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XX中国城市发展报告XX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一、引言著名经济学家Lucas12在其经典文献中指出,城市是增长的引擎。发生在城市环境下的“知识积累”将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有288个,这些城市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全国人口的30%,但创造了全国生产总值的62%。可以说,正是城市的繁荣发展为华夏民族的腾飞梦想插上了翅膀,从而铸就了中国经济社会三十五年的光辉历程。然而,和西方国家城市的概念不同,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行政区域不仅包括城市辖区,还包括周边的农村地区。3以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为例,XX年,石家庄行政管辖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028万,但其中只有28%的居民生活在市区。市区和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供给、居民收入等方面往往存在极大差异。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指标来看,XX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超过3: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市辖区存在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他们被计入当地“常住人口”,但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最普遍的问题是由于没有所在城市的户籍而无法享受与户籍挂钩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仅从社会保障这一点来说,数据显示,截至XX年9月,全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者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仅为%、%、%和%4。上述现象并非否定城市化进程,而是反映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关注的重大问题,城市化方式亟需转型。近年来,城市化成为社会和学界讨论的热点,特别是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诸多学者进行了阐释。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只有持续带来国民福利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等福利性安排惠及更多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趋于合理、城市环境不断改善,才能够实现城市走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报告通过构建一个涵盖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居民享有三个主要方面的城市科学发展评估体系,旨在评估中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经济可持续增长、公共服务供给、居民享有领域的发展差异,探究在城市化进程中,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财富的分配再到国民实际受益三个循序渐进的环节之间的协同关系,这有助于厘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政府缺位和错位的各种原因,进而对症下药,逐步实现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二、以人为本,评价城市发展状况“城市为人而发展”、“城市让生活美好”等等口号,在越来越多场合的出现,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共鸣,逐渐地、必然地成为社会的共识,转为人们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无论属于回归还是理想,都要求对城市的发展,更新和完善指导理念及相应的评价体系,将当前对城市物态形象疯狂的、几乎变态的追求和欣赏,更多地转向对人的生活和自身发展的真切关注,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为城市的发展观,形成新的、系统的发展评价指标,并构建相应的发展体制和路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从XX年开始,运用年度统计指标数据,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系统的城市评价体系,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评价城市发展得失,进行全新的尝试。连续3年的坚持与完善,使评价报告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获得好评的同时,许多人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完善性的批评和建议。在各界的热情支持、鼓励下,从XX年开始,我们在沿袭原有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分类体系,主要是从指标的逻辑关系上更加清晰人与城市的关系,以便在分类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完善判断和分析的方法,从年度指标的评价排序上更为清晰、更为直接地发现城市与人关系的趋势、特征和主要矛盾等。现有的城市统计指标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我们将这些指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要素效率、科技进步和外部性,总体是属于生产性指标;第二类是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反映政府投入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规模和范围,总体属于社会共享类的财富分配指标;第三类是居民实际享有水平,主要反映居民在城市发展中分享到的各项实惠和机会,总体属于城市发展成果最终由居民收获的个人受益类指标。本报告的评估对象是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其他250个地级市。限于篇幅,本报告仅给出35个主要城市的评估结果,其他地级市的评估结果在本书后面章节给出。同时为了便于研究比较,采用国务院提出的八区域划分,将35个城市划入八个区域,具体见表1-1。表1-1中国主要城市的区域划分区域代码区域城市1东北地区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2北部沿海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3东部沿海上海、南京、杭州、宁波4南部沿海福州、厦门、广州、深圳、海口5黄河中游地区西安、太原、郑州、呼和浩特6长江中游地区合肥、南昌、武汉、长沙7西南地区重庆、成都、贵阳、昆明、南宁8西北地区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这35个城市的主要统计资料由表1-2给出。可以看出,人口数超过1000万的特大型城市有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9个,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的大型城市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南昌、济南、青岛、郑州、长沙、南宁、昆明、西安17个,人口为150-500万的中型城市有太原、呼和浩特、厦门、海口、贵阳、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9个1。其中,人均GDP最高的是深圳,达到元/人,最低的是贵阳,仅为31712元/人,两城相差达倍;城市化率最高的是厦门、深圳、海口,达到100%,最低的是石家庄,仅为28%;建成区面积最大的是北京,达到123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上海,达到万人/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最小的是西宁,仅为7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密度最低的1关于城市规模的划分参考了迎接中国十亿城市大军.