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页 / 共62页
第6页 / 共62页
第7页 / 共62页
第8页 / 共62页
第9页 / 共62页
第1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脏一体观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中医学的指导思想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以心为中心形神一体观物质与功能一体观整体观念 人随着季节、昼夜的变化表现不同症 如:麻疹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患者主观的感觉,对医生说的中医学理论的主要特点病 有特定的治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 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是总的概括 如:戴阳证证 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更全面、深刻、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辨证论治 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辩证 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辨证论治 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中医学 既辨病又辩证,通过辩证进一步认识疾病 中医学诊断疾病的基本思路同病异治 同一种疾病,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异病同治 不同疾病,相同的病机,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中医治病 着眼于证的区别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依据五脏的阴阳:心、肺 属阳阳 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 对人体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五脏的阴阳:肝、脾、肾 属阴阴阳阴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物质 对人体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阳化气,阴成形 某物质出现蒸腾气化的运动状态时属阳,出现凝聚成形的运动状态时属阴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属性相对性主要表现 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可以再分阴阳,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阴阳的相互转化性 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阴 阳 的 关 系对立制约阴阳相反,相互抑制,相互约束。达到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互根互用又称“阴阳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消长平衡基本形式: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此长彼长阴阳的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昼夜、季节的变迁从冬至春夏,气候从寒冷变热,属于“阴消阳长”;从夏至冬,阳消阴长相互转化阴阳消长是转化的前提,阴阳转化是消长发展的结果重阳必阴,重阴必阳。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色泽鲜明者病在阳分,晦暗者病在阴分 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躁动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沉静为阴 呼吸有力,声高力粗为阳证(实、热),呼吸微弱,声低气怯为阴证(虚、寒)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脉象:寸为阳,尺为阴;数为阳,迟为阴;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 表证、实证、热证属于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属于阴证 阳证: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表现红、肿、热、痛,如疖、痈、丹毒、脓肿 阴证:多为慢性疾病。如结核性感染、肿瘤。苍白、不热、麻木、不痛、隐痛阴阳学说临床应用阴阳偏胜 治疗原则: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利用阴阳的对立制约 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衰 治疗原则: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阴虚,虚热证阳中求阴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阳虚,虚寒证依据是互根互用阴中求阳 在用补阴药时,佐用补阳药,阳转化为阴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在用补阳药时,佐用补阴药,阴转化为阳药性归纳药物性能 寒凉属阴(黄芩、栀子),温热属阳(附子、干姜)五味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降浮沉 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 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为阳 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 降逆、收敛等功效,多下行向内,其性沉降,为阴情志之间的五行关系顺序同相克顺序木 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 火曰炎上:温热、上升的作用。引申为:温热、升腾悲思喜怒恐土五行 土爰稼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土为万物之母金 金曰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胜胜胜水 水曰润下:引申为:寒凉、滋润、向下五行五脏五腑在体其华在液开窍情志五色五方五季五化五气五脉木肝胆筋爪泪目怒青东春生风弦火心小肠脉面汗舌喜赤南夏长暑洪土脾胃肉唇涎口思黄中长夏化湿缓金肺大肠皮毛涕鼻悲忧白西秋收燥浮水肾膀胱骨发唾耳恐黑北冬藏寒沉生生生生生生生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火 土克克克克克克相生、相克:是正常的关系 相乘、相侮:是异常的病理的关系五行相生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克“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所不胜 所胜克所不胜就是打不过,所胜就是打得过水的所胜是火:水能打的过的是火,水的我克是火水的所不胜是土:水打不过的是土,水的克我是土五行相乘与相克顺序相同,以强凌弱,也称“过克”。引起的原因:太过、不及太过所致相乘:所不胜太过强盛,对所胜一行克制太过,使所胜一行虚弱:木乘土不及所致相乘:所胜一行虚弱不及,因而“克我”的所不胜一行就相对增强,造成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使所胜一行就更加衰弱:土虚木乘五行相侮某一行对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向克制,称“反克”“反侮”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原因太过所致相侮:所胜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所不胜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其反向克制。如:木亢侮金不及所致相侮:所不胜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其反向克制。如:木虚土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为木,脾为土。正常情况木克土。异常的病理就是木乘土。因此这句话说明木乘土五 行 学 说 的 临 床 应 用疾病诊断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相侮 如:木火刑金:肝火亢盛,反向克制肺金疾病转归:色脉相符或相生 为顺;色脉相克 为逆疾病治疗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补母、泻子。一共四个治则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抑强、扶弱。一共四个治则治 法又 称作 用适 应 症相生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滋肾阴以制约肝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金水相生法滋肺补肾法、滋养肺肾法滋补肺肾之阴肺肾阴虚培土生金法补养脾肺法健脾气以补肺气脾肺气虚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温肾阳以补脾阳脾肾阳虚(火为命门之火)相克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胃法疏肝健脾肝脾不和(肝郁乘脾)培土制水法敦土利水法健脾利水脾虚水停(水肿胀满)佐金平木法滋肺清肝法清泻肝火,滋阴益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滋肾阴,泻心火肾阴虚,心火亢(心肾不交) 心火 肾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中空)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似脏非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