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内部控制读书报告读书笔记企业内部控制基范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其中控制环境是重要基础,各要素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风险评估是重要环节,设计控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控制活动是重要手段,信息沟通是重要条件,风险管理和控制活动必须借助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是重要保证,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必须受到有效监控。XX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基本规范将于XX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根据这一基本规范,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此次基本规范的印发,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据财政部会计司介绍,该基本规范一大突破是科学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基本规范强调,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该基本规范还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提出了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要素,即构建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此外,该基本规范还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硕士研究生内部控制读书笔记专业审计学班级研究生1402班学号GXX02042姓名史亚丽XX年11月12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本文以XX年8月至XX年8月共779家披露重大缺陷(materialweaknesses)的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规模较小、上市年限较短、财务状况不佳、经营业务复杂、成长迅速,或经历重组。存在公司层面内部控制问题(entity-widecontrolproblems)的公司,规模更小、上市年限更短、财务状况更差存在会计层面内部控制问题(account-specificproblems)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但是经营业务较为复杂、多元化程度高,以及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更迅速。这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因素不同,表明每个公司都面临着独特的内部控制问题。一、重大缺陷的分类本文试图探索不同类型的重大缺陷的影响因素是否不同。已有的分类模式有两种,一是基于内部控制问题的严重性;二是基于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二、本文的回归模型Prob的公司表现为投资不足。更重要的是,发现这些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后,投资效率显著提升。作者提出两组假设:H1a:存在融资约束的ICW公司在披露ICW的前一年更可能投资不足。H2b:不存在融资约束的ICW公司在披露ICW的年前一年更可能投资过度。H2a:存在融资约束的ICW公司在披露ICW后的年度较少发生投资不足。H2b:不存在融资约束的ICW公司在披露ICW后的年度较少发生投资过度。样本选择本文的研究以XX-XX年首次披露重大ICW的公司为样本,样本来自AuditAnalytics数据库,不包括XX年和XX年是因为这两年鲜有ICW的披露,并剔除了根据20-F1,和10-K/QSB进行披露的外国公司和小公司,将数据与Compustat用CIK标识符合并后,获得了XX-XX年在10-K和10-Q表格中首次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1696家公司样本。本文运用两种不用的方式选择内部控制有效的控制样本。第一张是混合样本,第二种样本选择方式是根据模型的倾向得分配比法。对ICW公司和控制公司在T-1年、T+l年和T+2年的分级检验显示,T-1年,混合样本检验支持Hlb,但不支持H1a。混合幸存样本均不支持H1a和H1b;T+l年和T+2年混合样本和混合幸存样本的检验均支持H2b,但不支持H2a.回归分析结果1、基于混合样本T-1年度特定条件下的非效率投资检验在给定公司可获得融资条件下,这些不利的影响表现为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并且在经济上和统计上两者都是显著的。在考虑盈余质量和各种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后,其结果仍然稳健,2、基于混合样本的披露ICW后非效率投资变化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ICW公司在披露ICW前年的非效率投资,在披露ICW后消失了,支持H1a、H2a、H1b和H2b。混合样本的分析中,投资过度在首次披露后的第一年完全消失了,而投资不足直到第二年统计上才变得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减少投资过度比减少投资不足更容易,因为后者需要筹集额外的资金。本文还进行了补充分析,结果均支持作者的实证发现。结论本文分折了公司前次披露ICW前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在首次披露ICW的前一年,相对于控制公司,当运营环境更易于投资过度(投资不足)时,ICW公司会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然而,这些非效率投资在披露重大缺陷后的第二年就消失了。本文的发现支持了作者关于无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会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的假设。披露ICW会导致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加强监管、,并提升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这些变化缓解了代理问题,例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提升了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通过检验披露ICW环境下投资效率的变化,本文为财务报告质量和投资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监管制度比较本文分析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利用根据SOX302条款和SOX404条款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会计经验、财务报告监管经验和董事会强度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显著负相关。但这种关系仅在SOX404条款的样本组中存在,在SOX302条款的样本组中没有这种关系。本文还发现,内控缺陷的披露和指定没有会计经验的财务专家或多元化财务专家相关。本文认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内控质量相关,然而,这种关系只在更为严格的SOX404条款下存在。研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两个分:第一,分析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第二,探讨在SOX302条款和要求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但是SOX404条款比SOX302条款更加严格,其要求审计师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样本选择本文的样本来源于AuditAnalytics数据库,共获得自XX年11月至XX年5月共10568个公司年度关系值。在回归模型中引入因变量、虚拟变量等。实证结果描述性统计本文按照加速申报公司和非加速申报公司,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加速申报公司审计委员会规模更大、开会次数更多、拥有财务报告专家和会计专家比例更高。回归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拥有更多的会计经验或者财务报告监督经验的专家,财务报告的质量越高,越少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依赖于监管制度,而不是加速申报公司或非加速申报公司的其他因素。本文还做了一些补充检验,对实证结果没有产生影响。结论本文分析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利用根据SOX302条款和SOX404条款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会计经验和财务报告监管经验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显著负相关。但这种关系仅在SOX404条款的样本组中存在,在SOX302条款的样本组不存在这种关系。这表明公司治理轵和内部控制质量在不同制度背景下的关系并不相同。本文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局限:第一,仅测试实施SOX404条款后两年的样本,样本期间较短;第二,仍然避免不厂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离职审计合伙人供职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缺陷本文研究了根据SOX404条款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委员会委员具有审计合伙人工作背景之间的关系,该合伙人背景分为与公司外部审计师有关联和没有关联两类。本文发现,有关联合伙人和无关联合伙人在审计委员会任职都与内部控制缺陷负相关,这个结果表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关于针对有关联的合伙人三年“冷却期”的规定是否恰当值得进一步的讨论。进一步检验表明当有情况显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有关联的合伙人不允许管理层回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并且有关联的合伙人在审计委员会任职与经绩效调整的可操纵应计成反比。总的来说,本文的发现可以解释为:有离职审计合伙人在审计委员会(无论是否与外部审计师有关联)任职对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监督更有效。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有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和无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供职于审计委员会是否会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无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是指该董事此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但该事务所当前或过去并不负责公司的外部审计,无关联离职审计合伙人不存在监管部门担心的独立性受到威胁的情况;有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是指,该董事以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且该事务所当前或过去曾经负责公司的外部审计。有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成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其有效监督内部控的效果取决于他们的经验和知识能否超过其关联性对审计委员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无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贡献,并以此作为参照,这一设计非常巧妙地剔除了独立性的影吓,保留了离职审计合伙人的其他特征。然后,本文检验如果是有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受独立性的影响,结论是否不同。本文预期,第一,无关联审计合伙人供职于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缺缺陷负相关;第二,一是有关联审计合伙人供职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缺陷没有相关性;二是监管人员担心独立性威胁意味着两者应该正相关;三是有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多年来积攒的针对客户和非针对客户的专业性和经验意味着两者应该负相关。本文内部控制缺陷数据来源于AuditAnalytis数据库,审计委员会数据来源于BoardAnalyst数据库,其他财务数据来源于Compustat数据库。剔除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225个。本文的研究发现,如果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中有曾经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的工作背景,那么其无论是否与公司的外审有关联,在监督过程中都能更好地了解内部控制缺陷,并且能更好地指出这些缺陷。同时,本文也发现有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在三年“冷却期”期间或之后任职于审计委员会均与内部控制缺陷负相关。两个关键的补充测验说明,有关联的离职审计合伙人没有协助管理层隐瞒内部控制缺陷,并且有关联的合伙人与经绩效调整的可操纵应计成负相关关系。本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