麦肯锡全球研究院.XX年3月。是乌鲁木齐,为7100人/平方公里。可见,中国的城市之间,无论是规模、人口密度,还是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表1-2XX年中国主要城市统计资料为获得量化的、时间和空间上可比的城市科学发展指数,需要对各原始指标进行标准化,具体方法由下面的公式给出:指标的赋权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应该采用相同权重还是不同权重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报告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均权方法,利用简单算术平均公式来计算每个子系统的指数以及最终的科学发展指数。三、城市科学发展评估的主要结果本报告用科学发展指数来刻画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由于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因此,这一指数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均具有可比性。表1-3报告了XX-XX年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科学发展指数。表1-4、表1-6、表1-8分别报告了代表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享有水平的三个分指数。主要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从总体趋势来看:XX-XX年,中国主要城市的科学发展指数均值从上升到,增长了20%。除合肥以外的所有城市的发展指数都在稳步上升,这表明中国主要大城市在发展方面总体而言是成功的。南昌、贵阳、西宁等欠发达城市的增幅超过了40%,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的上升则相对温和。唯一指数下降的城市是合肥,这也是受影响于XX年合肥进行的行政区划的调整,新增庐江县和巢湖市,致使相关指标受到拖累有所下降。从区域比较来看,科学发展指数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的大部分城市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黄河中游、西北、西南地区的所有城市发展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指数最高的厦门是发展指数最低的西宁的倍。近三年来,增长最快的是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城市的指数增幅达到30%,增幅较大的城市依次是西宁、贵阳、南昌,均超过了40%。表1-3中国主要城市的科学发展指数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考察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指数发现:经济发展指数最高的城市是宁波,其次是深圳和厦门;经济发展指数最低的城市是重庆、贵阳。表1-5列出了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子系统的各分项得分,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总水平,即人均GDP的高低以及科技先进性的差异可以解释经济发展指数差异的大部分。比较近3年的增幅,西南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改善显著,特别是重庆、贵州以及南宁三个城市,分别增长了58%、46%、46%。究其原因,人均GDP的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三废”排放大幅下降,是城市经济发展指数提升的重要原因。相比较而言,沿海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特别是南部沿海,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4中国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数表1-5XX年代表性城市的经济发展子系统得分主要城市公共服务指数的变化趋势考察反映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分指数发现:厦门市公共服务指数高达,北京亦达到,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石家庄、南宁,这一指数值则只有。表1-7列出了这些城市公共服务子系统的各分项得分,可以看出,公共服务水平区际不均等现象非常突出。城市间公用服务指数的差异主要由财政公共投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巨大差异导致。比较近3年的增幅,重庆、南宁等西南地区城市以及海口、福州等南部沿海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政府财政公共支出的大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郑州、乌鲁木齐两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指数小幅下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增加速度不及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幅度,从而使得公共项目人均占有水平下降。表1-6中国主要城市的公共服务指数表1-7XX年代表性城市的公共服务子系统得分主要城市居民享有指数的变化趋势考察反映城市居民享有水平的分指数:居民享有指数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其次是厦门;居民享有指数最低的城市是西宁,其次是合肥。表1-9列出了这些城市居民享有水平子系统的各分项得分,居民享有水平较高的城市,无论收入、就业,还是生活环境、消费水平都显著高于居民享有水平较低的城市。比较近3年的增幅,西南地区城市的居民享有改善最为显著,沿海城市的改善相对缓和。居民享有指数增幅较大的城市有南昌、西宁、昆明。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提升是这些城市居民享有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XX年,合肥市的居民享有指数相比XX年下降了17%,分析发现,居住环境恶化、失业率上升是主要的原因。表1-8中国主要城市的居民实际享有水平指数表1-9XX年代表性城市的居民享有子系统得分四、城市化与城市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报告利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来研究城市化和城市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以下三种因素:驱动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因素。毋庸置疑,人口是城市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此外,人均GDP能够很大程度地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情况。我们选择了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宽带覆盖率、人均卫生医疗支出、人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人均道路面积、人均绿地面积7个公共服务领域的指标分别反映地方政府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城市化带来的国民福利变化。我们选择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比这两个体现居民福利的代表性指标。表1-10相关性分析的结果首先,代表城市规模的人口数量指标与部分公共服务指标以及城镇居民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人均GDP与所有的公共服务指标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