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XX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报告附件:XX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论文撰稿须知1著作权。作者投稿年会意味着作者认可以下有关著作权的规定,敬请作者留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所发作品享有中文专有出版权,包括海内外简繁体版本印刷出版权和电子出版权。作者向学会投稿期间不得事先或同时向其它出版物、会议或论文竞赛投寄相同或相似内容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各类基金资助项目、获奖项目请在来稿时以脚注方式注明,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学会对来稿保留修改权,有特殊要求者请事先声明。2稿件的技术要求:选题需围绕年会主题及参考议题。请在文章的标题下方标注选题领域。学会秘书处不对论文本身进行编辑,请作者严格执行以下论文文字格式要求:全文字数控制在8000字以内,采用MicrosoftWord软件通栏排版。页面尺寸为A4,边界按MicrosoftWord缺省值设定。文章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版;空两行为作者姓名,五号黑体,居中排板。空两行为文章摘要和关键词,小五号楷体,左齐,首行空两格。摘要需概括文章的主要学术观点,应包括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法、创新点以及主要结论,避免空话、套话,300500字;关键词3-7个,要选择最具有检索意义的术语,首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和建设汉语叙词表中使用的术语,词义应尽可能与文章的具体范畴相对应,避免使用上位词或下位词,一般为名词或词组,不得以短句作为关键词。空两行为正文,五号宋体,左齐,首行空两格,倍行距。文稿采用层次标题形式,即1、?,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左齐;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三级标题采用小四号楷体;四级标题同正文。正文后附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两字和“参考文献”四字居中排;注释和参考文献用小五号楷体,左齐,首行空两格,倍行距。3其他事项:限于人力和财力,来稿一律不退,敬请作者自留底稿。学会秘书处将在收到稿件后回复作者,作者请勿重复发送稿件,稿件发出一周内未收到回复者请与秘书处电话联系确认。文章中请勿出现作者个人信息。XX城市规划年会主题解读传承与变革昨日,XX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主题确定,为“新常态:传承与变革”。附带主题宣布,有一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的主题解读,原文摘录如下:非常感谢学会的学术工作委员会,给今年的年会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目前我们面临很多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新的威胁,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创新的思路。我个人总结出我们现在面临着五个方面很大的变化。第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城镇化,超过了53%的城镇化水平让我们大部分的居民开始生活在城市里面,所以我们不再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国,而是一个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对这一点的认识,我们显然还不够,重视也不够。第二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我们整个全球化的程度已经是前所未有,中国的经济乃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非常深度的融入到整个全球的过程当中。面对这一点,我们也缺少足够的准备。第三个很大的变化我认为是我们经济的增速,我们经济总体量相对还比较小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有两位数的增速,现在已经回落到不到8%,那么未来有可能还会再继续回落,这么一种增速的放缓但是体量的放大,怎么做好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个新的问题。第四个方面我认为是信息化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甚至我们整个的行政管理,以及我们学科的发展,都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和契机。第五点我认为是我们学科,过去是建筑学下面的二级学科,现在是独立的一级学科,能不能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学科的体系来承担历史责任,确实是我们这个领域所有的从业者、所有的专家学者以及每一个规划师,都要思考的一个话题。因此今年年会的主题,对我们来说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有很多需要传承的一些传统。但另外一方面来讲,面对我前面讲的这几个方面的变化,我认为需要冷静的思考,需要一些新的思路,需要变革,需要创新。首先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认识变化。第一个,对城市怎么看。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城市里面,但是城市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缺少一些最本质性的认识。比如说过去我们一直觉得城市就是一个生产基地,提供各种各样的工业品、消费品。先生产,后生活,有了生产再来配套生活。布局也是非常重视我们的产业区,从过去的工业区到各种各样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始终是我们重视的一个重点,因为我们一直把城市作为一个生产机器,作为一个经济的引擎。这一点在今天来看,显然需要重新思考。我认为今天来看城市,除了他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品、大量的消费品以外,很重要的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他是我们最主要的消费市场,随着我们整个的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相当重要的驱动力来讲,城市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产品,很重要的是创造各种消费的机会,提供各种消费的场所,而且我们城市居民也是提供了各种消费的需求。所以如何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待城市,可能需要我们对他有一个重新的定位,对城市来讲,另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城市的创新的作用,可能必须要有有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当中,特别是增速放缓以后,我们各种要素资源所起到的驱动作用,其实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劳动力,我们缺少这种廉价的优势;市场,我们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压力。我们的资金、资本,面临着如何去寻找更富有效益的空间,所以消费自然而然成为我们今天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一个驱动力。