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XX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原创】XX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第一章)XX-06-16社信基金XX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第一章:互联网金融的产生)编写人:沈虹杉,谭杨杨,吉宁,胡聪聪,刘辉成都社信财富股权投资基金中心CHENGDUSOCIALCREDITCAPITALEQUITYINVESTMENTFUNDCENTER,LLP二零一四年六月第一章: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二、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经济发展驱动传统金融的变革互联网技术普及奠定用户基础网络渠道的拓展降低成本、增加用户数量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刺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革命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利率管制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套利空间融资来源及经营地域限制倒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三、路径分析基于互联网平台虚拟渠道的建立与拓展信息处理技术扩展金融服务生产可能性边界获取金融牌照造成垄断效应与传统金融业务融合打造综合平台第一章: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为服务平台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如线上支付,线上资金筹集以及线上理财等金融服务。整个金融活动的开展、进行和完成均应以互联网为依托,有效突破了传统金融在时间、地域上的限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资源配置更加方便、快捷、透明、有效。金融的本质是货币的发行、资金的筹集、融通以及支付结算,因此互联网金融可以分为:筹集类、融通类、第三方支付以及货币类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的特点1、资源开放化基于互联网技术本身带来的开放性社会资源共享精神,所有使用网络的人都能因此不受限制的获得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因此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兼具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两个主要特点。资源开放化的互联网金融使用户获取资源信息的方式更加自由,同时拓展了互联网金融受众的有效边界。2、成本集约化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比最大的弱势在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互联网的开放和共享性,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被极大的削弱。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及交易等流程,减少传统中介的介入,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据证券时报网报道,阿里金融单笔小微信贷的操作成本为元,而银行的单笔信贷操作成本在XX元左右。阿里金融实现低信贷成本的原因在于“互联网微贷技术”,即用户的申贷、支用、还贷均可在网上完成,这极大地降低了成本。3、选择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不仅为传统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可供选择,这些金融产品有更具竞争力的收益率,更低的进入门槛,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在市场上自由选择合适的产品。优质金融产品的大量出现也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金融市场由资源垄断型市场逐渐转换为自由选择型市场。4、渠道自主化传统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有限,大多集中在银行、券商等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电商平台、第三方门户网站、社交网络平台等都可以成为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因此金融机构在渠道的选择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性。5、用户行为价值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行为不再只是行为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运用数据分析量化用户行为,了解用户群的特点,有效进行市场细分,可以定位用户的需求和偏好,进行精准营销,通过为企业节省巨额的营销和销售成本进而带来极其巨大的商业价值。6、行业风险扩大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降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普惠,但是这同时也加剧了该行业的风险。缺乏金融风险控制经验的非金融企业的大量涌入,加之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涉及客户数量多,一旦出现风控事故,极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风险迅速蔓延以至于造成群体性事件,最终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及关联经济体造成损失。7、营销网络化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式营销,金融产品多是虚拟产品,线上信息能帮助客户直观的了解产品讯息,所以这一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方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加之社会性网络服务的普及,微信、QQ、微博等社交网络对信息的病毒式传播,网络在金融营销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8、模式多样化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创新了许多商业模式,比如众筹模式、网上点对点贷款的P2P模式、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的货币基金销售模式,当然也有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模式。多样化的模式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活力与创新,但同时也给监管带来了困难。表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列表二、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经济发展驱动传统金融的变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就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年均GDP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XX年的2689元快速增长到XX年的2695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0倍有余。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XX年的%下降到XX年的35%,说明家庭必需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图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恩格尔系数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都表明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消费领域扩大,并开始由量向质的转变。消费水平的提高并没有降低中国居民的储蓄率,XX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为63%,虽然这一比例逐年下降,但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及居民保守的消费、投资习惯,居民储蓄率依然处于高水平。然而随着物价持续上涨,较低的银行存款利率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冲突使财富保值增值成为人民大众关心的首要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达到全国企业总数量的98%以上,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之企业间交易的愈加频繁,中小企业对资金融通的便捷性有着更急切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易的繁荣,财产性与非财产性收入增长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也为中小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基础,传统金融已无法满足居民及中小企业对高效、便捷金融服务的潜在需求。互联网技术普及奠定用户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XX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较XX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同时,中国5亿的手机网民规模说明了随着移动网络的大范围覆盖及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下降,手机的使用极大的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成为目前互联网用户增长的主要来源。截至XX年12月,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为%,全国开展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为%,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快速增长和互联网在企业商务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奠定了用户基础。图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XX-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报告摘要及目录互联网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互联网企业开始了向金融企业的渗透,从XX年6月天弘基金宣布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开始,整个市场开始惊叹。XX年6月13日,余额宝上线,到11月14日,余额宝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从0到1000亿元规模,仅仅历时5个月时间。金融企业也开始了主动的触网行动,在XX年的9月,华泰证券开始在全国实行网上开户,一律给予万分之三的佣金率。在11月,国金证券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腾讯网在证券在线开户和交易,在线金融产品销售等领域对国金进行支持。金融企业也貌似开始行动起来,开始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来优化自己的业务,提高效率。XX年是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并购等手段逐渐补齐自身短板,延续PC优势,完成了移动端的战略布局,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面临与互联网巨头的竞争,移动领域成为新的竞争战场。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进入21世纪,信息科技发展迅猛,以互联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创新呈现出深度融合、广泛应用和快速变化的特征,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方式,也同步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兴起。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等非银行机构加速向支付结算、信用中介等传统金融服务领域渗透,互联网金融的异质替代作用逐渐凸显,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面临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的有力挑战。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XX-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共十章。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以及国内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媒体提供的最新研究资料。本报告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对我国行业市场情况、技术现状、供需形势作了详尽研究,重点分析了国内外重点企业、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投资情况,报告还对互联网金融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互联网金融及相关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咨询热线:400-600-第一章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资总论第一节互联网金融相关概述一、报告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二、互联网金融两大产业板块三、互联网金融三大核心要素第二节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一、互联网金融行业资质壁垒二、互联网金融行业资金壁垒三、互联网金融行业技术壁垒四、互联网金融用户群体壁垒第三节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资效益分析一、互联网金融行业经济效益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社会效益第四节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机会分析第二章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环境分析一、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