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第3页 / 共112页
第4页 / 共112页
第5页 / 共112页
第6页 / 共112页
第7页 / 共112页
第8页 / 共112页
第9页 / 共112页
第1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源性膀胱及间隙清洁导尿 Neurogenic Bladder and 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解放军总医院 毕 胜,提 纲,生理和临床基础 排尿功能评估-膀胱容量测定 排尿控制障碍的分类和处理原则 间歇清洁导尿技术,下尿路解剖,排尿控制的外周结构 逼尿肌 括约肌 内括约肌:后尿道平滑肌+膀胱颈 外括约肌:盆腔与尿道周围横纹肌,逼尿肌:由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纤维相互交错排列而成,尿道括约肌,功能性内括约肌和解剖学外括约肌。 内括约肌:可塌陷的近端尿道和膀胱颈 随膀胱储尿量增加,内括约肌不断增高压力,从而使近端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膀胱收缩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向上向外牵拉,使其扁平结构转变为圆形结构,阻力下降。 外括约肌:横纹肌,收缩使尿道阻断。,内括约肌,内括约肌-储尿时塌陷-关闭,内括约肌-排尿过程变圆-开放,外括约肌,内环,外环,下尿路神经支配,膀胱储尿和排尿控制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躯体神经 中枢控制下相互协调,副交感神经-支配逼尿肌-排尿,副交感节前纤维自脊髓S24节段发出随盆神经至膀胱丛,与膀胱壁的器官旁神经节或壁内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支配逼尿肌。 逼尿肌具有胆碱能受体,副交感神经分泌乙酰胆碱与其结合,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而排尿。,交感神经-支配逼尿肌-储尿,来自脊髓T11L1,2 发出纤维经腹下神经到达腹下神经节 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 末梢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使以肾上腺素能受体为主的膀胱颈平滑肌与尿道内括约肌收缩,使以受体为主的逼尿肌松弛而抑制排尿。,膀胱和尿道的主要功能,以较低膀胱内压和较高尿道压力储存尿液; 规律地排出尿液。 储尿和排尿均为反射活动,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交感、副交感和躯体神经)的控制下协调完成。 当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机制发生障碍时,即发生神经源性膀胱。,躯体神经,主要由第24骶神经组成阴部神经 支配尿道外括约肌,使其收缩并维持其紧张性。,膀胱的神经支配示意图,T11-L2交感,S2-4副交感 阴神经,中枢性排尿反射,脊髓内排尿反射初级中枢(脊髓圆锥)接受脑干及大脑皮质高级中枢的调节。 膀胱胀满感觉经薄束上行达脑干及大脑皮质。自这些中枢下行的纤维,经锥体束及锥体外系下行,调节脊髓排尿初级中枢。,中枢排尿反射-对膀胱彻底排空的作用,脑干排尿中枢对脊髓排尿反射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排尿开始后,膀胱感受压力的刺激已在维持排尿反射所需的阈值之下,此时,脑干的排尿中枢作用为维持和促进逼尿肌的继续收缩及尿道膜部括约肌松弛,使膀胱完全排空。,大脑皮质,(1)额叶:存在逼尿肌运动中枢,在正常储尿期,该中枢抑制排尿反射。损伤时可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常表现为尿失禁。 (2)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上部):控制尿道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等骨骼肌的随意活动。,丘脑:在排尿冲动的传递方面起上传下达的作用。 内囊:为白质纤维,大脑皮质所有与排尿有关的神经纤维均经过此部。,基底节:可影响与控制逼尿肌的活动,如帕金森病的患者基底核变性后会产生逼尿肌反射亢进如急迫性尿失禁。 边缘系统:通过与下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间的联系,控制全部自主神经系统。,小脑,(1)维持尿道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等骨骼肌的张力; (2)控制尿道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等骨骼肌的收缩节律和强度; (3)配合脑桥抑制逼尿肌收缩; (4)协调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的活动。