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一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1 主要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度向前推进的。2 一般发展趋势是,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成人期处于缓慢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呈下降趋势。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辨证统一 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辨证统一 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一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普莱尔,1882 年, 儿童心理 。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二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 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 横断研究二 纵向研究三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 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认识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识结构。顺应: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过程。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3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4 心理发展阶段说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 4 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感知与运动。 前运算阶段(26、7 岁):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 岁) 。5 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前道德判断阶段(45 岁):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8、9 岁):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 岁以后)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艾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期(年龄) 主要发展任务 良好的人格特征婴儿前期(0-2 岁)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 岁)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幼儿期(4-7 岁)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童年期(7-12 岁)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青少年期(12-18 岁)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 岁) 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 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 岁) 获得繁衍感,克服停滞感 关心品质成年后期(50 岁以后) 获得完善感,克服失望感 智慧、贤明品质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03 岁。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一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 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 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大小原则。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 感知觉发展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性的不同的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 听觉的发展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主要有三种表现:感受抚慰、警觉、痛苦。二 思维的发展婴儿直觉行动思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 直观性和行动性;2 间接性和概括性;3 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 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三 言语的发展婴儿言语的发展1 言语的发展 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0-4 个月) ;多音节阶段(4-9 个月) ;有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 个月) 。 婴儿真正发音是从掌握第一批词开始的;婴儿最初的语言发展规律居于普遍性,婴儿只能发出他可以辨别的语言;到 3 岁左右,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2 词语的发展婴儿在 1 岁到 1 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 50 个左右,到 3 岁能达到1000 左右。3 句法的发展1 岁半到 2 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 岁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 婴儿恐惧的发展可分为:1 本能的恐惧;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 怕生;4 预测性恐惧。二 气质托马斯、切斯的类型学说。按适应性、生活规律、情绪状态、趋势性等的表现,将婴儿气质类型分为三种:1 容易型;2 困难型;3 迟缓型。三 社会性依恋定义:社会性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 3 个阶段:1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2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婴儿依恋类型 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1 安全型依恋;2 回避型依恋;3 反抗型依恋:也称矛盾型依恋,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于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四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哈特把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主体我的发展;第二阶段是客体我的发展。 主体我的发展(5-15 个月)9-12 个月,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12-15 个月,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客体我的发展(15-27 个月)15-18 个月的婴儿开始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18-24 个月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称呼自己与他人。折射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3-6 岁。仍属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一 儿童游戏的发展 儿童游戏的特点1 婴儿的游戏特点1 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由成人发起的主动游戏;2 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游戏,从简单摆弄实物到以实物的功用做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主。2 幼儿游戏的特点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象征性游戏的特征: 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中相似性。 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 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 具有想像的特点。 具有概括性质,在游戏中体现某一类活动的一般行为。3 童年儿童游戏的特点童年儿童游戏是规则性游戏,游戏的情境和角色都是内隐的,而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二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 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 培养健全的人格 增强体质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 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具有关键性时期。 词汇的发展1 词类的扩展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语法结构的发展大致按照如下趋势发展:1 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2 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3 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4 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通常以句子的长度作为衡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指标(量的指标) ,汉语是以词作为计算句子长度的单位。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两个主要发展趋势:1 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婴儿期主要是对话语,幼儿期逐渐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2 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幼儿的讲述多以情境活动的表象为背景,缺乏连续性,无逻辑性,结合情境才能理解。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是重要标志。二 记忆的发展幼儿记忆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研究数据表明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 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1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3 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三 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1 具体形象性;2 不清晰性和易变性;3 具有符号功能;4 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1 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从以前“是什么”的模式向提问“为什么”的模式变化。2-3 岁儿童以“是什么”为主,求知水平局限在追求个别事物的特点上。4-5 岁以“为什么”为主导,与儿童所渴望理解的内容、与儿童的思维发展相适应。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道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2 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形象概括水平;抽象水平的概括。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1 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2 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3 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4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儿童自我控制活动区分为 4 种类型:1 运动抑制;2 情绪抑制;3 认知活动抑制;4 延迟满足。二 道德行为的发展1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普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2 工具型攻击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攻击在这里被当作一种手段或工具,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 敌意型攻击是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语言指责,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三 性别角色社会化关于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形成,有不同的理论解释:1 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性激素在儿童性别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3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获得性别化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四 同伴关系的发展幼儿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邻居) 、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五 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 3-4 岁时出现。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712 岁。以学习为主。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一 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 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 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二 学习兴趣的发展1 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2 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3 游戏因素逐渐降低。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 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广度)的增加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 72 个信息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