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随笔教师随笔 山还是树?山还是树?关于关于与朱与朱 元思书元思书的一点困惑的一点困惑近两日在准备与朱元思书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令我疑惑,又不知如何处理。文中第三段有一写山的句子,很经典“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大部分资料上都将“负势竞上”之后的句子理解为“(山峦)凭借着地势竞相向上” ,然而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是这样理解的“(山上生长的树木)凭借着地势竞相向上生长,相互比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高处,直插云霄,众多树木在一起形成了山峰的样子” 。而且我个人认为这里理解为树木,与后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是相互呼应的,更能体现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而理解为山峦,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写山的句子中间插一句对树的描写感觉有点突兀;后面“千百成峰”也有点无法理解,本身就是山了,之后又形成山峰是什么情况。但是我发现网上查到的资料中虽有和我持同一观点的,但更多的是理解为山峦,并且几乎手头的所有教辅都是将之理解为山峦,更重要的是课下注释上也是这样写的,因此就注定在实际教学中,我要将这个地方按“(山峦)凭借着地势”来讲,可是这又与我自身的理解相矛盾,讲的时候不免会不够笃定。我试着按课下注释上的解释去揣摩、理解,慢慢感觉按照写山时“以动写静”这种手法也可以理解,这次的问题算是大致解决了。但是语文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理解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以后在教学中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