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eb病毒dna定量报告单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指标XX-03-08儿科助手EBNA二聚体带状模型EB病毒属于4型疱疹病毒,类似其他疱疹病毒科的病毒,EBV感染包括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感染两种状态,EBV感染人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初次感染后病毒可长期在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或淋巴组织中潜伏,潜伏感染和终生携带是EBV感染的重要特征。人群对EBV普遍易感,大多数人初次感染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并可终生携带,在中国,8岁以上人群90以上血清学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典型的EBV初次感染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免疫抑制、遗传缺陷或潜伏感染的反复激活的情况下,EBV感染可能导致不良预后,如发展成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EBV相关的噬血性淋巴组织增生。另外EBV还与儿童及成人的淋巴瘤等多种肿瘤发病有关。因而及时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有助于临床对EBV感染的时相、机体状况和发生不良转归的风险进行评估,这对于儿童EBV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至关重要。一、EBVDNA测定EBV-DNA阳性是EBV存在的直接证据。由于潜伏感染的存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也常有低载量的EBV-DNA检出。在活动感染发生时EBV在人淋巴细胞中大量增殖并释放到血浆或淋巴液中。随着感染的控制,EBV感染进入潜伏状态,血浆或淋巴液中的病毒颗粒迅速消失,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EBV仍将以潜伏状态保持较高滴度数月1年。对于复发性感染外周血EBV-DNA载量会更高,CAEBV可达105106拷贝数ml甚至更高,EBV-HLH一般在104106拷贝数ml之间。由于不同感染状态下病毒的状态和分布不同,EBV-DNA测定结果的解释因标本来源的不同而有不同。1全血:淋巴细胞是EBV感染的靶细胞,淋巴细胞中潜伏期EBV的存在和活动感染后长达数月的持续阳性使得该检测结果不能反映现症感染,也不适合急性感染如IM的诊断。因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定量测定更适合复发感染如CAEBV、EBV-HLH或移植相关EBV感染的诊断和检测。本方法的一个缺陷在于单个核细胞分离步骤繁琐,自动化程度低,定量结果受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效率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研究者使用吸附法抽提全血DNA进行定量,现有大量商品化的抽提系统可供使用,抽提步骤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且定量结果与分离单个核细胞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血浆或血清:血浆中的EBV-DNA来自活动感染期由感染淋巴细胞中释放的病毒颗粒,感染被控制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颗粒和EBV-DNA又被免疫系统迅速廓清。因此血浆或血清中的EBV-DNA只有活动期感染时为阳性,恢复期和潜伏感染为阴性,这使得血浆EBV-DNA成为一个很好反映活动感染的指标,在IM、EBV-HLH和淋巴瘤等急慢性活动感染患者的血浆中均可检出,而潜伏感染者多为阴性。3上呼吸道标本如唾液、口腔含漱液和咽喉拭子:具有取材方便的优点,但由于EBV在绝大多数人咽喉部定植,无论潜伏感染或活动性感染均可检出,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鼻咽癌方面的一些检查,对IM和其他儿科相关EBV感染的诊断价值有限。就EBV-DNA检测的方法学而言,商品化的EBV-DNA测定试剂盒自20世纪90年代末上市以来,EBV-DNA的测定经历了从半定量、竞争定量到荧光定量的演化,现一般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性能良好,但迄今为止仍无权威的参考物质,市场上多数试剂盒仍使用自制的以质粒为基础的标准品,适宜的第三方质控品也不易得到,这为EBV-DNA测定的标准化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二、EBV相关抗体测定EBV初次感染时,机体首先产生针对其壳抗原的IgM抗体,然后是壳抗原低亲和力的IgG抗体,随着抗体亲和力的成熟,感染后期机体将产生高亲和力的VCA-IgG和核心抗原抗体并持续终身。在急性感染中后期还会一过性早期抗原抗体出现。而IgA型的抗体与EBV进入上皮细胞有关,持续高滴度的IgA抗体被认为和鼻咽癌有关。血清中的EBV相关抗体主流检测方法为ELISA、化学发光和免疫荧光法,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针对不同抗原或不同亚类的抗体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相关抗体的组合测定有助于感染类型和时相的判断,检验项目的合理选择和正确解释就显得非常重要。VCA-IgM是最常用的EBV初次感染的指标,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因VCA-IgM缺失而导致漏诊;低亲和力的VCA-IgG在初次感染的早期出现,也可作为初次感染的诊断指标。EBNA-IgG和高亲和力的VCA-IgG都在感染后期才出现并可终生携带,被视为恢复期或既往感染的指标;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EBNA-IgG与VCA-IgG结合可用于初次感染和复发感染以及感染时相的判断。EA-IgG产生晚于VCA-IgG,慢性活动感染时可持续阳性,根据荧光模式差异EA可分为弥散型和局限型。结合其他抗体检测结果,EA抗体通常用于复发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除EBV核酸和抗体检测外,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恶性EBV感染性疾病易感基因检测以及EBV基因分型也正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1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EB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通常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方面IM患者主要体现在CD3+和CD8+细胞的增高;EBV-HLH患儿典型特征为NK细胞减少;而CAEBV患者的典型特征为2系以上血细胞计数的减低。