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谈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类已经进入 21 世纪,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新的世纪,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会在 21 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世界各国都进行教育改革。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和思想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我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轻度智力障碍或中度智力障碍的中学生。因此,他们在接受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就不可能象同龄那样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我校结合校本课程在安排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基础文化课的同时,又先进行烹饪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教学与传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的意义现在有这样一些看法:创新精神并不是人人都有的,那只是少数人具有的能力;进行创新,那只是搞研究的人或科学家才能办到的。其实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创造力有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只有少数人具有,后者是所有的人应该具有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指导学生自我实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的体现,也反映了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要求人们不仅善于学习和吸收知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 21 世纪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21 世纪教育的四根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其中后三项就与实践能力有关。教师明确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内容,才能扩展思路,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环境宽松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做,极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实践能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极其严厉的人,大家都会对他敬而远之,而平易近人的人,大家都愿和他 1相处。因此,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包括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口气、气氛等。在学校,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见到老师,远远地避开了:或者见到老师理都不理,象陌路人一样。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不能“信师道”,而且教师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宽松的环境需要教师做到与学生平等,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西方的很多国家,有一个基本规范:教师与学生谈话,必须蹲下来,与学生平等。这体现了把尊重学生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宽松的环境,除了表现在师生关系上,还表现在课堂管理上,那些把学生的所有时间都给予统一安排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这是“一刀切”,它限制了学生的行动自由与心灵自由。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独立自主地参与教育过程。我们应当这样评价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愿意学习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愿意努力学好的,每一位学生都是能学好的,只要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头,学生是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的。应把时间与自由更多的还给学生,给学生自我实现的机会,只有给予学生以适度的自由,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才能犹如飞上高空的风筝,看得更高、更远。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人如其面,各有不同”,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教育及周围环境影响,形成了学生不同的个性。表现为有的学生大胆泼辣、敢想敢做、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比较浮躁;有的学生不爱言语、性格比较内向,做事认真仔细,但接受能力较差等等。学生的个性不同,接受外界事物的表现也不一样,甚至思维方式也不相同。教师要认真认识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不能简单把学生分成好学生与差学生,而应该看到,他们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教师在施教时,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优势,避其所短。如对那些活泼好动,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可授权他们组织一些活动,教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往往使他们更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培养学生特殊才能的创造力。而对于这方面处于劣势的学生,可以让有特长的学生来带领,带动发挥他们的一般创造性。在别人的帮助和带领下,做从未做过的事情,尽力得以自我实现,这也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蕴涵着创造与成功,教师只有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不足,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 2一个人在生活中有了目标,有了动力,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来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想方设法”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与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为学生设立目标,引导学生自我树立目标,并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实现目标,培养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创新与实践能力。我所教的班级是初中职业先修班,学生在校除了学习基础文化课外,更重要的是学习烹饪专业课,掌握一定的烹饪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将来的谋职立业打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如在教冷盘围边的课程时,根据原料的特点,让他们搞一些小制作。由于正确的引导,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了几个以至十几个小制作。2002 届的乐飞同学能够独立制作并完成十多种花色各异的围边小制作。2003 届的钟超同学,在校学习不到二年,暑假期间,就能在家里做几道家常菜。同学们每每谈起这些,都充满了自信与自豪,教学时针对不同的菜肴特点,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比赛,对于那些敢于创新与实践的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地进行总结表扬,有的被评为“实践能力标兵”,有的被评为“创造精神标兵”,极大地带动了全班同学创新与实践的积极性。他们通过三年的学习,经市劳动局的考核取得了中式烹调师初级技能或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任。让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努力开拓创新,加强实践,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