我们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城市里面,我们城市总体的消费水平是乡村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所以如何把这一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来认真的研究,或者说我们如何研究城市在消费这个领域的作用,不仅仅是人群的消费作用,更重要的是城市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消费的场所,消费的空间,可能是我们下一步城市规划工作者都必须要很好的充分认识的。城市是一个社会有机体,我们过去都把城市作为一个静态的一个死的东西来看,其实不是,城市是有活力的,城市是有生命的,城市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城市本身有他24小时的节奏。所以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特别是在今天来说,如何来研究城市社会的和谐,社会的融合,如何来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来研究我们的城市工作,来对待我们城市中每一个个体,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所以说,怎么认识城市,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学科,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工作思路。我认为如果要讲变革,第一条,基本的思路是我们对待城市问题的认识,怎么看待城市。第二个,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规划。规划究竟是什么,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规划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我认为这块地适合做工业用地就作为工业了。我认为这适合作为住宅,那么就进行住宅开发。相应的我认为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设施,都是规划说了算。未来是不是这样?我觉得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随着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逐步的建立、逐步的完善,随着我们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逐步的担当起决定性的作用,怎么定位规划的角色,的确需要我们来重新思考。最基本的我认为起码不再是规划来直接说土地资源应该怎么样配置,规划更多的可能会转向一种资源配置的平台。一方面要考虑市场规律,要让土地实现他最好最高的利用,另外一方面,又不能让市场来破坏了公平,来伤害了我们的弱势群体。所以规划还要扮演着一个维护社会公平、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的角色。再有一点来讲,我们今天已经面临着一个资源枯竭,环境难以为继的状况,可以说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规划的作用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底线思维,需要我们来对资源环境问题、对社会公平问题、对基础公共设施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且需要我们对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性、策略性思考。至于说微观领域里面资源的配置,应该更多的交给市场去做,交给企业去做,而不是由政府或者由我们的规划师来直接完成。所以规划角色的变化也会带来我们整个工作思路或者我们学科本身发展的一系列战略调整。我认为变革,除了这两方面基本定位变化以外,需要一些基本的思考。一个思考就是,我们目前面临什么样的主要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整个的城市规划、城乡规划事业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更好的发挥他的作用,需要我们有一个新的思路。所以创新工作思路,是我们在今天来讲必须要严肃对待、列入议事日程的一个重要话题。回顾过去我们几十年的发展,成就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正像很多形而上的领域、其他领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社会领域、在行政管理、在其他的方面,我们可能滞后于整个经济领域的发展。所以规划如何更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新的思路,尤其需要一些策略性的总体谋划的思路。第二个方面,我们的工作思路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目前来讲他还缺少一个全局的、比较全面的、完善的学科体系,也缺少一个良性的行业工作和学科的互动的机制。学科本身来讲,在技术方法上也还是处于相对比较原始的一些定性分析,或者说主观判断、经验判断为主的阶段。所以从学科,从学术,从技术,从方法的角度,我们都需要有很多新的创新思路。我们对乡村问题,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我们对怎么来应对各种社会的诉求,或者说各种社会问题,我们缺少研究的积淀,对于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如何应用好各种科学的研究的范式,我们还没有经验。怎么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国际的话语权,也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努力。所以在今天,讨论如何传承,如何变革的话题,其实是有非常大的学术空间,而且也需要我们整个城乡规划行业以及我们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大家共同来投入。因为毕竟我们已经跨入到一个城市的时代,而且我们现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这种配置方式受到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变革的思路,创新的思维,尤其是要有平台的意识,要有底线思维,同时要有变革的勇气。XX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学术论文撰稿须知1著作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对所发作品享有中文专有出版权,包括海内外简繁体版本印刷出版权和电子出版权。作者向学委会投稿期间不得事先或同时向其它出版物、会议或论文竞赛投寄相同或相似内容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各类基金资助项目、获奖项目请在来稿时以脚注方式注明,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学委会对来稿保留修改权,有特殊要求者请事先声明。2稿件的技术要求:选题需围绕年会主题及参考议题。请在文章的标题下方标注选题领域。学委会秘书处不对论文本身进行编辑,请作者严格执行以下论文文字格式要求:全文字数控制在8000字以内,采用MicrosoftWord软件通栏排版。页面尺寸为A4,边界按MicrosoftWord缺省值设定。文章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版;空两行为作者姓名,五号黑体,居中排板。空两行为文章摘要和关键词,小五号楷体,左齐,首行空两格。摘要需概括文章的主要学术观点,应包括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法、创新点以及主要结论,避免空话、套话,300500字;关键词3-7个,要选择最具有检索意义的术语,首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和建设汉语叙词表中使用的术语,词义应尽可能与文章的具体范畴相对应,避免使用上位词或下位词,一般为名词或词组,不得以短句作为关键词。空两行为正文,五号宋体,左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