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XX,株洲中考题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对比1.事件简介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哥伦布远航美洲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在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后,又受西班牙国王的委派,于1493年9月、1498年3月、1502年5月,先后三次率领探险船队横渡大西洋,前往新大陆,他几乎走遍了加勒比海海域,并到达美洲大陆的南部。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2.动机对比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跃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然而众多叙述郑和下西洋的明代古籍基本上未提到追踪惠帝事,因此这应该不应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且在亚非各国访问期间,郑和广泛进行文化传播和贸易活动。由此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宣扬明朝国威2)拓展海外贸易3)寻找建文帝4)其他诸如文化传播,消灭海盗等据哥伦布航海日记序文记载:“前往上述印度等地,以便去了解那里的君主、臣民、乡土人情和一切其他事物,以及把那里的人转化为相信我主的教义。”另外就哥伦布个人而言,他认为通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通过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这也是他向各朝廷提出的方案。综上分析,哥伦布远航美洲的目的如下:1)开拓新的市场2)进行殖民活动3)开辟新的航道3.影响分析郑和与哥伦布的航行都发生在15世纪,前者在世纪初,后者在世纪末,从时间上看都属于世界大航海时代要调阅郑和航海档案而寻不得时,车驾郎中刘大夏说:“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说明郑和航海官员、将士众多,耗费巨大,而带回的珍宝、香料、布匹和珍禽奇兽则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此外还要负担护送各国使节往返中国的费用。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的终止正是源于这种“赔本生意”。永乐二十二年,洪熙皇帝即位,立即宣告“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一停六年,到宣德五年宣德帝下诏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1436年回国以后,再没有派大规模船队出样。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曾提问:为什么西方的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在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国在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矛头直指明朝海禁政策。故虽有海上丝绸之路,民间商船的贸易行为却少之又少,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来象是一个中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了少量黄金。但他所不知道的是,开辟的新航路使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欧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价格革命,使按传统方式征收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受到损失,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促进了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如果因1519年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埃尔南多科尔斯特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同样著名的远征而说1500-1520年这前二十年已进入探险者时期,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称其为征服者时期。埃尔南多征服古巴,弗朗西斯罗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激励着更多的其他征服者进入南、北美大陆的广大地区,寻找更多的战利品。西班牙帝国在南北美洲进行的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的金银,直接导致了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政治影响对比毋庸置疑郑和七下西洋达成了最初的目的宣扬国威,并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了广泛友好的外交关系。然而,郑和使团访问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南洋诸岛国,大都处于奴隶制或原始部落状态,往往一个城邦或一个部落即号称一国。在这种社会发展阶段上,其国家礼义刑法和文教的欠缺,习俗的落后和中国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如马欢记载爪哇“人吃食甚是秽恶,如蚂蚁及诸虫蚓之类,略以火烧微熟便吃,家畜之犬,与人同器而食,夜则共寝,略无忌惮”,“其国风土无日不杀人,甚可畏也。”其实明朝开国,朱元璋即已提出,在西北边境,因为和境外的部族靠得很近,历代以来,由于外族入侵,不断有战争发生,所以必须选将练兵,随时在这一带地区谨慎防守。而海外诸国,如果为患于中国,不可不讨伐,若对中国没有威胁,且不可随便用兵。在朱元璋看来,“诸蛮夷小国,越山阻海”不足为患。故在“祖训”中,朱元璋就已开列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勃泥等15国为“不征诸夷”。由于南洋国家社会发展程度过于落后,郑和下西洋之宣扬国威等目的并不十分有效,对当地政治制度影响不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新的场地,使得美洲从一个孤立隔绝的状态成为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欧洲的各类冒险者涌入南北美洲,在当地进行殖民活动,建立经济、社会秩序,使美洲从蛮荒之地成为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处于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资金以求发展。美洲的“发现”恰恰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殖民者通过种种卑劣手段攫取美洲大量财富。