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一,找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1.籍常见的文言现象有:实词的一词多义,实词的活用现象,及实词的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虚词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其中关于词类活用现象的复习,鄙人做了如下的总结,希望同仁给予斧正。如何复习文言知识中的活用现象呢?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去做,或者不停地去记,我觉得效果都不太好。我个人认为,最好结合现代汉语的句法功能,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之后来记忆,可能更便捷,更有效果。现在,我把我结合句法总结出的一点小规律,列叙如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处于主语的位置: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处于宾语的位置: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盟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处于宾语位置)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处于主语位置)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第一,比喻动作行为的状态。例如: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常以身翼蔽沛公。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卒廷见相如。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第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例如:予分当引决。分:按照。第七,方位名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或方位。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向?对文言知识中活用现象的总结第八,“岁、月、日”表示时局的频率。月削月割。日、月:每日,每月?第九,其他时间名词。项伯复夜去。意义和平时一样。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例如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1.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石钟山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有时候,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例如: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3.名词使动用法。A.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B.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动”,“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认为?是?”或“把?当做?”等等。1.形容词意动。促织:“成以其小,劣之。”2.名词意动。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可见,文言词类活用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古人书写的的简便。而我们现代人呢,按照我们当下句法结构的理解,他们混乱了我们当下的语法规则,为此,我们给了他一个委婉说法:词类活用。为此,我们的学生只有熟悉的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才能更准确理解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附: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比较。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而后者是客观上即事实上使宾语发生了某种变化,或者使宾语将要发生某种变化。比较“登泰山而小天下”和“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两句中的“小”字,就可以知道:前者只是主观上的认识,而后者则是实际上把木头弄小了,使它客观上发生了某种变化。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其规律教案授课时间:XX年9月17日授课教师:管建军授课班级:高三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高考词类活用这个考点,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准确把握文言文中活用的文言实词,准确翻译含有活用的文言语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养成总结方法,注意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词类活用的规则,掌握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并能触类旁通。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的词类活用识别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明确考点三、何谓词类活用?四、词类活用现象及其规律1、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名词后面带了补语,名词动用。名词与“所”组合,名词动用。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动用。名词在句中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名词动用。名词与“者”组合,名词动用。2、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表示比喻。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表示方位或处所。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和依据。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五、随堂练习翻译下面的句子。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当时陶侃是闲散的官吏,周访举荐他担任主簿的官职,两人相互结交为好友,并且周访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六、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能愿动词、副词+名词名词+宾语名词+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所+名词而+名词或名词+而主语+名词名词+者八、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手册第48页第三题。词类活用之名词的活用编写人:蒋建辉审核人:审批人:时间:编号: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探究归纳各种名词活用现象的规律,能熟练识别不同类别的名词活用现象。2掌握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能准确翻译知识链接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理解B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3、名词活用的类型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4、如何判别词类活用?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主语+谓语+宾语以今律古。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词类活用。过程与方法老师解读学习目标,并分配任务学生合作探究,总结规律老师总结点评,难点释疑当堂检测,达成目标合作探究:名词活用的四种类型名词作指出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即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小结规律:名词作指出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沛公欲王关中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4驴不胜怒,蹄之5籍吏民,封府库6.雨雪霏霏7范增数目项王8.汉水又东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0.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小结规律:翻译方法:_检测达标:指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的类别并解释1朝而往,暮而归2晋军函陵3发尽上指冠4手巾掩口啼5槌床便大怒6今王鼓乐于此7树之以桑8吾从而师之9左右欲刃相如10.道芷阳间行名词的用法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小结规律: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客观上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则为_用法。翻译方法:_名词的用法1侣鱼虾而友麋鹿2.粪土当年万户侯3越国以鄙远小结规律: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主观上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则为_用法。翻译方法:_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