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6页
第2页 / 共246页
第3页 / 共246页
第4页 / 共246页
第5页 / 共246页
第6页 / 共246页
第7页 / 共246页
第8页 / 共246页
第9页 / 共246页
第10页 / 共246页
亲,该文档总共2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键问题,如何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同时融入区域自然及人文特色,体现区域开发的独特背景? 如何从区域开发的角度看待和处理平湖半岛与游轮集散中心的关系? 如何根据平湖半岛独特的优势进行超前发展定位,打造未来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吸引什么样的目标客群?如何满足目标客群的需求?提升半岛的旅游集聚力? 如何构建富有引领性特色的旅游复合产品体系,使之成为宜昌城市旅游的核心和名片? 如何构建区域未来开发及运营模式、聚集消费人气,实现开发的综合效益?,工作框架与技术路线,发展模式 Development model,发展定位与目标 Vision and Position,空间布局规划 Spatial Planning,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Sustainable Recommendations,旅游市场营销策划 Tourism marketing Plan,土地市场环境分析 Land Market Analysis,基础研究篇 BASIC ANALYSIS,1.,1.4 旅游发展趋势分析,1.6 旅游市场条件分析,1.5 旅游资源条件分析,1.2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1.1 区位条件分析,1.3 旅游发展背景分析,1.7 基础研究小结,湖北省区位: 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 湖北省整体的城镇格局呈现:一主两副,三轴三线 一主两副:指武汉市,即现武汉城市圈,宜昌、襄樊是两个副中心城市 三线:指长江旅游线、京港澳高速公路、京九线,1.1 区位条件分析,长江沿线区位: 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区域区位分析,三峡机场,宜昌交通区位: 宜昌在总体上已形成水陆空通畅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与区域内大中城市和国内重点城市形成密切联系。 港口:主要港口为宜昌港; 航道:长江航道通航3000吨级; 公路:拥有宜黄、沪渝等高速公路; 铁路:拥有宜万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汉宜段、焦柳铁路等。,市域区位分析,1.1 区位条件分析,市区空间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为“一心、一带、一区、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总体上呈现出沿江放射状发展的态势。 “一心”指中心城区; 一带”指沿长江城镇聚合带; “一区”指宜昌都市区的主要发展区; “多点”由其他县市城区及重点城镇构成 中心城区包括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点军组团、猇亭组团和小溪塔组团等。,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全省设有武汉(副省级城市)、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州12个地级市,仙桃、天门、潜江3个省直管县级市,1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1个神农架林区。,湖北省2008年GDP总量超过1万亿,占全国省市排名的第11位,人均GDP占到17位,人均GDP接近中等国家水平。 到2007年底,全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到95%,县域中小企业以民营为主体的格局形成,已经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有12家民营企业成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截止到2008年底: 地方财政收入:13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 人口:总人口6050万人,常住人口5693万人;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 城市化率:约45%,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超过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人均GDP接近中等国家水平,城市化率超过全国平均值,民营经济蓬勃发展,1.2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湖北省经济发展背景分析,宜昌市2004-2008年GDP及其增速,宜昌市2005-2008年三产结构占比图,宜昌2004-2008年GDP总量翻了一番,GDP增速保持基本稳定,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宜昌三产结构以二产为主,且二产占比不断升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宜昌市农村和城镇人均收入均有大幅升高,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大,有利于本项目的开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城镇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平稳增长,开发环境好,宜昌市经济发展背景分析,1.2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湖北省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产业地位不断上升: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9150.01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收入达3633.02亿元,旅游总收入640.87亿元,同比增长18.74%,占总产值的7%。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显示出较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以三峡大坝为标志的新三峡景观 ,再加上奥运会效应所带来的巨大入境客流,推动湖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峡旅游开发步入发展新阶段;武汉、宜昌、赤壁等9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旅游企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境外资金大举进入旅游领域,旅游业成为投资的热点行业。,资料来源:湖北省旅游统计便览2008年,1.3 旅游发展背景分析,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旅游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地方旅游开发力度有待大力提升,旅游业处于全国中等发展水平 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富集程度居全国第 6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和资源丰富并不匹配的是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只处于中间水平。原因主要是除武汉外,湖北省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未被有效开发和利用,从而制约了湖北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空间发展不均衡 以旅游收入为例,2007年全省实现旅游收入609.4亿元,其中武汉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53%,而旅游资源富集的宜昌,只占全省的14。 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是湖北各地旅游接待设施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高星级酒店集中在武汉,占40,而宜昌、襄樊等地旅游设施数量不足,制约了其旅游的发展。