为了掠夺黄金和其他各种财富,他们对印第安人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当印第安人濒临灭绝之后,他们又变换方式,通过奴隶劳动来掠夺新大陆的富饶资源。殖民者把大量黄金、白银、珍珠以及玉米、可可和土豆等农产品源源运往欧洲。仅以金银为例,1521-1544年均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黄金达到2900公斤,白银万公斤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65%为西班牙所占有。据不完全统计,从美洲殖民制度的建立到殖民末期,西班牙从美洲掠夺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正式崛起。文化影响对比郑和下西洋涉及文化方面的影响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在亚非各国进行的文化传播,二是体现了当时航海技术的发展程度。据载,郑和在亚非各国访问时,“所至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俾天子生灵,旁达于无外”。努力向海外各国传播中国的文化礼仪、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提高其社会文明程度。所谓“颁中华正朔”,就是颁给明朝的历法,要求海外诸国承认中国为“正朔所在”,奉行明朝政府颁给他们的历法。有一本比较精确的历法,固然可以使不懂历法或历法落后的国家掌握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主要还在于使海外诸国借鉴和学习中国的政教礼俗和先进文化,改善其落后的生存状态,发展其社会文明。郑和使团向亚非各国宣敷文教,传播中国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中国与浡泥国友好关系的建立,便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永乐六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乃来中国访问,以地处“僻壤”,“诞被圣化”向明成祖表示:“天以覆我,地以载我,天子以义宁我。我长我幼,处有安居,食有知味,衣有宜服,利用备器,以资其生,强不敢凌弱,众不敢欺寡,非天子孰使之然也。”海外诸国为中华文明所吸引,各国都向往来中国访问,使中国与亚非诸国间的交往空前密切。据明实录记载,自洪武二年二月至正统十四年八月的八十年当中,亚非国家对华使节的派遣,共约694次之多。尽管这个数字还是不完全的,但从中也可想象当年各国使者纷至杳来,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盛况。哥伦布首次远航发现了磁偏差,初步测量了磁偏角。在此以前我国已发现了磁偏差。而哥伦布首次发现了由于航海者的位置变化进入西半球而出现的磁针偏西现象,并做了仔细的观察测量记录和初步的有实用意义的解释。因此,哥伦布首次远航在航海天文、地球物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历时220多天行程8000多海里的跨洋航行没损失一人,也创造了航海史上的一个新记录,标志着人类的航海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把大航海时代的近海靠陆的远洋航行推进到远离陆地跨洋航行的新阶段,并以实践证明了地圆说,为以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发现地球铺平了一段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哥伦布的首航在思想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哥伦布证实了确有传说中的黄金时代和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善良的野蛮人,这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和后来的启蒙运动都有所影响。托马斯莫尔和康帕内拉等思想的形成如果没有哥伦布首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后来在美洲考察的维斯普奇正是在那里找到乌托邦国的。乃至于自由主义鼻祖约翰洛克所著政府论中的一些观点都在为哥伦布在美洲的殖民辩护。对美洲理想化了的原始共产主义的描写正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发明。关于哥伦布首次远航导致的发现美洲,及其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已论述得很清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4.结束语东西方两种航海模式反映的两种历史发展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郑和船队的东方和平稳定开拓模式,通过郑和庞大船队的航海壮举和国际间和平交往时间以及东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文化观念的根基,造就了伟大航海家,和平外交家,海洋战略家郑和,同时也造就了伟大的郑和精神。这是郑和船队留给中国和世界的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西方航海开拓模式,则象征着暴力、掠夺与剥削。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当地人过着安静和谐的生活。但是在哥伦布登陆后的几十年,当地的人口和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摧残。1200万XX万原住民被杀,或者感染上从西班牙带来的致命疾病。当地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历史发展证明世界资本主义起源于掠夺和剥削,也发展与掠夺和剥削。它用资本把人铸造成只讲利益,只讲金钱的经济动物,正像哥伦布说的“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性。所以,虽然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不如哥伦布远航美洲,但是在今天的世界,我们更需要郑和的和平精神,亟需学习和发扬伟大的郑和精神,谱写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参考文献1王天有,徐凯,万明编.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吴象婴校订.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3张至善编译.哥伦布首航美洲-历史文献与现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本课主题:探究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的不同发展道路的深层次因素。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历史学家的讨论”意在提出问题,并提供了基本的、初步的材料,同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