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人主义:胡适自由思想的基础所属栏目 个案研究 作者:庄森 发布时间:2005-9-28 11:03:32 点击数:3102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摘要 胡适的自由思想由个人主义、思想自由、好政府主义和容忍这四个主要因素构成。个人主义是其基础和核心。胡适的个人主义以易卜生主义做为经典话语,强调反抗家庭、社会,核心是个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救出自己并把自己铸造成器,同时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的人格,思想独立,特立独行,敢于承担责任和富于冒险进取,做最孤立的也是最强力的人,勇敢挑战社会,用怀疑的眼光“重估一切价值”,敢于提出不被社会承认的个人的主张,并努力宣传推广为明日大多数党的主张,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建设新社会、新国家。关键词 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思想独立“自由主义的基础在个人主义” 。胡适强调自由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并以易卜生的个人主义作为经典话语,鼓吹个性解放。胡适认为“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在胡适看来,中国被传统政治文化统治了二千多年,个人被彻底扼杀,造成了中国的僵死和落后。而“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成的,决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所以,中国的出路在倡导个人主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把自己铸造成器,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爱自由爱真理的人,在思想信仰上独立思想,独立评判,不迷信权威,不崇拜教条,不固执成见,用“存疑”的眼光“重估一切价值”,同时要敢于负责任。胡适特别说明:这“就是我们当时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我们当日介绍易卜生(Ibsen)的著作,也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思想最可以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这种个人主义的内核是个人的人格独立,个人的思想自由,个人的社会责任,既敢于独立做事,敢于承担个人责任,又不怕权威,坚持真理。这种个人主义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一、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在西方,个人主义作为扩张人权,反对神权的思想武器,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一般认为,个人主义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发明或首先使用,原本指一种比较温和的自我中心意识。具有这种思想意识的个人只关心其家庭或身边的朋友圈子,不关心社会和国家。托克维尔曾以个人主义来描述北美新移民的生活哲学。个人主义后来被广泛使用。自由主义者使用的个人主义涉及一种价值体系,一种有关人性的理论及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体制的一种态度或信念。这种信念或价值体系突出三个内涵:以人为中心的并且由人来体验所有的价值观;个人是目的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社会只是个人目的的手段,而不能是目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所有的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被当作其他人谋福利的手段。这既是个人主义的三个主要的原则,而且是西方近代以来社会思想的精华。个人主义最看重个人权利,认为其它所有权利都建立在个人权利之上,是个人权利的集合或表现。个人权利高于一切,任何其他权利都无法替代更不能压制个人权利。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认为:“由基督教与古典哲学提供基本原则的个人主义,在文艺复兴时代第一次得到充分的发展,此后逐渐成长和发展为我们所了解的西方文明。这种个人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就是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纵然这个范围可能被限制得很狭隘;也就是相信人应该发展自己的天赋和爱好” 。哈耶克突出个人主义的两个基本点:一是“人”即“个人”,人的自由即是个人的自由,人权即个人权利;二是个人自由的“消极性”,即“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或者说在不侵犯他人或不受他人侵犯前提下的至上性。从前者出发,自由主义强调自由和个体生命同在,强调个人的自由不可剥夺、不可替代、不可让渡的绝对性;站在第二点的立场上,自由主义从个人权利的部分转让派生出公众权力、法、责任等规范,限制个人自由的范围,防止极端自私和自由放任状态。个人主义在 20 世纪初才传入中国。鲁迅曾这样说:“个人一语,入中国未三四年,号称识时之士,多引以为大诟,苟被其谥,与民贼同。意者未遑深知明察,而迷误为害人利已之义也欤?夷考其实,至不然矣”。这不仅指出个人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也谈及传入后所遭受的误解及鲁迅对个人主义的鲜明态度。新青年是鼓吹个人主义最重要的思想阵地。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阵地,大吹大擂的宣传易卜生的个人主义,不仅作为鼓吹文学革命的先锋,而且更把他作为思想革命、社会革命的先锋。胡适为宣传自由主义,推动新文化建设,全面的宣扬了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思想。易卜生把家庭社会的实在情形都写了出来,叫人看了动心,叫人看了觉得我们的家庭社会原来是如此黑暗腐败,叫人看了晓得家庭社会真正不得不维新革命:这就是“易卜生主义”。表面上看去,像是破坏的,其实完全是建设的。易卜生生平却也有一种完全积极的主张。他主张个人须要充分发达自己的天才性;须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他有一封信给他的朋友白兰戴说道: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益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事最要紧,其余的都算不得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最可笑的是有些人明知世界“陆沉”,却要跟着“陆沉”,跟着堕落,不肯“救出自己”!