,脑桥,存在排尿中枢(M区)和储尿中枢(L区),具有排尿、储尿两相转换的开关机制。 M区兴奋可使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松弛。 L区兴奋则使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收缩。,脑桥及其以上的神经通路损伤,(1)自主控制排尿的能力减退,表现为主动启动、中断或延迟排尿的能力减弱; (2)排尿期骶髓逼尿肌中枢不能得到上位神经中枢的易化作用,逼尿肌不能产生持久而有力的收缩;同时排尿期骶髓逼尿肌中枢、阴部神经中枢和胸腰段交感中枢间失去上位神经的协调作用,出现逼尿肌括约肌失协调; (3)储尿期骶髓逼尿肌中枢失去上位神经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逼尿肌亢进; (4)传入神经通路损害,储尿期的感觉缺失或减退。,脊髓,控制下尿路活动的下级中枢,根据脊髓在排尿和储尿过程的不同作用,将其分为三个中枢: (1)骶髓逼尿肌中枢:S2-S4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主要支配逼尿肌的活动,兴奋时逼尿肌收缩。 (2)骶髓阴部神经中枢:S1-S4脊髓前角为尿道外括约肌的初级控制中枢,冲动经阴部神经传出,控制尿道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等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3)胸腰段交感神经中枢:T11-L2为脊髓的交感中枢,兴奋时使逼尿肌松弛,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收缩。,储尿过程,良好的储尿反射是由副交感神经的完全抑制,交感神经及躯体神经的激活来完成的。 副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机制为:膀胱充盈的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骶髓,其中一部分冲动对骶髓逼尿肌中枢直接产生抑制;另一部分冲动从骶髓上传到大脑皮质,当大脑皮质没有发出排尿指令时,大脑经下行神经纤维对骶髓逼尿肌中枢也产生抑制。,交感神经的激活作用机制,膀胱充盈的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脊髓,上行兴奋脊髓胸腰段的交感神经元,发出冲动经腹下神经作用于: 兴奋逼尿肌的受体,松弛逼尿肌,保持膀胱内低压状态; 兴奋膀胱颈和后尿道的受体,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以防尿液流出; 抑制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另外,在储尿过程中,如果大脑没有排尿指令,将加强阴部神经(属于躯体神经)的兴奋,产生随意性的尿道外括约肌收缩。随着膀胱容量的增加,尿道外括约肌的活动也逐步增加。,排尿过程,在充盈初始阶段,膀胱内没有任何感觉;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发出冲动沿盆神经传入骶髓排尿中枢,再经脊髓上传至脑桥排尿中枢和大脑额叶皮层。 当大脑额叶发出允许排尿的指令时,脑桥启动排尿过程,排尿中枢M区活动,兴奋骶髓逼尿肌中枢,通过副交感神经兴奋M受体使逼尿肌收缩;同时抑制脊髓胸腰段交感中枢的活性,使膀胱颈、后尿道阻力下降;另外还抑制阴部神经的兴奋性,松弛尿道外括约肌,从而排出尿液。,膀胱控制障碍的病理基础,中枢性损伤:脊髓排尿中枢以上损伤,但排尿中枢本身功能存在,代表性表现为反射性膀胱。 外周性损伤:骶丛神经损伤,导致膀胱的神经支配完全丧失,代表性表现为无抑制性膀胱。,概要,排尿控制的解剖生理基础 排尿功能评估-膀胱容量测定 排尿控制障碍的分类和处理原则 间歇清洁导尿技术,膀胱容量测定的简易装置,残余尿 初始膀胱反射 最大膀胱容量 安全膀胱容量 括约肌情况 逼尿肌情况 膀胱冲洗,膀胱容量测定技术,设置支架、刻度管(100cm)、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三通管。准备500ml生理盐水,加温至体温。 患者取卧位,尽量自主排尿和手法排尿。 插入导尿管测定残余尿量。 接通所有测定装置,以500ml/10-20分钟的速度滴入生理盐水。 观察出水管道的液平面情况和导尿管周围溢尿情况,并进行相关记录。,膀胱压力容积测定,膀胱内压、直肠内压(腹压)及逼尿肌压(膀胱压直肠压)。正常测定为: 无残余尿; 膀胱充盈期内压0.491.47kPa,顺应性良好; 没有无抑制性收缩; 膀胱最初排尿感觉时的容量为100200ml; 膀胱总容量400500ml; 排尿及中止排尿受意识控制。,膀胱容积和排尿,排尿分期,I期为充盈开始时膀胱逼尿肌最初的反应,压力略有升高。 II期膀胱逼尿肌处于一种持续低张力状态,直至因膀胱粘弹性处于极限出现第III期为止。 III期处于充盈期末,因膀胱壁粘弹性处于极限,膀胱内压开始有所升高,但并未出现逼尿肌反射; IV期出现即逼尿肌反射。