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PVC装饰材料印刷工艺调色技巧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玻璃、木材、涂料、胶粘剂加工成型和表面处理工艺1金属材料钢铁及其合金,不锈钢铜及其合金铝合金2非金属材料塑料木材橡胶胶粘剂涂料玻璃陶瓷先进陶瓷3复合材料金属-金属不锈钢复合管金属-非金属塑铝板非金属-非金属4纳米材料1、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视密度、容量、产品的重量2、熔点。固转液的温度注塑与铸造3、比热容。一千克材料升高一摄氏度,为该材料的比热4、热导率。温差,长度,能量,散热5、热胀系数。关系到材料的失效和精率,结构稳定性。大桥桥板的接口6、强度。抗破坏性7、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8、脆性与韧性。9、硬度。抗局部变形的能力10、耐磨性11、导电性与电绝缘性12、材料的化学性能抗腐蚀抗氧化耐候性质感设计的作用A、提高整体设计的实用性B、提高工业产品装饰性,弥补形态,色彩等不足C、替代和补救自然质感D、提高产品的真实性和价值性造型材料应具备的特性1、感觉物性质感形态色彩2、环境耐侯性3、加工成型性4、表面工艺性金属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上述特性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金属材料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1、机械性能弹性刚度塑性强度硬度动载荷、冲击特性交变载荷2、物理与化学性能物理性能:比重、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抗蚀性、抗氧化性3、工艺性能材料适应加工和工艺处理要求的能力。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合金的概念纯金属的缺点:品种少,提炼困难,机械性能不能满足需求,所以要合金来补充。合金的基本概念一种金属加入另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合金相结构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由铁和碳两种元素组成合金碳钢和铸铁基本组织: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三种形式1、铁素体(C,?-Fe)2、奥氏体(C,?-Fe)3、渗碳体4、珠光体(F+Fe3C)5、莱氏体(A+Fe3C)6、马氏体(C,?-Fe)过饱和1普通热处理:退火,加热,保温,炉内冷却,接近平衡状态组织。A、完全退火AC320-600C。B、球化退火AC320-400C。C、去应力退火、低温正火AC350-1000C。空气中冷却淬火AC350-1000C。油水、盐水、速冷马氏体回火、淬火再加热,再降温。2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金属材料的一般选用原则机械性能指标计算应力与标注应力强度比差实际材料变形的选用硬度值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材料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热处理工艺性碳钢,锻、机、加好,热处理差,强度低。合金钢,锻、机、加不好,热处理好,强度高。材料的经济性价格便宜、规格统一、货源充足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焊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生产类型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第三节制定工艺规程对零件图的分析一、结构分析、分析零件的表面形状和特征、分析零件的工艺性二、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粗糙度、热处理要求5、其他动平衡三、零件设计的结构工艺性及基准分析四、毛坯的选择:工艺分段加工时工艺路线根据零件的要求采用: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逐步加工,而不是一开始就采用精加工。工艺分段的原因经济性、工艺性第四节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一、加工精度、表面质量与产品的关系产品的性能与使用寿命,总是与组成产品的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产品的装配精度直接有关。加工质量用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两个指标。二、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工件内应力所引起的误差。三、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减少误差法。误差补偿法。误差分组法。误差转移法。就地加工法。误差平均法。)控制误差法。四、表面质量1、常用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物理机械性能来表示。2对性能的影响耐磨性与粗糙度。强度、疲劳、应力集中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a粗糙度切削时,刀具、工艺系统的振动。磨削时,砂轮、粒度、修整、速度、进给量b冷作硬化。刀具,切削用量,工件材料。c金相组织。磨削时,磨削用量,冷却方法d残余应力。热塑性变型、冷塑性变型、金相组织的变化e振动第六节连接的方法一、可拆装的连接螺丝钉、螺栓、拉链、扣钉、卡扣、铆接、销接、插接、搭接、铰链、倒刺毛、丝带、电磁、挂钩。