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5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5页 / 共65页
第6页 / 共65页
第7页 / 共65页
第8页 / 共65页
第9页 / 共65页
第1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两段音乐,大家能听出来作者是谁吗?,阿炳 1893-1950,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我们从盲人阿炳中二泉映月中听出了什么?,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身残志坚的名人?,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俄罗斯作家, 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她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等称号。2001年,她又被授予“环球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称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的这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女作家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真挚朴素的语言。 3.品味文章精警句段及其作者内心世界。 4.深刻领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启迪,海伦凯勒,(1880年-1968年)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人是拿破仑,一个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帮助之下,进入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一、作者介绍,代表作:,我生活的故事 从黑暗中出来 愿我们充满信心 我的后半生,励志,二、生词解释,凝视:( nng sh )不眨眼地看; 神情专注地 看;从高往低看;专注 地看、注视着某样 东西。 虔敬(qin jng):恭敬、虔诚、诚敬。 翌日(y r):明天、明日 曙色(sh s):拂晓时的天色 一瞥(y pi):迅速地看一眼,常喻极短的时间 恬静(tin jng):恬淡安静,千帆竞发:数不尽的船只竞相出发,形容事物 蓬勃向上,生机勃勃地向前进发, 也形容蓬勃发展。 百舸争流(bi g zhng li):上百条船争着水 上疾驰,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禁锢(jn g ):束缚;强力限制 懊悔(ohu ):对所做的事,事后后悔 泛音:弦乐器演奏中常用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奏法,一般的乐音都是复音,一个复音中,除去基音(频率最低的纯音)外,所有其余的纯音叫做泛音。也叫陪音,你能用简单的语言 概括海伦第一天的活动吗? 尝试一下,三、朗读2-8段,麦西夫人,看朋友,狗的眼睛,森林漫步,看落日,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老师),约朋友来 家, 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生命:老师 朋友 小狗 无生命:房间的小东西 森林和落日,阅读文章第2段,思考下面问题: “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答案:首先想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教师,这确实是作者最大和最真诚的心愿。海伦 凯勒的奇迹可以说是由她和自己的教师共同创造的。 因为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是她让我的心拥有了光明,是她经常向我显示出对于人类的爱与同情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具有怎么样的品质?,温柔、耐心、坚毅、有同情心,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共8处)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中间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是关爱的。,思考:作者第一天的主要活动,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里充满着真挚友爱和乐观的情怀,也说明作者是何等善良,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四、请同学们默读9-16段,作者在第二天想要参观博物馆的原因是什么?参观了哪些博物馆?分别看到了什么?,原因:想看看人类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 路,看看历代的兴衰和沧桑之变, 求知的欲望。 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自然历史博物馆,各种动物,柱牙象,恐龙骨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阿波罗,维纳斯,胜利女神,荷马,拉斐尔的作品,达.芬奇的作品,提香的作品,伦勃朗的作品,巴普洛娃,自然历史博物馆:各种动物、不同肤色的人种, 恐龙骨架、柱牙象,动物与人类的进化过程、人 类建造居室的工具。 艺术博馆:埃及、希腊、罗马的艺术、雅典武士、阿波罗、维纳斯、胜利女神雕像、米开朗基罗、罗丹、拉斐尔、达芬奇、伦勃朗等的绘画。,仔细阅读9-20段,细细品味文中精警句段,看看包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1.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惊喜的感情 2.连用“细细观察”“让眼睛享受”“捕捉”等语写她着迷的程度 3.“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话,我将会多么愉快地去着手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表现了她对美术的特殊爱好。,4. “由黑夜变成白天”是“奇观”,这对正常视力的人来说,如果不会感到“激动人心”,似乎还可以理解。但对于历史和艺术的“奇迹”和巧夺天工的纽约塔,人们的眼睛也“看不见这壮美的奇观”,这确实是我们每个身体正常的人要进行反省的。我们是不是对生活缺少了必要的欣赏,必要的热情和美感。 5.“观剧”。文中极其细致地写出了希望看到舞台艺术的心理。之后,又穿插了两段回忆,其中关于巴甫洛瓦的那一段,将盲人如何感受运动中的美写得尤其逼真、生动。,阅读有关第二天的小节,思考 1. “我”对艺术看重与否?为什么? 看重,因为“我”认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展现出人类精神的无数个侧面,而且艺术于我有着极深的意义 。 2. “我”对艺术的感觉怎样?为什么? 敏锐。因为通过我的双手,我熟悉古埃及男女诸神的雕像,感觉得出复制的帕特农神庙的正中门楣,辨别得出进攻中的雅典武士的优美动作。 3.为什么荷马最了解盲人? 因为他也是盲人,更是大诗人,他拥有着细腻的情感。,思考:作者第二天的主要活动,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希望了解人类简要的历史、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显示她积极进取的精神,五、默读21-30段,概括出作者第三天的主要活动?,第三天 平常人的日常生活 白天: 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 夜晚: 看喜剧,纽约塔,帝国大厦,第五大街,公园,贫民区,如何理解“对于欢乐与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一句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体现了海伦凯勒怎样的精神实质?(提示:请从作者是位残疾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个残疾人,本应该让世人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别人,表达了海 伦凯勒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怎样理解这段话?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达了海伦凯勒对世人的博爱襟怀,海伦凯勒让人们不要对“悲哀和忧郁”闭上眼睛,就是要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尽管作者善良,但作者并不回避世间的阴暗和痛苦;作者客观、冷静,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争的勇气,这也是作者另外一个突出的精神品质。,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海伦凯勒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可以说是在绝境中创造的。“绝处逢生”取决于什么因素?从人的本体角度来看,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坚强不屈是海伦非凡生命的一个基点,而乐观向上的品质,更是她创造奇迹的源泉和亮点。,朗读最后一段,考虑作者重新面对黑暗有没有恐惧,失落,懊悔?,我们从海伦的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看到恐惧、凄凉、悲哀,看到的是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的爱。,思考:第三天的主要活动,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作者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回顾一下作者三天的活动,(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 (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积极进取的精神 (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你认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她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思考:,1、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对世人的规劝 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如作者带着善意批评的:“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奇景啊!那些灿烂夺目的尖塔,那些用钢铁和石块筑起的巨大堤岸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对它多看一眼,恐怕是很少、很少的。”因此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一样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的人。 (2)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身处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并得到世人的厚爱,也想借此文表达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一个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2、丰富的想象,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事实上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动。所谓活动,纯属虚构,但作者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却多次写了。 从丰富的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3、朴素、真挚的语言,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设计许多机巧,运用许多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与热切、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但用到本文中,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无须用太多的写作技巧,她的故事、她发自内心的召唤,已经具有这种力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本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朴素美。,结语:海伦用真诚的规劝,提醒健全的人要意识到天赋的可贵,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感激之情,她给了我们一个生存、生活、生命的提醒!我们要懂得珍惜我们视而不见的平凡的世界和平常的生活!,谢谢观赏,张金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