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XX必修一,历史材料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考点】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解析】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是属于分封制的内容,但和题目联系不是太紧密,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不能全面反映题中的信息,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体现了分封是国家的意志,故D项是最佳选项。【答案】D项3分,A、C项1分,B项0分3“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象宫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汉字的起源演变甲骨文【解析】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青铜兵器与宗的含义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B项错误;?宗?,是一个会意字,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在甲骨文中?之形,则?像宫室屋宇?表示祖先牌位,故C项正确;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才有了皇帝宝座,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D项错误。【答案】C4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解析】材料一提到西周时期的?天?,古希腊的主神宙斯,罗马的众神,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周王认为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古希腊认为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古罗马认为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西周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反映出各文明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答案】共同: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行政区划演变【解析】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均为县,其他层级均有变动,故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表可知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有一级到二级甚至降到三级,因此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州到路再演进为省,省残留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痕迹,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各朝代均为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3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问题: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考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解析】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即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臵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答案】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中央集权体制其他答案: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解析】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式,君权转移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手中,君主专制没有被颠覆,故A项错误;宦官的专权与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表面上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但两千多年中无法杜绝,根源在于君权至上,君权缺乏监督控制,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强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B3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解析】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属于中央权力机构,与题干地方制度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属于经济信息与题干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行政区划演变【解析】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均为县,其他层级均有变动,故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表可知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有一级到二级甚至降到三级,因此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州到路再演进为省,省残留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痕迹,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各朝代均为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5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门阀制度【解析】材料主要论及是择婿选定标准,不能说明女子地位低下,故A项错误;材料中?太尉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遍观子弟,以图被选?说明当时婚姻的选择是以门第为标准,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权势官宦家族选择女婿都是以选择男方为主,这里没有体现其独特的一面,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大臣拉帮结派?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6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天文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宰相制度;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城市的繁荣【解析】授时历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整体水平,故A项错误;西游记只是明代文学成就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明代文学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C项正确;扬州只是南宋城市之一,扬州城市繁荣不能代表南宋整个城市化水平,故D项错误。【答案】C7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科举制【解析】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扩大官吏来源,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故B项错误;材料中?分科考试、差额录取?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C项正确;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D项错误。【答案】C8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