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cfrp材料价格(共5篇)一、碳纤维的发展国外发展以PAN碳纤维为例,该纤维国际上研发已有30年左右,目前世界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在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国、美国、法国、韩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省。日本三家以腈纶纤维为主要产品的公司依靠其先进的纺丝科学技术,形成了高性能原丝生产的优势,大量生产高性能碳纤维,使日本成为碳纤维大国,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处于世界前三位,三大集团占据了世界75%以上的产量。国内发展我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由于碳纤维作为重要的军工产品,国外对我国进行严格技术封锁,使得当时我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基本上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1976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建成第一条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中试生产线,生产出高强I型碳纤维,其产品性能基本达到日本东丽公司的T200。继而从“六五”开始试制高强型碳纤维(相当于T300),但到目前为止产品性能指标仍未达到T300标准。吉林石化公司在采用硝酸一步法生产原丝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性能基本接近T300的碳纤维,但该法对环境污染较大,因而现已放弃。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碳纤维发展缓慢,表现为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规格少、品种单一、没有高性能产品、技术设备落后,大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些成为制约我国碳纤维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对碳纤维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而我国碳纤维现阶段大部分依赖进口,XX年全国碳纤维用量为4000吨,国内实际产量仅为1O多吨,而且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与国外相比差距都很大。另据估测XX年我国碳纤维需求将达到7500吨,这表明我国碳纤维严重供不应求。尽管目前国际社会碳纤维的制造技术与产品对华出口有所松动,通用级碳纤维进口渠道已经开通,但高性能碳纤维对我国依然限制。近年来,由于我国对碳纤维需求的日益增加,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又成为国内新材料业研发的热点,如上海石化公司准备采用NaSCN一步法生产数千吨PAN基原丝。上海星楼实业有限公司拟建立4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上海市合纤所采用亚砜两步法研制和小批量生产PAN基原丝以及碳纤维,上海碳素厂也有小型碳化线及碳纤维下游产品。安徽华皖集团(原蚌埠灯芯绒集团公司)建立500吨/年PAN原丝和2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其PAN原丝采用亚砜一步法,技术由国外引进,产品以12K的T300级碳纤维为主,并准备引进成熟的预浸料生产线。广西桂林市化纤总厂拟建2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产品为3-12K的小丝束碳纤维。山东天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将建立400吨/年生产线,碳纤维性能为T300级水平,产品以12K为主。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所(恒晨公司)将建立50吨/年左右的碳纤维生产线。江苏扬州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研究所也计划合作建立高性能聚丙烯腈原丝和碳纤维的生产中试基地。吉林石化公司放弃了以前采用硝酸一步法生产原丝的技术,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共同研究开发二甲基亚砜法高性能聚丙烯腈原丝生产技术,并将充分依靠自己的技术建立500吨/年原丝和2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兰化集团化纤厂已有100吨/年原丝生产线和预氧化生产装置,计划配套碳化装置生产碳纤维,原丝采用NaSCN一步法,该厂的腈纶生产线是我国从国外最早引进的,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吉林碳素厂是我国小丝束碳纤维生产基地,已向用户提供50余吨小丝束碳纤维。目前,该厂正在建立新的小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扩大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山西榆次化纤厂是我国唯一用亚砜一步法生产PAN基原丝达数十年的单位,目前仍在生产。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已建成380吨/年生产线,是目前我国唯一实现碳纤维产业化的企业,位居大陆首位,并在世界排名第十一,据专家评价该公司实际拥有年产量8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存在问题和差距一是国内PAN碳纤维总生产能力较小,实际生产量仅3040吨/年,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目前我国95%的碳纤维依靠进口;二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碳纤维强度低,均匀性、稳定性差,毛丝多,品种单一且价格昂贵,发展水平总体落后发到国家近2030年;三是厂家、装置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差。四、产业分析世界碳纤维市场世界碳纤维扩产加速XX年以前碳纤维基本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当时工业用普通模量级12K碳纤维价格仅12美元/公斤,但到了XX年形势突变,碳纤维一下子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价格一路攀升,XX年翻了好几倍,XX年更是处于有价无市的情况,这给碳纤维厂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XX年开始全球碳纤维厂家兴起了一轮扩产热潮。日本东丽集团公司XX年4月陆续开始了一系列扩产项目,见表5。XX年4月12日宣布日本Ehime扩产2200吨/年,XX年1月开始运转。XX年4月14日宣布法国Soficar扩产800吨/年,XX年10月开始运转。XX年4月26日宣布美国CFA扩产1800吨/年,XX年初开始生产。XX年还将分别在日本和美国各扩产1800吨/年。XX年东丽公司碳纤维产能将达到17500吨/年,差不多是XX的两倍。