二、不可拆的连接焊接、粘接、天线抽拉塑料一、塑料的定义塑料:以合成的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成分,在加工中可塑造成型,并能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二、塑料的特性1、一般特性:原料来源广、性能优良、加工成型方便、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现代质感。品种繁多,价格比较低廉,应用范围广2、优缺点优点:质轻、比强度高透明、易着色对电、热、声有良好的绝缘性耐磨、自润滑性能好耐化学药品性缺点:不耐高温制品易变形易老化3、特殊特性:不同的塑料有个性,聚四氟乙烯的耐高温、憎水性;聚乙烯的无毒性三、塑料的组成合成树脂、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固化剂和其他成分聚乙烯PE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聚丙烯PP注射成型制品产量最大常见的酸、碱有机溶剂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可用于食具。聚苯乙烯PS日用品和工业用品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聚氯乙烯PVC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PVC树脂的主要用途一般软制品薄膜涂层制品泡沫制品透明片材硬板和板材其它丝印油墨如何调色?全程为您解析经验之谈丝印油墨如何调色?调色有什么原则?原理又是什么呢?结合经验,注重原则,本文为你一一详细的为您解析油墨的配色。一、油墨调配原理在印刷工艺中,彩色复制的原稿种类繁多,所呈现的色彩也五彩缤纷,各不相同,仅用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来表现已远远不够,往往需要用原色油墨调配成其他颜色的油墨,或用原辅材料调配成不同粘稠度和色相的油墨,来适应印刷作业的要求。通常,我们把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色油墨和辅助材料按照不同比例的混合,改变其原有的物理特性,以适应印刷作业要求的工艺操作,称为油墨调配,简称调墨。色料三原色的品红色,其呈色是从白光中减去了绿光,反射出红光和蓝光,并在人眼的视网膜感色细胞上感觉到这两种色光混合的品红光的结果,所以品红色又称减绿色。其呈色关系式为:M=W-G=R+B。色料三原色的青色,其呈色是从白光中减去了红光,反射出绿光和蓝光,并在人眼视网膜上感色细胞感觉到这两种色光混合的青光的结果,所以青光又称减红色。其呈色关系式为:C=W-R=G+B。油墨调配是印刷工艺操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分为油墨色彩的色相调配和印刷适性调配。玛莱宝油墨的色相调配是建立在色料减色法原理的基础上的,它不仅仅是光学现象的表现,而且是色彩变化规律的体现。我们知道,所谓色料减色法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得到的一种颜色现象,其呈色效果是从复色的白光中减去一种单色光或几种单色光后的色光。凡是不能用其它颜色调配得到的颜色,称为原色。理想的每一种原色能减去白光中相应的1/3一种原色光,反射2/3两种原色光,色料原色就是两原色光混合的结果。如色料三原色的黄色料,其呈色是色料从白光中减去了蓝光,反射出红光和绿光,并在人眼视网膜的感色细胞上感觉到这两种色光混合的黄色的结果,所以黄色又称减蓝色,其呈色关系式为:Y=W-B=R+G。1、由二种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调配方法称为间色油墨的调配。间色也称二次色,其色相比原色暗。间色油墨的混合规律是:黄品红红+(W-G)(2W-G-B)品红青蓝(W-G)+(W-R)(2W-G-R)黄青绿(W-B)+(W-R)(2W-B-R)2、油墨中黄、品红、青三种色彩油墨为油墨的三原色,原则上通过不同比例的调配,可以得到不同色相颜色来满足印刷作业的需求。采用油墨三原色调配,根据色料减色法原理,有着以下的规律:当二种原色油墨混合时,若混合比例相当,则可以得到标准间色;若混合比例不相等,则得到各种不同色相的间色,其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一方。当二种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颜色中,加入白墨,色相变得明亮鲜艳;加入黑墨则变得深暗。当三种原色油墨混合时,若混合比例相等,则可以得到近似黑色;若混合比例不相等,则得到各种不同色相的间色或复色,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一方。当三种原色东洋油墨等量混合的颜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可以得到不同阶调的浅灰色墨。3、间色和复色不等量调配间色不等量的调配品红1黄1红,品红1黄3深黄,品红3黄1金红黄1青1绿,黄3青1翠绿,黄1青3墨绿,黄4青1苹果绿品红1青1蓝,品红1青3深蓝,品红3青1青莲复色不等量调配黄1品红1青1黑,黄1品红2青1棕红,黄1品红4青1红棕,黄1品红2青1橄榄绿,黄1品红1青4暗绿色。4、由两个间色或由三个原色等量调配得到的颜色方法称为复色油墨的调配。复色墨也称第三次色,其混合规律为:红绿黄灰(Y+M)+(Y+C)Y+K。黄灰色俗称古铜色。红蓝红灰(Y+M)+(M+C)M+K。红灰色俗称枣红色。蓝绿青灰(M+C)+(Y+C)C+K。青灰色俗称橄榄绿。二、油墨调配操作工艺过程1、分析色样色样分析是做好油墨调配的工作基础,是决定油墨调配是否正确的重要环节。所谓分析色样,是指对原稿标准色样进行色彩构成及特点分析,以便确定油墨调配所需油墨的色相、数量、比例以及各种辅助材料种类和比例。经过色样分析得出的结果,选用相适应的油墨就可以着手油墨配色。常用的油墨配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