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2页
第2页 / 共172页
第3页 / 共172页
第4页 / 共172页
第5页 / 共172页
第6页 / 共172页
第7页 / 共172页
第8页 / 共172页
第9页 / 共172页
第10页 / 共172页
亲,该文档总共1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ttp:/www.aliqq.cn,组织行为学,授课对象: MBA 研究生 课程性质: MBA核心课程 学时数: 54学时 授课教师: 李培煊 教 授刘士奇 教 授叶 龙 副教授兰 哲 副教授 使用教材 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 著,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的一门科学。组织行为学可以作以下表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特点。,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围 定位于组织系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 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 提高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即组织行为学的自变量可以理解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而组织行为学的因变量可以包括生产效率、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的流动性、缺勤情况等四项因素。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个体行为 个体是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和细胞,直接影响组织的整体素质。,人的行为存在着共性与特殊性。,对“共性”的研究是组织决策重要的依据条件。 对“特殊性”的研究,如人的能力,气质,知觉与态度,乃至价值观等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运用激励机制,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组织的效率。美国学者霍夫斯德(Greet Hotstede)认为,人的个性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表现为四个维度: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前者强调以个人为核心,趋向建立 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英、荷兰等)。,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英、荷兰等)。 后者强调集体为核心,趋向建立紧密型的 社会机构(如诸多亚洲国家)。,权力距离 表现为人们权力、权威、尊敬和崇拜的 程度。权力距离大的社会,人群表现为组织内权力差异的认可以及对权威的尊重。 反之,则表 现为上下级之间更多的平等。确定性规避 表现为社会人群对社会前景的估计以及 对待风险和安全感的态度。高不确定规避的社会,其成员常表现为不安,并能对风险泰然处之(如瑞士、北欧等国)。,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 前者强调自信和物质主义(如日 本、美国),后者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和谐与相互关心(如北欧国家)。 2 群体行为 群体是指个人的集合。表现为三个特征:,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群体的存在有一定的目的性。群体中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内在的联系。 对群体行为的研究是在个体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群体动力理论,群体的决策、沟 通冲突、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工 作团队的建设,塑造高绩效的团队。,3 领导行为,领导者作为群体和组织中的领袖和首脑,在组织 建设和提高绩效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侧重于介绍权力和政治的概念, 关领导特质,行为和应变(权变)理论以及当代有关 领导研究的最新观点。4 组织行为组织在概念上是指群体的集合。对组织行为的概念包括古典的、现代的的组织理论基本观点。,组织设计对员工的影响。,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组织文化建设等。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组织行为的研究通常是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有机结合。 1、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优点: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直观。缺点:往往缺乏深刻性和准确性。2、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缺点: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3、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五等分法等,如图所示:,优点: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最支持 支持 中立 反对 最反对,+2 +1 0 -1 -2,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人的心理、 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据 分析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缺点:问卷设计要力求标准与科学,同时需要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避免随意性。4、试验法和心理测试法:运用标准的测验量表,以及必要的试验设备,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实验室或现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测试与分析。优点:方法科学,严谨,有一定的准确性。缺点:复杂,繁琐,难以大面积推广。,5、个案分析法: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 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优点:对人的行为研究比较全面系统。缺点: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6、模型法: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组织行为学也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物理模型不同,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往往是动态的,描述型和抽象性的模型。如 勒温所提出的一般行为模式:,B=f(P,E) B(行为) P(内部力场) E(外部力场),就是一个典型的组织行为动态模型。,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荣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 重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以孔子为代表的 儒家思想以及孙子兵法,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商鞅、诸 葛亮、唐太宗等,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治国安邦方面, 都有不朽的贡献。