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中期自评报告课题研究中期自评报告海原三中马志兰海原三中申报的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自批准立项至今已经历了两年的研究历程,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实践,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研究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效。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反思两年来,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检验,此课题研究对改进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研究教学的能力,加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课题研究意义深远。二、基于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反思课题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课题研究以探索品德教学中初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的策略为主要内容,按照预定研究思路进行了教学调研和课堂观察,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所产生的积极的、消极的影响;以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就分析、把握教材、活动目标制定、活动内容选择等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指导;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生活动有效指导策略;课题研究与专题教研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研讨交流,总结调动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不断验证完善,形成成果。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附之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在行动研究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的活动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重行动研究的交流与反思,通过案例研究、案例反思,不断总结方法,不断验证完善。实践证明,预设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科学可行。三、基于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结果反思课题批准立项后,及时成立了课题组,并认真研究分析,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撰写开题报告,隆重召开了开题论证会,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在实施阶段,各项研究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及时总结经验,了解和掌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找准研究的切入点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立足教学实践,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一是校本研究,课堂实践。校本研究是课题研究得以落实的有效途径。我们把此课题研究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本着教学即研究的校本研究思路,由教科室牵头,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采取理论学习、研究教材、设计教学、课堂实践、总结交流的方法,将课题研究任务落实到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之中。教科室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共同研读教材,进行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开展教学评比,进行教学观摩;学期末进行总结反思,经验交流。教师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切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二是集中教研,共同探讨。开展集中教研是落实好本课题研究的又一有效做法。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及时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和活动安排,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以专题为研究内容,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理论探讨、课例研究、专题讲座等课题研究活动。三是搭建平台,交流展示。为了提高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展示课题组课题研究成果,我们把教学评优和成果展示交流紧密结合。在评比中,渗透课题,关注学生的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效,开展了教师优质课评比,录像课评比,论文评比等活动。展示交流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很好地展示了教学研究成果。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收到良好实效。1、合理选择切合活动主题的主体活动内容。主题鲜明,贴近生活;积极向上,意义深刻;延伸生活,体现开放。2、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体活动。明确目标,找准落脚点;形式多样,体现特点;注意梯度,关注主体;保证时间,注重实效。3、充分发挥教师有效的指导作用。创设活动情境,引发活动主题;拓宽学习资源,搭建生活平台;指导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活动空间,强化品德意识;关注学生发展。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预设结果得到有效验证。课题研究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过程发生了改变,教学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师生共同发现、提出问题,共同体验、探究的过程;促进了师生发展,学生生活体验更加丰富,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四、基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课题研究虽说按预定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预期阶段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与培养”由于研究力量不足,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2、由于兼职教师居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不能及时反思总结,研究资料的积累和科学分析还有待加强。3、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研究能力欠缺,研究缺乏深度,不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五、下一步研究设想1、.进一步分析、总结经验,加强研究成果的验证和推广。2、.