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色二中八年级(下)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有色二中八年级(下)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新学期的第一次测验,是我们对这一阶段语文学习之旅的一次回望。心态将是自己成败的关键。请相信自己, “我就是这广阔语文世界万里高空中留下的那道亮丽风景”。一、基础知识部分(共一、基础知识部分(共 1919 分)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不逊(xn) 匿名(n) 文绉绉(ch) B、庶(sh)祖母 禁锢(g) 缥碧(pio) C、箪瓢(dn) 叱咄(du) 诘问(ji) D、容臭(chu) 烨然(y) 皲裂(jn)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 分)粗制烂造 抑扬顿挫 翻来复去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颌首低眉 诚慌诚恐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3、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2 分) ( )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 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 着利爪哩! 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B.拟人 反语 排比 比喻 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D.比喻 反语 排比 反语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吴均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 富阳至桐庐间的奇山异水。 B、 五柳先生是作者陶渊明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 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C、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遇到知己,方可发挥才干,否则必遭 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D、 送东阳马生序从难于得书、从师、奔波辛劳、生活困顿几个方面, 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 有所成就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6、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同学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 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2 分) ( )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 话。 7、默写。5 分 (1)面对死亡,从古到今舍生取义者比比皆是,文天祥:“ , ”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 翰,自有后来人。 ”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表达惜别之意,但气势豪迈,意境开阔的诗句是 “_,_” ;同是惜别之意,王维的送元二使 安西 (也称渭城曲 )却是“_,_” ,表 达出了送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意;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难全”一句,其中“此事” 指的是: _ _,_ _。 8、 仿写练习(2 分) 例句:爱心是春风,它可以播撒盎然的生机;爱心是甘霖,它可以滋润久 旱的心田。 仿:爱心是 ,它可以 ; 爱心是 ,它可以 (二)文言阅读(共(二)文言阅读(共 16 分)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5 分)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晏如也( ) 造饮辄尽( )兹若人之俦乎( )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第一页(共 8 页)11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达到了 的程度;二是 ,达到了_ _的程度。 (用原文回答)(4 分)12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3 分)阅读部分阅读部分(11 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 分)14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 ,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 “这样”指代 . (3 分)15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 分)16 “实在标致极了。 ” “标致”你怎么理解?(2 分)17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2 分)(一)鼾声(一)鼾声 (1818 分)分)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 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 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 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 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 ”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 “我 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 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 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 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 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 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 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 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 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 气息,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 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8.这篇文章以_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 (3 分)19.文中加横线句“父亲石头”表现父亲_ _ _ _。 (2 分) 20.“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中“特别”指_ _ _(2 分) 21.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_ _ _ _(2 分) 22.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4 分) 第一次是因为_ _ _; 第二次是因为_ _。 23.文中画波浪线处,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_叙,其表达作用是 _ _ _ _(3 分) 24.本文通过写“鼾声”表现了_ 。 (2 分)25.综合性学习活动(6 分)又到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班级开展了一次题为“春天的赞歌”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作为总策划人和主持人,请设计: (1)活动的目的(2 分,不少于 15 字): (2)活动的开场语(2 分,不少于 20 字): (3)活动的结束语(2 分,不少于 20 字): 26、细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50 分)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如果让每个人在 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多好啊。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 明;寂静将真正教会他们领略喧哗的快乐。 ”生活中,人们往往往会忽略那些看 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切,然而人们一旦失去这些看似平凡的一切之后,才 会真正感到它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题目自拟,文体(记叙文) 。 、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少于 600 字1.C 2. 烂改为滥 复改为覆 颌改为颔 慌改为惶 3.C 4.C 5.C 6.D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