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XX年西城区确定的优质高中14所,招生计划约4400人,北京市西城区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测验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之。?故以亲屏周。”“”中应为A.禅让B.世袭C.封建D.宗法2.“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A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B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C北魏均田制推动了农民垦荒D魏晋时期曲辕犁还没有出现4.“盛唐、中唐以后,传奇小说也成为文学的新品种,红拂小玉、太真莺莺、昆仑奴、聂隐娘,以至南柯黄粱?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出现此现象的相关因素有城市经济的发展佛教、道教的广泛传播开放的社会环境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A.B.C.D.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的措施是A青苗法B平籴法C保甲法D市易法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晚明是“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能为其提供佐证的是A.朱熹的“格物致知”B.王阳明的“致良知”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D.王夫之的唯物思想7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中国古代的农书基本都记述了主要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这可以佐证科研方法注重实验观察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科技成果多源于经验总结A.B.C.D.8.中国古代“在最高专制权力中心的边上,总是会不断产生新的权力机构”。以下与此观点相符的机构是A.汉朝的丞相B.宋朝的中书门下C.元朝的中书省D.清朝的军机处9管子治国中写道:“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后面的文句应是A“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B“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C“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D“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10.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促成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包括世卿世禄制科举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A.B.C.D.11使“中外关系由天朝时代转入了条约时代”的是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曾国藩在1860-1865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并指挥浙江军务,掌管四个最富庶而重要的省份。这一任命A.推进了北洋水师的建设B.是为了阻止太平天国军队北伐C.抵制了英法的军事侵略D.有利于第一批民族企业的产生13.清光绪年间,政府的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是支出更大。导致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战争军费消耗大需支付巨额赔款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投资“新政”费用多A.B.C.D.14.右图显示的是1894年、1914年中外资本在新式交通业和工业两大领域的投资总额和比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外国垄断交通运输B.列强资本输出增加C.民族工业逐步萎缩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15.“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这段话的主旨是A.中体西用B.托古改制C.民主共和D.全盘西化16.下表有关1905年历史事件的表述,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学说。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一学说A.强调国民素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B.形成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来开启民智D.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18.近代某时期,天安门前的游行队伍中打出一副醒目的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该场景应出现在A义和团运动期间B.辛亥革命期间C.五四运动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19.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在处誓师北伐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处建立C孙中山在处颁布临时约法D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从迁到处20.“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据此,中共中央决定A.发动秋收起义B.红军继续北上C.发起平型关战役D.挺进大别山21.蒋介石曾发表公告说:“此乃初步之胜利,不过聊慰八个月来全国之期望,稍弭我民族所受之忧患与痛苦。”“此”事指A.百团大战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远征军入缅22.下列文献中,首先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是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论联合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初,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A.中国建交的重点是西方国家B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已破产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D.中国外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4某年,我国正式通过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即“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这一年应该是A.1956年B.1961年C.1984年D.1990年25“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三角”分别指A.中国、美国、苏联B.中国、美国、台湾C.美国、日本、西欧D.美国、日本、中国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说明A.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B.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27.“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段报告应该出自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28.以下为不同年代人民日报国庆头版上的部分标题。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叶剑英委员长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A.B.C.D.29在希腊哲学史上,首次将“关注的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的是A.泰勒斯B.智者学派C.苏格拉底D.柏拉图30.“梭伦的改革虽然很受欢迎,但没有解决雅典的问题。”改革后,雅典的现状是财产等级制使平民无法广泛参政贵族继续拥有世袭土地的特权陶片放逐法造成民主的过于泛滥部分公民无法获得“观剧津贴”A.B.C.D.31.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B.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C.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权利D.应隶属于万民法的范畴32.十日谈与红楼梦的共同点是A.产生于17世纪的巨著B.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批判C.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D.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33“它意味着人人都应有同样的自由,根据他们自己良知所指示的方式来信仰上帝如果良知不让他们这样做的话,他们还根本有不信神的自由。”这说明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A.确立了信仰自由的原则B.确立了无神论的思想体系C.涌现出大量的新教教派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34中国古代曾出现内阁,近代英国形成内阁制。二者都A.对君权构成了有效的制约B.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C.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D.标志着政治体制的根本变化35“那时,没有疾病;他们的骨头没有酸疼;那时他们没有发烧;那时他们没有天花;那时他们没有胸疼;那时他们没有腹痛;那时他们没有肺痨;那时他们没有头疼。?可是那些外来者来了,令一切全然改变。”文中的“他们”、“那时”、“外来者”最有可能是A.印第安人“地理大发现”以前西班牙人B.中国人鸦片战争以前英国人C.日本人“黑船事件”以前美国人D.埃及人拿破仑入侵以前法国人36.一位西方思想家认为,必须要“放弃我们对公认意见的认同”,无论这种意见出自“朋友、同党、邻居,还是举国一致的声音”,否则将“陷于愚昧或谬误”。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是A.“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B.“相信少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C.“真正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37.“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A.联邦制B.共和制C.两党制D.总统制38.1791年,奥兰坡德戈兹女士发表了妇女和女性公民权宣言,直接对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提出质疑,因为宣言只把公民资格给予了男性。后来她被指控叛国,于1793年10月3日被送上断头台。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以“雾月政变”的发生为时代背景人权宣言具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可用于研究“政治革命与女权运动”女性在革命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ABCD39下列图表分别为19291940年的美国失业率和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它们反映了A.失业率与美国的工业状况完全一致B.美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北京市西城区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测验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之。?故以亲屏周。”“”中应为A.禅让B.世袭C.封建D.宗法2.“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A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B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C北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