抗EBV免疫依赖于特异性的细胞免疫,T细胞向ThlTh2的极化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免疫杀伤和免疫逃避,通过测定细胞因子、极化相关转录因子以及外周血白细胞CCR3CCR5表达水平可反映T细胞的极化状态,从而对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进行评估。2恶性EB病毒相关疾病易感基因检测: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对EBV感染高度敏感,发病急,常表现为暴发性IM、HLH、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等,预后很差,70以上患儿于10岁前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骨髓移植至关重要,相关的遗传学突变包括X染色体上的SH2D1A和XIAP等基因。另外基因PRFl、UNC13D、STXll、STXBP2也可能与原发性HLH有关。EBV作为儿童时期感染的一种常见病毒,具有导致严重疾病的潜能,常规的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EBV感染及EBV相关疾病的诊断。EBV的血清学检查和核酸载量测定是当前EBV感染相关疾病实验室检查的最主要手段,VCA-IgM和低亲和力的VCA-IgG对现症EB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IM等急性、亚急性EBV感染而言,血清学检查优于在恢复期还保持很高载量的EBV-DNA。婴幼儿、器官移植者、HIV感染者、肿瘤化疗患者等免疫功能不全的受检者,血清学检查可能带来漏诊,对于此类患者还应结合EBV-DNA载量进行判断。EBV-DNA载量的检测对CAEBV、EBV-HLH的诊断价值高于VCA-IgM血清学检查。相对于EBV的核酸以及血清学检测,对EBV感染患儿的免疫学功能评估、易感基因的检测等近年来正成为EBV相关疾病实验室诊断研究新的热点。随着方法学的成熟和诊断价值的进一步明确,可望成为EBV相关疾病诊断、监控及预后判断新的强有力的工具。资料马展,张泓儿童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XX,38:223-225Q:EB病毒检测的样本类型多样,主要有外周血、血浆和咽拭子三种,三者检测的意义有何不同?Q:外周血、血浆和咽拭子三种样本,在检测EB病毒时,各自的阳性率有什么不同?造成阳性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A: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和(来自:写论文网:eb病毒dna定量报告单)鼻咽癌等。检测意义:三种样本的检测意义无明显差异:从临床患者的个体诊治研究扩大到临床患者群体特征的研究,可了解EBV流行状况,临床特点,以及诊治、预后、预防等,对于临床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需综合分析,及早做相应的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病毒感染及分布:EB病毒感染后,在口腔部和延腺的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后致全身性感染,并且可以终身潜伏在人体淋巴细胞中,不少相关研究报道鼻咽癌患者血浆中存在EB病毒DNA,并认为血浆EBVDNA可能是由肿瘤细胞裂解而来,其含量水平是反映鼻咽癌肿瘤消长情况的灵敏、可靠的指标,可用于鼻咽癌的诊断、协助TNM分期和评价临床疗效等对于EB病毒急性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于在感染初期,EB病毒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中并增殖,疾病没有发展到细胞裂解程度,故外周血血浆中EBVDNA含量极低甚至不存在,当EBVDNA含量低于方法学的最小检出限时,就不能被有效检出。外周血:我们公司外周血提取试剂经红细胞裂解液去除红细胞后,提取的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EBVDNA,与病毒生活史或者疾病发展无明显关联,即使疾病病程没有发展到细胞裂解程度,也能检测到体内感染的EBVDNA。Stevens等推荐全血标本作为临床首选标本,因为采用血浆或咽拭子标本检测时定植在细胞内的病毒会被漏检。任何临床症状背景下外周血样本都适合进行EBVDNA检测,且阳性率及定值结果相对血浆更高。前期没有使用外周血样本检测的原因是公司一步法提取试剂对外周血提取效果不佳,磁珠法提取步骤复杂,柱提法需要外购且操作复杂。血浆:血浆检测EBVDNA含量可以协助临床判断鼻咽癌的分期、转移、复发、预后和指导临床监测鼻咽癌患者的疗效。但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临床感染率上明显低于外周血的检测阳性率,故在检测非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的样本时,我们检测血浆与外周血样本的阳性率不会有明显差异。但是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检测方面阳性率就明显低于外周血的检测阳性率,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患者检测方面不建议检测血浆样本。我们检测血浆样本是因考虑到血浆样本提取步骤相对简单,能减少操作。但只建议在检测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患者样本时使用咽拭子:EB病毒是儿科住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唾液,多数感染后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度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EB病毒感染后的初期,主要在口腔部和延腺的上皮细胞内增殖,EB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且早于血液等其它体液,因此,咽拭子标本(鼻咽分泌物)更好,阳性率高,且标本采集方便,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参考文献:外周血血浆和白细胞EBVDNA检测的比较血浆EB病毒DNA含量定量检溅对鼻咽癌的诊断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游离EB病毒DNA的临床应用(曾刚毅)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全血和血浆标本EB病毒DNA的比较研究(刘涤瑕)荧光定量PCR检测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刘玉静崔晓梅李俊)小儿咽拭子EB病毒DNA-PCR临床应用荧光定量检测EB病毒感染标本的选择Q:EB病毒检测时,采用PCR方法检测核酸与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抗原抗体的结果有什么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A:ELISA检测EBV各项抗体是临床诊断EBV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它实际上是检测人体对EBV感染的免疫反应状态,无法检测病毒自身,也就无法更准确灵敏地反映EBV感染的情况。例如EBVVCA-IgM抗体的检测,仅在EBV首次感染急性期可见抗体滴度有明显升高,恢复期和健康携带者抗体滴度稳定在低水平,再次感染或免疫抑制患者往往不表现此抗体的升高。1062例患儿EBV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