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1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5页 / 共61页
第6页 / 共61页
第7页 / 共61页
第8页 / 共61页
第9页 / 共61页
第1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讲高考历史思想文化部分,教师:李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史部分,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分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1、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井田制的崩溃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周王室衰微,原有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渐趋崩溃,同时“士“阶层的崛起,他们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并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3、思想文化: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社会上出现了儒、墨、法、道等各派思想。,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2 、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意义,诸子百家的历史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化整合,中国古代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4、古代统治者实际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思想。,一、前秦儒家思想特点 1、具体化,没有抽象的理论基础;2、具有理想化色彩:大多关于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二、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使儒家思想宗教化。2、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上升;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三、程朱理学的特点 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 ,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考点2:儒家思想的演变,考点3: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1李贽的思想主张:(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 离经叛道”的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如抨击男尊女卑,高度评价商鞅、吴起改革家,认为农民起义是贪暴的统治者逼出来的。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的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批判“君为臣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1.进步性: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2. 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思想评价:,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春战,西汉,两宋明清,近代,现代,理论初成,正统确立,发展极端,地位动摇,批判继承,儒家思想发展轨迹,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1.孔子 -创始人,主要观点:,提出仁,(核心),主张礼,贵贱有序,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刑杀,(保守),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2.孟子,主要观点:,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与民土地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董仲舒,主要观点,天人感应,独尊儒术,君权神授,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核心),4.宋代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集大成者:,南宋朱熹,主要观点:,提出“理” 与“气”,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实质:,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7.维新变法时期, 儒家思想出新意,6.太平天国三结合,(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康: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变法制造依据),8.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直接原因:,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口号:,打倒孔家店,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思考?,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1、“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2、“仁”、“仁政”民本等观点,有利于关注民生,保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3、“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4、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对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思考?,5、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己安人”、“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等道德原则对于人格健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富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规范当前商业活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战国时期受冷落 秦朝遭受压制 西汉时期独尊 魏晋南北朝:危机 宋明时期:理学是儒学主流,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清:遭到批判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概括儒家思想的变迁,知识整合,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国古代史部分,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侯纸”,向东:朝鲜、日本 向西:西亚、欧洲,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鱼,南宋:指南鱼、 指南龟,12C末13C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13C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及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 (毕升),向东:朝鲜、日本 向西:埃及、欧洲,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考点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最早的是?,结合图片概括汉字演变的趋势和特点,考点2 汉字演变的趋势,1总趋势是有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到小篆)、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汉朝以后楷书占据正统地位。 3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辅助性的字体,例如在隶楷阶段,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1、(2009上海模拟)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 )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 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孔子 提倡君子佩玉,是因为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 点,这与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规范有吻合之处。 故应选B。,2. (2008上海)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解析:看题设中有关键词,“以法为教”很明显是法家的思想故选D,3、(2006年上海)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解析:重视民众,民贵君轻的思想来自于孟子,此题属于基础题,4、(2004年上海)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5、四位同学讨论腐败问题: 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水平提高了,腐败 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 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 败。” 老师:“你们四个人的说法刚好和先秦时期儒家、 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相吻合。” 你认为上述四人中,谁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墨家主张“尚贤”,即推荐平民中有才能的人为官;法家主张“法治”;即严格依照法令治理国家;儒家主张“仁”和“仁政”,注重道德和礼仪的教化作用。因此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体现了道家、法家、儒家和墨家的主张。 答案 C,(2008年上海)16.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8分)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 答案提示:(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 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1、 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君主立宪,三世说,把社会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梁启超(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严复批判君权论,用民权否定君权,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主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 2)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人民的觉醒 (3)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刊 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