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7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5页 / 共77页
第6页 / 共77页
第7页 / 共77页
第8页 / 共77页
第9页 / 共77页
第1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襄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疟疾的认识 “瘴气” 1847年,Mockel观察到血中有黑色碎片状物; 1884年,法国军医拉弗兰Laveran最早在病人血细胞中发现疟原虫;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1891年,罗曼诺夫期基RO manowskv创用多染性染剂对疟原虫染色,疟原虫的形态才被人们认识 5. 1897年,英国军医罗斯 Ronald Ross发现疟疾的传播媒介;于190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6. 20世纪初,基本弄清能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 7. 19491960年间,Shortt等相继证实了人体几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外期(肝细胞期)。 8. 1977年, Lysenko等提出子孢子休眠学说。,什么是疟疾?,疟疾,又叫 “冷热病”、“打摆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因疟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发作规律表现不尽相同。,疟疾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疟疾是由人体疟原虫引起并经蚊子传播的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传染性疾病。疟原虫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疟原虫共有150多种,它们都是无运动器的且有完整生理功能的有核单细胞动物,可寄生于人、哺乳动物、鸟、爬行动物。疟原虫对宿主和细胞的寄生有严格的特异性,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只有四种,它们是: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ciparum, Pf.) 三日疟原虫 (Plasmodium malariae, Pm.)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 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它二种少见。,国际疟疾流行概况,疟疾是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全球每年发病人数约1.5亿2亿(多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 死亡人数约150万270万,仅非洲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且70%为儿童 。进几年来,随着我国援非人员的增加,疟疾的危害不断显现,中国公民感染恶性疟的病人越来越多。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导致从境外输入恶性疟病例和感染恶性疟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国际疟疾流行概况,在热带和亚热带其他国家与地区,疟疾流行仍很严重。除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外,在中南美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国地区尤甚。目前,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广泛存在于热带地区,特别是亚马逊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我国:主要集中在海南省和云南省,海南抗性率82.2%;云南为72.2% 。抗氯喹间日疟原虫存在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部分地区也有报告。国际间人员流动增多。给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内疟疾流行概况,解放前中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以上疟疾病人,病死率约为1。解放后在1954年、1960年和1970年曾发生三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近几年疟疾发病人数已控制在20万30万例,疟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我国常见的是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海南、云南二省,其余各省也有不少数输入病例,三日疟和卵形疟已罕见。我国的疟区大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带;北纬33度以北地区传播发生在7月至11月间,北纬33度至北纬25度间地区传播发生在5月至12月间,北纬25度以南地区全年均有传播发生。黑龙江、吉林、内蒙、甘肃、北京、宁夏、青海、新疆(除伊犁河谷地带)以及西藏(除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最东南端)目前已不存在疟疾流行的危险性。,我区疟疾流行概况,我区为非稳定性单一间日疟流行区,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4032/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0.6/万左右。2000年后,我区部分乡镇出现疫情回升,但随着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实施,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资金支持下,使局部地区疫情回升得到有效遏制。到2009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0.82/万。,疟疾在世界传染病控制中的战略地位,1975年 WHO、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定重点防治的六大热带病之一(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 利什曼病、锥虫病、麻风病 )80年代 是全球基金项目设立的三大重大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之一(疟疾、AIDS、结核病) 2000年9月 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宣言,正式做出承诺的八项目标之一。 2007年5月 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数目作为“世界疟疾日”,疟疾在我国传染病控制中的战略地位,建国初期被列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疟疾、血吸虫、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 响应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15年(除云南、海南省外)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2009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我国疟疾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疟疾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联合国峰会提出了2015年消除疟疾死亡病例的目标。我国疟疾防治工作有较好基础,应继续努力,增加投入,依靠科学,扎实工作,务求实现2015年的目标,并落实好援非疟疾合作项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都对疟疾防控工作作出批示。