计划到XX年,东丽公司全球碳纤维市场的占有率要从XX年的34%提高到40%。XX年东丽还和波音公司协议,今后17年内东丽将提供29亿美元的碳纤维(主要是T700)给波音公司,用于B-787的生产。表5:东丽集团碳纤维扩产计划单位:吨地区XXXXXXXXXX日本04700+2XX900法国02600+1800美国0+0+1800总计0日本帝人东邦集团公司东邦集团紧随其后,从XX年8月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和扩产计划:XX年8月31日宣布收购美国Fortfil全部35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将其改造成700吨/年小丝束,1700吨/年预氧化纤维,保留13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XX年4月15日东邦决定在日本Mishima投资大约1亿美元(billionyen),扩大碳纤维生产能力2700吨/年,到XX年4月完成。XX年东邦集团碳纤维产能11800吨/年,其中小丝束10500吨/年。大丝束1300吨/年。总产能仍居世界第二,见表6。表6:东邦集团碳纤维扩产计划XXXXXXXXXX日本RT3700RT3700RT3700RT+2700德国RT1900RT1900RT1900+15RT3400RT340000美国LT3500RT700RT700RT700RT700LT1300LT1300LT1300LT1300总计RT5600RT6300RT7800RT7800RT10500LT3500LT1300LT1300LT1300LT1300日本三菱人造丝集团公司日本三菱集团也加快了扩产步伐,从XX年到XX年,3年内碳纤维产能将增加72%,接近或赶上东邦的产能,见表7。XX年4月,宣布增加日本生产线产能2200吨/年;XXXX年完成。XX年l0月,宣布三菱和SGL结成碳纤维联盟,三菱提供技术和原丝,在SGL苏格兰生产线生产碳纤维,XX年二季度开始生产,三菱的回报是500700吨/年碳纤维。XX年底计划完成美国Grafil扩产500吨/年的任务。XX年三菱集团碳纤维产能将达到790081O0吨/年。由于三菱碳纤维此前尚未取得适航认可,只能用于工业和体育休闲用品,公司努力争取XX年取得AirbusA380认可,使其碳纤维在宇航工业得到应用。表7:三菱集团碳纤维扩产计划网址:XX年全球及中国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全球碳纤维工业化产品以PAN基碳纤维为主,占碳纤维总产量的90%以上。XX年,全球PAN基碳纤维总产能约达万吨,其中小丝束碳纤维占70%左右。全球碳纤维的生产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和欧洲企业,XX年全球碳纤维产能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东丽、帝人、西格里、三菱丽阳和台塑,其碳纤维产能之和约占全球总产能的60%。其中东丽碳纤维产能达4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28%。XX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约为万吨,在航空航天、工业和体育休闲领域的应用比例分别为22%、62%和16%。其中工业领域对碳纤维需求的增速最快,尤其在汽车、风力发电、压力容器等细分市场。预计到2020年,全球碳纤维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比例将达到72%,其中汽车、风电细分市场应用比例分别为23%和21%。以汽车领域为例:在未来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比例将越来越高。目前宝马、奔驰、法拉利、兰博基尼、通用、福特等众多汽车厂商已经涉入碳纤维材料领域,其中进展较快的如西格里和宝马合作已在宝马i3电动、i8混合动力和新7系的车身架构中使用碳纤维材料。XX年,全球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亿美元,未来几年仍然有望保持30%左右的高速发展。中国碳纤维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仅T300级碳纤维生产工艺较为成熟,T700、T800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小批量量产。但是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而近3年国际碳纤维价格不断下滑,导致中国碳纤维生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装置开工率极低。XX年,中国碳纤维产量仅4000吨左右,自给率不足20%。XX年,中国碳纤维生产企业有30余家,但是产量达千吨以上的仅有江苏恒神和中复神鹰两家,部分企业碳纤维装置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中复神鹰是中国碳纤维产能最大的企业,达6300吨,其中2100吨为XX年新增产能;恒神股份是新三板第一家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业务的企业,拥有从碳纤维原丝到终端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一直较为强劲,未来5年中国碳纤维需求量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而随着国家政策对碳纤维产业的扶持以及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促使多家上市公司涉足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如康得新布局汽车相关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已与北汽新能源合作展开新能源汽车中碳纤维组件的研究;海源机械利用其冲压成型的技术优势,募资6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的生产研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摘要:CFRP由经过碳化的丙烯纤维与环氧树脂热固而成,是一种典型的复合材料,具有轻密度、高比强度的特点。关键词:问题影响方法指标一CFRP存在的问题1.碳纤维是由纤维和基体组成的二相或多相结构,是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且硬度很高,钻头磨损严重,刀具耐用度很低2.孔加工质量极差。孔虽然被钻出,但完全没有金属材料孔那样完整规则的形状,并伴有撕裂、劈裂、起毛、分层等缺陷产生。3.切屑多为粉尘,容易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另外切屑的导电性易使电器设备和电网短路。二由CFRP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出口撕裂和起毛,撕裂发生在孔的出口侧的最表面一层,并沿孔出口侧最外层纤维方向扩展孔壁周围材料发生分层,分层指由层间应力或制造缺陷等引起的复合材料铺层之间的脱胶破坏现象,这里的分层指的是钻孔过程中主要由轴向力作用引起的孔壁周围材料发生的层间分离现象。孔壁表面粗糙及微裂纹,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与纤维方向及切削方向有关。切削表面可能存在过切、回弹、基体剥落等现象。三消弱CFRP影响所用的方法1.控制切削用量分层因子Fd与平均轴向力Fz之间,存在线性或分段线性的定量关系。而轴向力Fz是随进给量f的增加而增加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