离不用愉快的刺激 咬东西或避开不愉快的事物 开始应用语言表达,(2)情绪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自我调节: 利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个体 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关注父母的表情来决定 自己的行动。随年龄增长逐渐频繁,并推广 到其他人。,(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视觉悬崖,03岁婴幼儿情绪发展阶段总结,(二) 情 绪 情 感 发 育 阶 段 的 理 论,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图7-1 K. M. Bridges的情绪分化模式,伊扎德关于新生儿情绪的出现、种类和以后情绪分化的论述,在其科学性和可测性上都大大提高了一步;认为新生儿具有5种以特定面部表情为标志的相当独立、具体的情绪。它们包括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这些情绪反应对新生儿适应母体外环境和生存具有决定性影响。,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人类婴儿从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有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这些情绪在个体发展中随着婴儿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提出了个体情绪发生的次序、时间,并具体指出引发各种情绪的诱因。婴幼儿情绪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一)哭,四、基本情绪的发育,哭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反应,是婴儿最普遍、基本的情绪反应之一。,1. 婴儿啼哭的原因,第1周:主要有饥饿、冷、裸体、疼痛和睡眠受到打扰等。24周:喂奶中断、烦躁、第一次增加非流汁的食品等。12个月:常因大人离开或拿走玩具等引起啼哭。,饥饿的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的啼哭恐惧或惊吓的啼哭招引别人的啼哭,2. 啼哭的类型,3. 啼哭的意义,哭是婴儿与成人沟通、交流的信息及寻求保护的重要方式。在婴儿期,哭声也可能是患病的征兆,所以哭也常是医生发现婴幼儿患病的信号。,第一阶段(05周) 自发性的笑第二阶段(5周3.5个月) 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第三阶段(3.5个月之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二)笑,1. 笑的发展阶段,2. 笑的意义,笑是婴儿出生之时就具有的一种能力,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笑是积极、愉快等正性情绪的表现,也是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怕生(4)预测性恐惧,(三)恐惧,1. 恐惧的发展阶段,恐惧的发展与语言和认知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年龄不同,儿童恐惧的内容和对象也有所不同。 1周岁以下,主要对一些直接的刺激感到恐惧; 2岁左右,婴儿会对黑暗和独处感到害怕; 3岁后,与想象密切相关的事物会诱发幼儿的恐惧情绪,社会性、想象性刺激引起的恐惧增多。,2. 恐惧的发展变化,1.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03个月)2. 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3. 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四)兴趣,(五)愤怒,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愤怒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较早。,五、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一)情感引发的婴幼儿依恋,1.依恋的定义 依恋(attachment)是指婴儿与抚养者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持久的情绪联结。表现为婴儿和养护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的依附、身体接触、追随等行为。,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68个月),前依恋期(出生2个月),2.鲍比尔(Bowlby)依恋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模式。,1,2,依恋关系明确期 (68个月至24个月),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 (24个月以上),3,4,1. 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认识。它在个体社会性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其形成和发展影响着社会性其他方面的形成和发展。,(二)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2.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5岁左右,婴幼儿开始能够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这种客体感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面部特征的认知上。,1.52.0岁,儿童开始了用语言称呼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具有了用语言标志自我的能力。,23岁,掌握代名词“我”,这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标志着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三)情感与亲子交往的发展,1. 亲子交往的定义 亲子交往在广义上指家庭中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之间的交往活动,而狭义上则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总和。,在亲子交往中,父母自觉不自觉地向儿童传授着多方面的社会性知识、道德准则、行为习惯和交往技能,也为婴幼儿提供了练习社交技能的机会,并在其中给予大量引导、纠正或强化。,2.亲子交往的意义,1. 同伴关系的定义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关系。随着婴幼儿的发展,与同伴的交往时间和交往数量越来越多,同伴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影响着婴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四)情感与同伴关系的发展,(1)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个月1岁)直接用表情和动作进行交往。,2.同伴关系的发展,(2)简单交往阶段(1 1.5岁)婴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就是社交指向行为。,(3)互补性交往阶段(1.5 2.5岁)婴幼儿之间的交往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第二节 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 (1)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一般支配人类的理性或突发情绪,是情绪的中枢部分。 (2)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联系人在情绪状态下表现出许多生理反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骼与肌肉组织,内分泌腺、外分泌腺体,以及代谢过程的活动,在情绪状态中都发生变化。,(3)内分泌腺的变化 与情绪状态有直接联系。而且许多方面的生理变化与内分泌腺的变化有关。 (4)母孕期状况 母孕期情绪和精神状况也可影响婴幼儿情绪和行为,母孕期情绪和精神状况差,婴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率高。2. 遗传因素 遗传上气质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情绪行为的不同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对各种有害因素的反应较为敏感,尤其是有遗传易感素质的个体,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疾病。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1. 家庭背景因素2. 亲子关系和养育态度3. 家庭环境因素4. 社会环境因素,(二)环境因素,二、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所有婴幼儿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都体验过恐惧、恐怖、担忧、焦虑、羞怯等情绪情感变化,但对于不能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过度的、削弱身体机能的态度体验,则会出现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婴幼儿依恋障碍包括反应性依恋障碍和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两种类型。均是由于与抚养者依恋关系的改变所导致的儿童早期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一)婴幼儿依恋障碍 (infant attachment disorder),指已形成特殊依恋关系的婴幼儿,由于抚养者和抚养方式的突然变动,产生强烈而持续的情绪反应和依恋行为改变,并可伴有生长发育的停滞。多发生于: (1)6、7个月以后,已产生了特殊依恋的婴幼儿; (2)原有的依恋对象少而固定、且依恋较强烈时,如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 (3)由于领养、寄养、住院等情况,导致依恋对象和养育方式、环境突然改变时发生。,1. 反应性依恋障碍(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又称为福利院儿童综合征。这类问题常常发生在儿童福利院这一类集体性养育的环境。由于抚养者的经常变更,不能形成固定的依恋关系,从而导致泛化的、无选择性的依恋行为。,2. 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disinhibited attachment disorder),指与父母分离或离开家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二)分离性焦虑障碍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SAD),指对某些物体或某些特殊环境明知不存在对自身具有真实的危险,却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怖,伴有焦虑情绪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并有回避行为以期达到解除恐怖所致的痛苦,持续至少6个月。,(三)儿童恐怖症(phobia),指起病于童年早期,已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一种情绪和社交功能障碍,而不是言语障碍。,(四)选择性缄默症(elective mutism),指儿童因发脾气或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一般认为该行为是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五)屏气发作(breath holding spell),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包括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 AS)、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该病通常在3岁前起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以男性多见,比例约49:1。,(六)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s),第三节 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一)观察法1. 自然观察法2. 情景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实验法 (四)问卷调查法,一、评定方法,二、评定内容,(一)婴幼儿基本情绪的评定,1兴趣 2愉快 3惊奇 4愤怒,5悲伤与痛苦 6厌恶 7恐惧,(二) 婴幼儿的情感发育状况评定采用观察法进行。乔治华盛顿大学心理和儿科学教授斯坦利格林思潘博士设计了一套“里程碑”式的评判标准,可以用来了解婴幼儿在出生后各个时段所具备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育状况。,(三)情绪表达与控制状况评定情绪在婴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表达与控制情绪是指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控制、调节自身情绪状态能力,是婴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