,疟疾的生活史,疟原虫生活过程都需要人和蚊子两个生物作为发育和繁殖的宿主,并在人和蚊子两个宿主间经历世代交替。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主要寄生在人体肝脏中的肝细胞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蚊体内发育主要寄生在蚊胃中。,一、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和繁殖,感染了疟原虫蚊子(按蚊)叮咬健康人后,疟原虫侵入人体经血液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寄生、繁殖,使红细胞定时的、成批的破裂而发病。,肝细胞内 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及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疟原虫,二、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和繁殖,疟疾是由蚊子叮咬而传播。 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平均2-3天叮咬1次,按蚊不吸血)后,疟原虫随血进入蚊胃,在蚊胃中约经2周时间发育成熟,形成成千上万个疟原虫的子孢子,经蚊子唾液腺激活后再叮咬他人而传播。,疟 原 虫 生 活 史(恶性疟),疟 原 虫 生 活 史(间日疟),临床表现,疟疾以周期性寒热发作,后继发性贫血及肝脾肿大为特征。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发热、出汗)和间歇期四期。 潜伏期 ( incubation period ):疟原虫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间日疟 短潜伏期 1230天,平均 14天,长潜伏期 69个月或更长恶性疟 914天,平均约为12天三日疟 1835天,平均28天,典型疟疾发作,三步曲(一冷、二热、三出汗,过程6-10小时)寒战 高热 出汗退热(0.5-2h) (4-6h, 40-41oC) (36oC) 周期性:冷、热、汗。 冷:全身颤抖 、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觉暖。(1-2h) 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39-40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 (4-6h) 出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发作具周期性,其特点:间日疟:隔天发作,周期 48 h三日疟:隔两天发作,周期 72 h 恶日疟:起初隔天发作,后常不规则 ,一般 36-48h 机理:与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有关与发作阈值有关(p.v: 10-500个/mm3; p.f: 500-1300个/mm3),典型发作,间日疟临床表现特点: 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1125天,多有前驱期。复发时常无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38为准,隔日定时发作者约占半数。 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初发病例决大多数每日发作一次,发热时间长,与恶性疟相似。初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尔后虫株仅以一批为主,故23日后呈典型隔日发作。 开始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经多次发作,随着免疫力的产生,症状又由重转轻,不治而“愈”。间日疟预后良好。,间 日 疟 发 热 图,恶性疟临床表现特点:潜伏期1116天.多突然发病,无寒战,仅有畏寒感。高热 者多见,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 恶心、呕吐、贫血等;热型复杂。出汗期不明显。间歇期极短,(由于在裂殖体热外还可有 滋聚热,故在48小时内可有二次发热)体温曲线呈“M”型。,疟疾的诊断,疟疾诊断是疟疾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地对疟疾病例作出诊断,才能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主要以实验室血检诊断作为确诊疟疾病例标准,临床病例诊断和抗疟药物治疗有效不能作为确诊疟疾病例。,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2周内有输血史),发病时有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大等体征,以及实验室结果,予以诊断。,我国对疟疾病例的分类,1 、 带虫者 (1)无临床症状。 (2)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2、 疑似病例 (1)患者有不明原因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75); (2)有生活或去过疫区(或输血)史; (3)未能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或检查结果阴性; (4)采用抗疟药试治但不能证实或排除试治有效。,3、临床诊断病 (1)有流行病学史 (2)症状典型 (3)试治有效 4、确诊病例 (1)诊断标准1:a、有流行病学史b、症状典型c、血检阳性 (2)诊断标准2:a、有流行病学史b、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c、血检阳性,临床诊断要点:,多数病例在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 体温短时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后很快下降,然后有不同程度的出汗。 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 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发作者较少。 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 轻,有“自愈”的趋势。,疟疾的社会危害,疟疾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除了中外历史上许多因疟疾暴发而造成重大军事失败的记载以外,还有学者考证,疟疾曾对罗马帝国的衰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疟疾对健康的危害,贫血,肝、脾肿大,凶险型(脑型)疟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脑型疟病理标本(左),疟色素沉积在脑血管内,使脑呈现出灰褐色,右边是正常对照,流行区患疟疾的儿童,疟疾的治疗,有关间日疟临床和治疗的定义 复燃(Recule scence)由残存于人体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引起,指疟疾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红内期疟原虫未全部杀灭,2个月内再次出现临床症状。 复发(Relaps)由肝细胞内疟原虫休眠子引起,指在上一年流行季节的疟疾病例经治愈后,于第二年非流行季节再次出现疟疾临床症状。 根治(radical treatment)指不仅临床症状消失而且包括红内期和肝内期所有疟原虫被消除,使复燃和复发均不能发生。,治疗的一般原则,1、早期治疗:凡疟疾病人一定要及时治疗,对无免疫 力的恶性疟尤需及时,以免转为脑型疟。 2、全程足量:所有病例均需全程足量以防复发或复燃。 3、给药途径:一般患者均适用口服给药,凶险型疟疾患者应酌情以注射途径给药。 4、联合治疗:根治间日疟需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剂与血内裂殖体杀灭剂联合治疗。对抗药性恶性疟也要用联合疗法。 5、对症治疗和护理:除及时使用抗疟药外,对症治疗和护理也相当重要。,疟疾治疗方案,目前,在我国中部地区当地流行的间日疟存在短潜伏期+长复发期以及长潜伏期+短复发期两种间日疟原虫株,同时还存在从我国云南和海南以及从国外输入的抗药性恶性疟。因此,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疟疾治疗包括:1、间日疟的临床治疗2、间日疟的休根治疗(春季抗复发治疗)3、输入性恶性疟的治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