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3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管理学复习纲要管理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职能: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 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因此,管 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 2) 由于社会的进化和人类分工的发展,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3) 管理也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发达与否取决于他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参 加劳动的人的积极性)的有效利用,这就离不开管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 需要有效的管理,并且也只有通过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 观存在,所以,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 1)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实质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管理是 一定生产关系的反映。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管理的社会属性已经多元化了。但从本质上讲,并没有改变资本的剥削 性和独裁性。只是蛋糕做得更大了,劳资双方的可分配利润更多了。 3) 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理的社会属性应当体现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实行管理时都要从全社会、全体人 民的利益出发,并且自觉地让局部的利益服从全局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 4) 管理和整个社会一样,要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才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 三、管理的概念: 1、 具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1) 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Henri Fayol)于 1916 年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为要素 组成的活动过程。此论点经过 70 余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除了在职能的提法上有所增减外,总的来 说仍是正确的。 2)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 目标。此表述由三部分组成: a) 管理首先是协调资源,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人员三个方面,也称 3M(Money Mayerial Man) b) 各种管理职能是协调的手段; c) 管理是有目的的过程,协调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包括四个要素: a) 为完成某种目标; b) 由人进行的协调活动; c) 通过管理职能进行协调; d) 是某一组织群体努力的活动。 4) 管理是通过其他人的工作达到组织的目标包含三点: a) 管理其他人及其他人的工作; b) 通过其他人的活动来收到工作效果; c) 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管理。 5) 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包含三点: a) 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b) 管理者应当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去激发人的积极性; c) 在一个组织中的人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使人们相互沟通和理解,为完成共同目 标而努力。26) 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这是毛泽东在 1964 年提出的观点。包含了深刻思想: a) 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 b) 管理的根本方法是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觉悟,激发人的积极性; c) 管理与社会制度相关,如果每个人懂得自己的工作怎样对组织的最高目标做出贡献时,组织就会实 现最好的管理。 *这一观点是从社会和政治的角度强调了人的信仰、价值观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回避了管理中固 有的专业技能的一面。 7)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是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与毛泽东的观点恰恰相反。 包含四点: a) 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力完全无关; b) 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他技术性工作一样,有机专有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 c) 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 d) 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此观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的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8) 管理就是决策。由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的。他把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a) 调查情况,分析形势,搜集信息,找出决策的理由; b) 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付面临的形势; c) 在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确定比较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 d) 了解、检查过去所抉择方案的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制定新的决策。 9) 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出一种新状态的 过程。此为系统论者的观点,包含四点: a)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若干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 b) 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具有耦合功能。因而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c) 管理的职能就是根据系统的客观规律对系统施加影响。 d) 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系统呈现出新状态,以达到预定的目的。2、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作如下表述: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世界上概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预期目标相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管理决 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当个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合作,形成各种社会组织, 原来个人的预期目标也就必须改变为社会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 4)协调的中心是人。在任何组织中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 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因此,社会 文化北京、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人的价值观、人的物质利益、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素质、人的信仰,都 会对协调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计算机的应用与管理信息系统 的发展,将促进协调活动产生质的飞跃。 四、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归入三大类: 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五、管理者的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此技能对于基层管 理最重要,中层管理较重要,高层管理不重要。 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 的关系的能力。此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33、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拟定 并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便利。此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中层管理较重要,基层管理较不重 要。 六、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七、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种: 1、 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 2、 试验法 3、 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顺“道” 、重人、人 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一、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 1、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指治国的理论; 2、 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 、 “常” ; 3、 管理用的是属于客观范畴的“道” ,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二、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 1、重人心向背; 2、重人才归离。 3、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三、人和:人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 业成功的三要素。 1、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 2、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1、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 2、治生亦然,守信是进财之道,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 五、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是兴邦立业重要思想。六、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有备 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八、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 1、纵观历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 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2、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 九、法制:我国的法制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 ,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 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 (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 a) 可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效率;4b) 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c) 使劳动简化,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2)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个好处。 他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术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 原理 、 科学管理 1、泰罗创立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高效率是工厂主和工人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提高劳 动生产率是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泰罗确定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的基础。 2)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泰罗认 为只有用科学化、 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3)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科学管 理是一场重大的精神变革。可使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数量上 来。 2、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 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 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3、客观评价泰罗制: 6) 它冲破了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7)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8) 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9) 把工人看作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对人的认识片面。4、与泰罗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做出过贡献的有:亨利甘特、费兰克杰布雷斯夫妇、福特、亨利法约 尔等。 (2)甘特(henry L.Gantt,18611919)曾是泰罗的同事,后独立开业,从事企业管理技术咨询工作。他 的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表,称甘特图。常用于编制进度计划。他还提出了“计件 奖励工资制”比泰罗的“差别计件制”好。(3)吉尔布勒斯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