系统整理研究资料,梳理归纳,分类汇编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3课题工作报告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工作报告课题批准号X-201课题名称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雷丽霞杨启华钟和军所在单位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课题组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组贯彻“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想,通过开展校园网络共享文化建设,构建网络优化改进的校本教研模式,在网上教师教研、网上教师叙事研究、网络课堂教学、网络学习活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以及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实验效益。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1、实验准备阶段:继XX年9月我校建成千兆校园网络,11月我校承办了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以及12月我校承办了全国首家的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XX年年会之后,我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此,我校提出了“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XX年2月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举办新课程培训、科研培训、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2、初步实验阶段:完成实验的各项准备,制定课题实验计划和子课题实验计划。各实验课题正式启动,如数学Z+Z项目开展顺利,优势明显;中学英语教研组以“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整合研究”课题为牵动,开展了中学英语博客网群、网络英语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全校中小学生首届网络技能大赛活动,参加大赛的选手是小学一年级至初二年级的学生,参赛160多人次,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学部掀起班级网站建设热潮,开展网络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初一6班网络实验班项目稳步实施,开展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研究。3、重点突破阶段:完善了课题实验方案、子课题申请表及实验计划,做好教研组子课题、专项研究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完善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和相关计划。3月向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领导小组申请立项。6月被确认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有效性研究的增补项目实验单位课题。举办了教研组长、网络实验班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专题培训会议。开展教师网页制作、学生班级网页制作、信息化教学讲座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网站。学校网站改版建设。开发基于问题研讨的网络学习平台,支持网络教学课堂应用、语言写作教学应用。规划并完善校内共享的文件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资料传送、信息发布等服务。选送优秀学生作品、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含录像课)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的评选活动。选送12件学校、师生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教育主题特色网站评比活动。利用教研平台开展了课例研讨活动,通过校园网站进行了课例点评和总结归纳工作。“教师发展学校论坛”正式建成运营,雷校长亲自召集了“教师发展学校论坛”的第一次版主大会,这可能是国内首次的学校版主大会,16个栏目41人的版主团队顺利组成。中学英语、语文、地理、生物、地理、小学数学等教研组蓬勃开展网络教学、学科网站开发应用研究;小学数学网、小学英语网建成运行,开展了网络学科教研、资源建设、学生网络学习以及特色学科活动的实践研究,尤其网上作业辅导方式受到了学生的热爱和家长的赞誉;XX年5月“海珠区网络教育教学年会”在我校举行,我校承担了中学语文网络教学示范课任务。游春香、黄海琳、夏丽娜、张娜等老师开展网络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班级网站建设蓬勃发展,初二1班、小学五1班、高一1班、初二4班等班级建设成果突出,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活跃并形成亮点;数学Z+Z实验项目在王明宇、成慧民老师的通力合作和精心努力下,产生良好教学效果和实验效益;学生网络作文项目开始启动,小学生在老师(转载于:写论文网: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中期自评报告)的指导下踊跃参与;我校“食堂文化”网站由员工自主建成,为全校师生提供餐饮信息、健康指导和沟通交流服务。XX年1月,我校隆重举行“XX年度信息技术应用特色评选”总结表彰大会。本课题在总课题组中期汇报会上做了大会发言,并进行了展示交流,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副主任陈美玲等专家领导对本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满意,会后省内教师主动与我们联系并进行了深入交流。4、持续深入阶段:我校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网络校本教研、学科网站建设应用、班级网站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网络学习等项目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初中、高中“年级师生互动学习网”建设项目启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依托教师博客网建立的“教师协作叙事”项目启动,通过科研培训和工作推动,进入比较稳健发展时期。“网络夏令营-暑假网上学习课堂”开通,为小学毕业生和初一新生提供学习辅导,“初一新生一日主题夏令营”大型活动举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生物网络学习、英语网络学习、Z+Z智能学习等活动成为重要内容,受到家长、学生欢迎。5、全面推动阶段: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常规教学的质量水平得到充分关注,中学数学组开展了系列的Z+Z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各学科网站基本建成,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中学历史等学科网站成熟发展,专题学习网站得到关注和建设;“未名师生互动学习网”研发成功,开展了有1800多名学生参与的“网上寒假作业”活动。我校大力开展基于“四网合一”的整合与创新的应用,校园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在开通光纤接入互联网站、卫星远程教育网、以及基于电话呼叫中心网的家校联系系统的基础上,再次率先推出了基于手机上网的WAP网站,我校也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拥有光纤互联网、卫星网、电话呼叫中心网、手机无线网,四网合一应用的中小学校。6、课题总结阶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结题要求,本课题组认真开展了结题工作,组织了结题培训工作会议,对实验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提炼,以产生高质量的优质的研究成果。二、研究计划执行以及完成情况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方案提出了研究的总目标是:校园共享文化下校本教研模式的有效构建。具体目标包括:构建网络教研、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模式。建立案例为主体的教师研讨和培训学习活动。建设专题学习网站群和教学资源库以及探讨资源建设模式。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有特色的学科网络教学和课堂应用模式。研究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构建信息教育技术校本课程和教师信息技能的内容标准和目标体系。构建健康文明的班级和学校网络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