,膀胱充盈过程中膀胱容量-压力关系,逼尿肌反射亢进示意图:该患者17岁,自幼脊膜膨出伴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示充盈期膀胱反复出现明显的无抑制收缩(即患者不能控制),从肌电图看尽管病人尽量收缩尿道括约肌,仍出现急迫性尿失禁。,低顺应性膀胱示意图。该病人为脊髓栓系患者。充盈期膀胱测压显示灌注90ml左右时膀胱压力达到40cmH2O。从本图中可以看出,尽管该病人的膀胱容量大约300ml左右,但90ml以上的膀胱容量其压力均超过40cmH2O,提示该病人的膀胱安全容量仅为90ml。,残余尿,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尿。 正常女性残余尿量不超过50ml,正常男性不超过20ml。 残余尿量100ml,需要采用导尿等方法辅助排出。,安全容量是关键,对神经原性膀胱来说,单纯了解膀胱的绝对容量大小并无多大临床意义,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膀胱安全容量,即膀胱内压力小于40cmH2O时的容量。 只有在膀胱安全容量范围内储尿,上尿路的功能才能得到保护。 膀胱压超过60cmH2O不出现漏尿提示尿道括约肌功能正常,概要,排尿控制的解剖生理基础 排尿功能评估-膀胱容量测定 排尿控制障碍的分类和处理原则 膀胱训练技术,膀胱障碍分类,失禁 膀胱:无抑制性收缩、容量减少、顺应性低 流出道:膀胱颈压下降、外括约肌压下降 潴留: 膀胱:逼尿肌反射消失、容量大/顺应性高 流出道:高排出压伴低尿流率、内外括约肌协调不良、括约肌过度活跃 失禁+潴留: 逼尿肌过度兴奋合并尿道括约肌活动下降,逼尿肌-括约肌:球囊和龙头的关系,失禁,逼尿肌张力异常增高 括约肌张力正常,副交感兴奋,失禁,逼尿肌张力正常 括约肌张力降低,骶丛损伤,失禁,逼尿肌张力增高 括约肌张力降低,骶丛损伤+ 副交感兴奋,潴留,逼尿肌张力正常 括约肌张力增高,SCI早期 交感兴奋 副交感抑制,潴留,逼尿肌张力降低 括约肌张力增高,交感兴奋+ 副交感抑制,潴留+失禁,逼尿肌张力增高 括约肌张力增高 肾脏返流严重,交感和副交感均兴奋,损伤位于T11和S2之间,交感神经控制丧失 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逼尿肌收缩 尿道括约肌收缩 膀胱内压增高 膀胱容量减少 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导致肾脏返流和损害,脊髓S2-4损伤,下尿路的神经控制全部丧失 逼尿肌松弛 尿道外括约肌松弛 膀胱颈机制存在 大膀胱 尿失禁,治疗目标,控制或消除感染 使膀胱贮尿期保持低压并适当排空 保持或改善膀胱功能,失禁型障碍治疗,此型相当于传统分类的无抑制性膀胱、部分反射膀胱,尿流动力学分类中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无反射,外括约肌失神经。 治疗原则:促进膀胱贮尿和彻底排空。,抑制膀胱收缩、减少感觉传入,药物治疗:抗胆碱能制剂抑制逼尿肌 神经阻断或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 膀胱康复训练,增加膀胱出口阻力,药物:乙酰胆碱拮抗剂、拟肾上腺素能药 手术:人工括约肌植入 生物反馈、有规律排尿刺激等行为治疗,其它,抗利尿激素应用 外部集尿器 间歇和持续性导尿 尿流改道术,潴留型障碍,相当于传统分类的感觉及运动麻痹性膀胱、自主性膀胱及部分反射性膀胱,尿流动力学分类中逼尿肌无反射、外括约肌痉挛、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内、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或痉挛。 治疗原则:促进膀胱排空。,治疗原则,保持规律的排尿 减少残余尿量(100ml) 避免肾脏返流 减少泌尿系感染,增加膀胱内压与促进膀胱收缩,药物治疗:拟胆碱能制剂 康复治疗:清洁导尿、膀胱训练、手法 电刺激:作用于膀胱及骶神经运动支。可采用经皮电刺激或直肠内刺激,减低膀胱出口阻力,解除梗阻:如根据不同原因作前列腺切除和尿道狭窄修复或扩张 尿道内括约肌:经尿道膀胱颈切除和YV膀胱颈成型术,药物治疗采用受体阻滞剂,降低膀胱出口压力 尿道外括约肌:尿道扩张、阴神经阻滞和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 药物治疗: baclofen,肉毒毒素,处理策略和流程,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应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膀胱管理,采取个体化的处理方案。总的原则是:(1)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2)增加膀胱的顺应性,恢复低压储尿功能,减少膀胱-输尿管返流,保护上尿路;(3)减少尿失禁;(4)恢复控尿能力;(5)减少和避免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形成等并发症。 总体目标是使患者能够规律排出尿液,排尿间隔时间不短于34h,以便从事日常活动,并且夜间睡眠不受排尿干扰,减少并发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