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受到了世界各 国的重视。许多理论有待进一步整理、发掘与完善。 这对建立中国式的组织行为学颇有裨益。在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 阶段:,表现为 心理技术学,劳动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兴起。 各种心理测试手段的运用。 研究内容属于个体取向,侧重于人与机器关系与工作效率问题。二、组织行为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世纪年代)表现为 霍桑试验(即 年美国学者霍桑所进行的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的成功进展。,一、世纪初期(二十年代之前)起步阶段,2 梅约(E Mayo)人际关系理论的发表,为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3 组织行为学研究由个体取向转向群体取向。三、组织行为学的大发展阶段(世纪 年代) 表现为 、勒温(K 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马斯洛(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莫雷诺(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理论等。、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日趋完善,研究方向转群体取向。,四、组织行为学成熟阶段(世纪年代之后),表现为 、组织行为学研究更趋于综合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组织行为学的应用,美、日、俄等各具特色。、研究方向上更重视体制和战略取向。,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 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而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在组织系统运用的分支。二、 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其研究领域定位于社会系统。它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组织行为学本身研究领域侧重于组织系统。,三、组织行为学与人机工程学,二者均以心理学作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前者 倾向于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后者倾向于组织中 人与机器关系的研究。四、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是狭义的行为科学。此外,组织行为学还与政治学(如权力与冲突的研究)、人类学(如跨文化研究)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第四节 21世纪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一、经济全球化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经济与 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要求组织行为学更加重视跨 文化研究,学会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道德规范,跨文化的道德行为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 目的: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二、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正在变小,组织结构 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简单化,分力化组织结构 组织的管理层次减少,更趋扁平化,横向、纵向分离及决策分散化。弹性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更富有弹性,临时工增加,固定工减少,人员更加一专多能。网络化,虚拟化组织结构 部门之间,通过协作,共同经营,运用计算机信息手段进行有机的控制。2 更加重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激励手段的探索。企业文化,工作扩大化,丰富化的研究。,http:/www.aliqq.cn,本章复习思考题,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四、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五、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是什么?,http:/www.aliqq.cn,第二章 个体行为,第一节 个体行为基础分析 一、个体行为基础分析构成、传记特征研究内容包括员工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 抚养人数、任职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和间接地影响职工的工作效率,满意度,缺勤率及流动性。 一般认为年龄与缺勤率的关系是:对于可避免的缺勤,青年人高于中老年人。而不可避免的,http:/www.aliqq.cn,就性别而言:在工作绩效方面,男、女差别不大。女性更倾向与服从权威,男性更倾向与进取心和对自己较高的期望值。 婚姻状况:已婚者和稳定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增加职工的满意度,减少缺勤率。 任职时间因素:一般认为任职时间与缺勤率成负关系,与此同时,它与职工的流动率也成负相关关系。,缺勤(如生病),则中老年人高于青年人。,http:/www.aliqq.cn,在我国,对上述因素分析,调查统计数据尚欠完整,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员工个性、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因素(关于上述因素与组织管理的关系,将另行列题分析。) 二、个性(人格)及其心理特征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和发展的比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个性的形成与发展,http:/www.aliqq.cn,遗传因素 如身材、相貌、性别、生物节律、气质等,人的兴趣爱好30%也来自遗传。后天因素 环境因素(如成长的文化背景、社会群体规范、生活条件等。)总和性 蕴涵了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稳定性 人的个性形成有一个过程。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差异性 人与人之间个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http:/www.aliqq.cn,人性(人格)的分类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1 )按人的工作特点与感情特征分:可分为A型人格与B型人格。 其中A型人格表现为:(a) 节奏快(b) 争强好胜c 追求同时做好和处理多 件事物(d) 无法处理休闲时光(e) 着眼于数字与数量 反之则为B型人格。,http:/www.aliqq.cn,(2) 按人的认知风格分:A 感觉 感情型 表现为凭感觉办事,讲究实际,重视人与人之间感情因素。B 直觉 感情型 思考问题更多地带有理性色彩,富有想象力,希望别出心裁,重视感情因素。C 感觉 思考型 讲究实际,重视细节,习惯逻辑推理,循规蹈矩,喜欢与数字打交道。D 直觉 思考型 重视抽象,习惯于不带 有感情色彩的理性思维,喜欢在不涉及人际关系的部门工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