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XX,广东省计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反映。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XX年9月23日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新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以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为重点,以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为抓手,充分激发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目标。1XX年目标。全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快渗透融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各领域互联网应用逐步普及,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互联网创业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全省建成互联网创新孵化基地5个,培育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超过1000家,建成互联网经济创新示范区5个,初步建成珠三角国家互联网自主创新示范区。互联网与产业加速融合。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发展,全省形成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4个,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互联网骨干企业达3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万亿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600亿元。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基本普及。全省网络购物普及率达68%。网络贷款总额超过3000亿元。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85%,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75%。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率达80%。22020年目标。全省经济社会互联网应用成效显著,成为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重要基地、网络民生应用服务示范区、网络创业创新集聚地。互联网创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建成互联网创新孵化基地10个,培育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超过XX家,建成互联网经济创新示范区8个,全面建成珠三角国家互联网自主创新示范区,互联网创业创新活力大幅提升。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全省互联网新业态集聚发展,形成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6个,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互联网骨干企业达1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8万亿元,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000亿元,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全面普及。全省网络购物普及率达73%。网络贷款总额超过8000亿元。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0%,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80%。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率达90%。二、重点行动互联网创业创新。1工作目标。到XX年底前,培育扶持新型互联网研发机构3家以上、重大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5个以上。到2020年底前,培育扶持新型互联网研发机构10家以上、重大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10个以上,互联网创业创新支撑体系基本健全。2重点任务。互联网创业。推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汕头、揭阳等市依托互联网产业优势,建设互联网创新园区和研究院,创建互联网经济创新示范区。发展众创空间、创业学院、创业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壮大创业导师队伍。利用高新区、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和前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孵化器、大型综合孵化器等互联网创业平台。支持建设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为创客提供工作场地、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硬件设备和团队运营、资金扶持、产品推广等项目孵化服务。发展互联网与实体相结合的众创金融平台,探索推出创业创新融资价格指数,为互联网项目提供网上融资支持。互联网创新。运用互联网加快产业集群、专业镇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实施互联网创新计划,扶持创新型企业、创业者、大学生开展产品、应用、模式创新。发展开源社区、社会实验室、创新工场等互联网创新平台。支持开发互联网APP新应用,创新购物、娱乐、旅游等网络消费模式,发展交通、连锁商业、居民缴费等移动支付应用,开展房屋短租、拼车、家政等共享经济业务。支持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南方基地、中国联通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广东分院建设。支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分院、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放实验室、检测认证、软硬件、工具等资源,支持创新企业和精英开展技术产品研发。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中心基础数据及系统建设,打造省互联网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发展互联网知识产权保险、拍卖、投融资等新业务。举办“互联网”博览会和互联网创新大赛,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互联网先进制造。1工作目标。到XX年底前,建成5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0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150家,省级以上互联网型工业设计中心达10个。到2020年底前,建成1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0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300家,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入应用。2重点任务。互联网工业设计。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互联网型工业设计中心,支持企业设立互联网型工业设计机构,发展工业设计资源网上共享、网络协同设计、众包设计、虚拟仿真、三维在线打印等互联网工业设计新技术、新模式。开展互联网工业设计创新示范试点。推动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开展新产品预售体验、消费行为分析,引导企业优化工业设计。支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3D打印创意社区,发展开源共享设计方案,探索个人工厂、社区工厂的商业化运作。举办工业互联网设计大赛和设计周活动,加强互联网工业设计与产业对接。互联网技术研发。打造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等网络化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培育发展粤东西北配套产业基地。加快研发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及相关传感、通信协议,突破新型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发展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器人、智能工程机械、无人飞行器、无人汽车、增材制造装备等高端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加快推进机械、家电、家具、医疗等产品智能化改造,发展具有智能感知、远程诊断、实时监控、在线处置等功能的网络化产品。开发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网络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生活机器人等互联网智能产品。引导电子信息、医疗设备等企业研发制造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腕带式心脏监测器等智慧型穿戴式产品。互联网生产制造。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重点在汽车、石化、家电、服装、家具等行业开展机器人应用,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培育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线上线下、柔性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用户消费需求的研发制造模式。建设“工业云”平台,开展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发展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提升、能耗优化、过程控制优化等智能决策与控制应用。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农药等行业智能检测监测体系建设,发展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互联网管理服务。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推动组织结构优化和业务流程再造,建设学习型、敏捷型、服务型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家电、服装、食品、家具等企业运用互联网平台建立O2O客户服务模式,开展网上功能体验、产品导购、维修保养、操作培训、意见反馈等售前售后服务。支持企业建立客户大数据库,开展用户消费行为分析,提升精准营销、精细服务水平。重点在汽车、石化、家电、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展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新一代商业智能应用试点,挖掘利用产品、运营和价值链等大数据,实现精准决策、管理与服务。互联网质量监督。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上质量溯源体系,逐步实现产品来源网上查证与去向追溯。加快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产品质量管理领域的深入应用,发展在线检测、在线诊断、在线控制和产品质量认证,提升质量精确管控水平。推动建设全省质量监管大数据信息平台和伤害监测与风险预警网络,运用互联网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开展质量信用信息在线发布、质量黑名单网上曝光、区域和行业质量安全网络预警,逐步建立电子商务产品标准网上明示、鉴证制度。加强互联网装备计量检测、智能制造产业计量和技术研究等实验室建设。运用微博、微信、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创新品牌建设理念,发展商标网络注册、品牌个性化设计、互联网口碑管理、品牌互动式宣传推广等新模式,提高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互联网现代农业。1工作目标。到XX年底前,创建12个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全省重点监管食品品种可追溯率达90%。到2020年底前,形成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全省重点监管食品品种可追溯率达95%。2重点任务。互联网农业生产。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县,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带动全省智能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加快智能传感器、卫星导航、地理空间系统等技术应用,增强对温湿度、光照、土壤等农业生产环境的精确监测能力,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智能化水平。研发制造农药喷洒无人机、智能拖拉机、自动插秧机、自动收割机等智能农业机械,发展自动灌溉、自动施肥、自动喷药等智能农业生产模式。建设具有信息服务、生产调度、经营管理、资源利用等功能的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国土、林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创新森林培育、森林碳汇、物种保护等工作模式,提升国土、林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广船舶自动识别、捕捞作业系统、鱼群探测、卫星导航等海洋渔业系统应用。互联网农产品流通。重点在省农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省级菜篮子基地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建设镇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发展生鲜速递、特产专卖等农产品定制开发和互联网直销运营模式。支持农业企业开办“农家网店”,发展特色农产品在线营销。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建立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开展粮食、食用油、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重点监管农产品电子追溯,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互联网现代金融。1工作目标。到XX年底前,培育互联网金融全牌照控股集团1家,支持1000个互联网创业创新项目实现网上融资和孵化发展。到2020年底前,培育互联网金融全牌照控股集团3家,支持XX个互联网创业创新项目实现网上融资和孵化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互联网融资生态圈。2重点任务。互联网金融服务。依托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发展P2P网络贷款、互联网支付、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支持传统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网络银行、网络借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网络消费信贷等金融新模式。推动我省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产品、技术、服务创新,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打造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培育发展互联网金融全牌照控股集团,形成引领全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领军力量。探索开展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化工作,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国际化发展。互联网股权众筹。积极争取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发展知识产权质押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