,2007年湖北省各城市旅游收入一览,资料来源:湖北省旅游统计便览2008年,1.3 旅游发展背景分析,宜昌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省域旅游竞争力仅次于武汉,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宜昌的省域旅游竞争力仅次于武汉 近几年来,宜昌的旅游创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这两项重要的旅游发展指标一直稳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武汉; 近年来,宜昌旅游的发展速度大大快于武汉,与武汉差距在逐步缩小,形成湖北省旅游新的增长极; 与湖北省内其他周边旅游城市相比,宜昌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独特性的旅游资源,其优势愈发明显。,20012007宜昌市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资料来源:湖北省旅游统计便览2008年,2007年湖北省各市国内旅游收入对比,国内旅游收入(亿元),1.3 旅游发展背景分析,旅游业正成为宜昌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宜昌拥有以长江三峡与三峡大坝为代表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起点高、势头好,产业地位不断上升; 旅游业正在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三峡区域经济和移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宜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城市旅游功能有待完善,产业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中心城区旅游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 虽然宜昌拥有良好的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相对滞后, 以过境游为主,中心城区不能有效吸引游客,出现游客“洗了就睡,最低消费”的尴尬局面。中心城区景点建设滞后,旅游购物、文化娱乐、会展商务等功能不配套,缺乏举办大型国际会展的场馆和五星级酒店,出现城区旅游空心化问题。 游客人均花费较低,对旅游产业的贡献不足 2005年入境游客在宜昌的人均花费为168.35美元,平均停留天数为1.21 天,而全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的停留时间为6.0天,人均花费924美元。这说明宜昌与全国平均水平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旅游消费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游客在各个景区景点的消费在100-300元之间的占大多数,达到29.09%,1000元以上的仅占3%。 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宜昌产业规模小,尚未形成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旅游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低,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1.3 旅游发展背景分析,资料来源:宜昌城市旅游形象调查与研究(2006年),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趋势分析,1.4 旅游发展趋势分析,趋势一:三峡传统游览模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 由以前沿长江的“一线游”转向沿坝区的“一片游”; 由“全程游”向“分段游”转变,向武汉宜昌、两坝一峡、宜昌-奉节、奉节-重庆四段分化,以宜昌为起始点的“宜-奉-宜”成为游客游三峡的首选; 过去单一的观光游正向观光游、度假游和特种游三者并举的局面转变,原来乘船游正向水陆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双坝双神游成为新亮点。 趋势二:两坝一峡成为三峡旅游的核心 随着三峡水库的形成,两坝一峡景区迅速崛起,成为三峡核心产品和主打品牌,并带动坝区周边一批极具活力的旅游景区点的开发与建设,环坝旅游区正在形成,将成为三峡的精华旅游区。 趋势三:宜昌在三峡旅游的龙头地位已初步显现 三峡大坝、两坝一峡、高峡平湖等景区已成为三峡旅游的核心片区,四区2007 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0 万人次,占全市的50.29%。 趋势四: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正在形成 国家六部委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规划,将打造以三峡大坝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宜昌成为三峡旅游新的增长极和中心城市。,两坝一峡正成为三峡旅游的核心和主打品牌,宜昌作为三峡旅游的中心城市和三峡旅游的最佳起始点,在新三峡旅游中的独特优势凸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趋势分析,宜昌将通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核心城市,实现大区域资源整合,带动旅游快速发展,平湖半岛的开发,应抓住宜昌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心城市的契机,依托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两坝一峡,与鄂西旅游开发形成联动,建成宜昌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服务核心区以及区域旅游集客中心。,1.4 旅游发展趋势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鄂西圈内的8 个市(州、区) 从地理概念转变为实体上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念, 与武汉城市圈彼此呼应, 在全省形成两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宜昌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节点,随着旅游圈开发的推进,宜昌应抓住这一机遇,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提升作为枢纽式的交通优势,对周边进行辐射和带动,形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心城市,并与襄樊、荆州一起,联合打造成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从长江三峡角度来看基地资源,三峡从“一轴”向“双核”资源格局的改变为基地区域提供了更大的开发空间平台,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宜昌 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宜昌拥有了一个世界级旅游吸引物, 且旅游景区分布密集,将由三峡旅游的重要结点城市发展成为新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重庆仍然依靠其作为西部中心特大城市的地位,形成库区西部另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三峡大坝建成后的三峡 蓄水后,三峡将形成一个狭长型超级内陆湖,新增加具有游览价值的湖泊11 个、岛屿14 个; 长江三峡从“江河峡谷型”旅游资源集群特征转变为“高峡平湖型”资源集群特征。,葛洲坝,三峡大坝,“峡谷江河” 资源集群,“高峡平湖” 资源集群,“壮丽、秀美、神奇”,集名山大川、古迹名胜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黄金水道”。,“宁静、秀丽、妩媚”,由长江一线向两岸纵深腹地延展。,一轴:依托长江水道,在重庆与宜 昌之间形成“一轴”线性旅游空间。,双核:以重庆、宜昌为中心的“双核”分布模式。,1.5 旅游资源条件分析,葛洲坝景区,从宜昌城市角度来看基地资源,基地处于宜昌都市与“两坝一峡旅游片区”的交汇处,资源的区位优势明显,1.5 旅游资源条件分析,与城市周边景区关系: 平湖半岛位于长江与黄柏河交汇处、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之间、宜昌都市区和夷陵组团之间,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捷。 平湖半岛周边旅游资源富集,周边景观秀丽,西陵峡景区、峡口景区、将军岩景区、牛扎坪景区等均分布于平湖半岛周围,资源区位优势明显。,从峡口风景区角度来看基地资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