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6 年职称评审教育理论试题库(含答案)年职称评审教育理论试题库(含答案)(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1 (B )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中心。A上课B教学C工作D交往2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B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推理学习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属于(B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4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D)。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 5 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的是(D )。 A苏霍姆林斯基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科尔伯格 6 性恶论是(D )的观点。 A老子 B. 孔子 C孟子D. 荀子 7. (C )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A华生 B斯金纳 C桑代克 D班杜拉 8美育即(A )。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9下列属于匮乏性需要的是(C )。 A道德的需求 B创造力的需求 C食物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B )。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11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学习迁移可以分为(A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2 考试时学生想起以前的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作(D )。 A再认 B识别 C感知 D回忆 13 (A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期望 实现的发展程度。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育目的 14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6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D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1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的是(A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 18 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B )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 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19 (C )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A董仲舒 B柳宗元 C韩愈 D王安石 20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1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 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D)。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风格 22 测验的( A)代表了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评估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初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思维的儿童处于(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4 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突然意识到解决办法的现象称为(C )。 A反省 B建构 C顿悟 D反射 25. 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手段 26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 教师的(D )。 A传道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示范者角色二、多项选择题1教师的职业权利有(BCD )。A生存的权利B教育的权利C专业发展权D参与管理权2学习包括知识的哪几个过程?( ABC)A获得B转化C评价D实践 3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ABD)。 A高效性 B循序渐进性 C实践性强 D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教学目标包括(BCD )等三个层次。 A教材目标 B课程目标 C学科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5“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 BCD)。 A禀赋 B家庭环境 C社会环境 D教育环境 6学生评价的功能有(ABCD )。 A诊断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管理功能 7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模式为(ACD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课堂中心 D书本中心三、填空题 1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_陈述性_知识和_程序性_知识。 2当前存在的学制主要有_单轨型学制、 双轨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_三种形态。 3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_态度 与_情感_的综合表现。 4._ 知觉_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5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 程。四、名词解释1分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2学生观: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 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看法。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与方法的出发点和依据。 3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4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在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对 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5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 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6智力: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 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7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 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 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8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期间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9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照顾到个别差异,也就是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 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1教师承担着哪些职业角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2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哪些?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3请简要回答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4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 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 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 这是不稳定的。 5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6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1)维持功能 (2)促进功能 (3)发展功能 7教师如何采取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批评;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六、论述题 1请谈谈你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惩罚的认识。 教育惩罚是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与 奖励相对,为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教育惩罚有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削弱受 罚行为动机、达到改正的目的;也有利于维护校纪校规。具体惩罚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 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教育惩罚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教育性,惩罚本身不是目的,教育惩罚与奖励一样,也是一种 教育手段。教育惩罚不仅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措施,还是警醒他人的有效措施,具 有威慑作用。教育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错误,因此教育惩罚应该合情合理,要适度、 要及时、要体现出教育的严与爱。 教育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以损伤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古代教育经常使用体罚。体 罚往往还包含挖苦讽刺等冷暴力的变相体罚,对学生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在教育上要实 事求是地对待教育惩罚,应理性和辩证地诠释教育惩罚、科学而艺术地运用教育惩罚,把 握惩罚尺度,重视其教育性,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等不良行为。2请谈谈你对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的理解。 答案:马斯洛提出动机理论的“需要层次说”。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 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马斯洛把 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 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是 生长需要。缺失需要在满足之后不再感到需要,而生长需要的特点是越满足越产生更强的 需要,并激发个体强烈的成长欲望。马斯洛还指出,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 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满足个体的缺失需要,有助于更高层次需要的激发。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不同 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 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 这个理论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考虑对行为的推动作用,是有一定科学意义的。 但忽略了人们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有些学习活动并不一定都是由 外部动机所激发和引起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