却不知道社会是个人组成的,多救出一个人便是多备下一个再造新社会的分子。所以孟轲说:“穷则独善其身”,这便是易卜生所说“救出自己”的意思。这种“为我主义”,其实是最有价值的利人主义。 胡适倡导的这种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同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构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话语,在青年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易卜生主义既是个人主义的一面大旗,也是个性解放的代名词。鲁迅 1918 年 7 月 29 日得到新青年第 4 卷第 6 号(易卜生号),就把它分赠亲友,推荐宣传易卜生 。易卜生在中国突然有了很多知音。胡适的自由思想把个人主义作为思想基础,突出个人的自立,强调个人主义就是不依赖任何人,不仰人鼻息,具有自由独立的人格,独立评判,不迷信权威,勇于做“捣乱分子”,敢于挑战社会。胡适指出:世间有一种最通行的迷信,叫做“服从多数的迷信”。人都以为多数人的公论总是不错的。易卜生绝对的不承认这种迷信。他说“多数党总在错的一边,少数党总在不错的一边”(国民公敌五幕)。一切维新革命,都是少数人发起的,都是大多数人所极力反对的。大多数人总是守旧麻木不仁的;只有极少数人,有时只有一个人,不满意于社会的现状,要想维新,要想革命。这种理想家是社会所最忌的。大多数人都骂他是“捣乱分子”,都恨他“扰乱治安”,都说他“大逆不道”;所以他们用大多数的专制威权去压制那“捣乱”的理想志士,不许他开口,不许他行动自由;把他关在监牢里,把他赶出境去,把他杀了,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的钉死,把他捆在柴草上活活的烧死。 胡适十分清楚明白地告诫青年,中国的社会处在封建迷信的愚味落后中,极为需要个人主义,因为或维新或革命,“有时只有一个人”。但是这样的社会又极不容忍个人主义。社会往往“用大多数的专制威权去压制”个人,“不许他开口,不许他行动自由”,甚至于会或“活活的钉死”,或“活活的烧死”。个人主义者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一个孤立的不怕牺牲的人。胡适这样充分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在于孤独性、独立性,旨在用个人主义否定禁锢中国人数千年的宗法和虚伪的家庭主义,从反抗家庭开始,走向社会,反抗社会,改造社会。胡适认为家族主义扼杀个人,是亡国之根源。 “吾国家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吾国家庭,父母视子妇如一种养老存款(Old age pension),以为子妇必须养亲,此一种依赖性也。子妇视父母遗产为固有,此又一依赖性也。甚至兄弟相倚依,以为兄弟有相助之责。再甚至一族一党,三亲六戚,无不相倚依。一人成佛,一族飞昇,一子成名,六亲聚口敢 之,如蚁之附骨,不以为耻而以为当然,此何等奴性!真亡国之根也!”因此,胡适强调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强大,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必须彻底批判家族主义,学习西方的个人主义,“养成一种独立之人格,自助之能力” ,强调从家庭观国家观转向个人主义, 冲击宗法专制思想,把个人从家庭宗族的虚假集体中解放出来。为此,胡适还借易卜生的戏剧充分揭露家庭的罪恶。“家庭里面,有四种大恶德:一是自私自利;二是倚赖性,奴隶性;三是假道德,装腔做戏;四是懦怯没有胆子” 。胡适从易卜生的戏剧世界回到中国的社会现实,在对比中进一层强调,“据易卜生看来,社会上所谓道德不过是许多陈腐的旧习惯。如我们中国的老辈人看见少年男女实行自由结婚,便说是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事不合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社会习惯。但是这班老辈人自己讨许多小老婆,却以为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如此” 。在宗法制度之下,只有家庭,没有个人。“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没有个人的独立空间,更没有个人的自由意识和选择,妇女就更没独立的存在,只是男人的附属。这种伦理道德维系的是片面的道德,虚伪的道德!所以,个人主义打破虚伪的道德、法律及一切恶势力,把自己从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救出来,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个性,独立自主存在和发展。个人的幸福只靠自己,不靠家庭,更不能依靠种种团体。胡适而且还强调,人如果没有独立自由主的个性,就没有硬骨头,在社会上便无法立足。“若是没有骨子便在社会上站不住。有骨子就是有奋斗精神,认为是真理,虽死不畏,都要去说去做。不以我看见我知道而已,还要使一班人都认识,都知道。由少数变为多数,由多数变为大多数,使一班人都承认这个真理。譬如现在有人反对修铁路,铁路是便利交通,有益社会的,你们应该站在房上喊叫宣传,使人人都知道修铁路的好处。若是有人厌恶你们,阻挡你们,你们就要拿出奋斗的精神,与他抵抗,非把你们的目的达到。不止你们的喊叫宣传,这种奋斗的精神,是改造社会绝不可少的” 。所以,胡适的个人主义不但强调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且强调把自己从恶劣的社会中救出来,培养自己的硬骨子,反抗家庭,反抗社会,并努力奋斗改造社会。如果说晚清发现了西方的“国家”,那么新文化运动则发现了西方的“个人”。对晚清家庭观国家观的批判,,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不但最具代表性,而且最具战斗性和号召力,造成了个人解放的时代潮流,不但严重地破坏旧文化,而且毁灭性地摧残了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教制度。胡适从易卜生主义出发,抨击传统礼教及节烈念是一种男子专制的贞操论,并且为受礼教迫害的女青年李超作传,谴责男尊女卑、无后不孝的传统礼教、宗法观念和家长族长的专制。胡适强调,造成李超悲剧的“根本问题,就是女子不能算为后嗣的大问题”,并指出,李超的悲剧“可以用做无量数中国女子的写照,可以用做中国家庭制度的研究资料,可以用做研究中国女子问题的起点,可以算做中国女权史上的一个重要牺牲者” 。胡适不但撰文为素不相识的李超立传,抨击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而且还深入学校给青年学生演讲,鼓吹个人主义。1918 年秋,胡适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一次讲演中,进一步发挥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并结合美国的社会实际,赞场美国社会妇女的地位,突出妇女的自立和追求个性解放、个人自由是个人主义的最重大的胜利。胡适认为,“别国的妇女大概以良妻贤母为目的,美国的妇女大概以自立为目的。自立的意义,只是要发展个人的才性,可以不倚赖别人,自己能独立生活,自己能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