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江人艺新话剧 武汉文化最潮流楚天都市报记者 肖名远一座乡村农舍里,寄居在此的女主人公夜里经常被一种奇怪的声响惊醒,似乎总有一个欲复仇的幽灵向她走来。当她竭力和这个幽灵抗争时,在一个深夜,又突如其来地发生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半明半暗的灯火,紧张惊悚的剧情,一切呈现在离你几米远的地方,让观众尖叫连连。这里是位于武昌昙华林附近的长江人民艺术剧院 D8 小剧场,演出的是话剧我会在半夜之前回来。每到晚上,武汉的时尚青年们纷纷来此聚集,不久前的“长江季候风” 秋冬演出季,200 多场场场爆满。这个有着 60 多年历史的话剧院,在改制后迎来了文化和商业上的双重复兴。改革:废除懒人机制,剧目与票房挂钩长江人艺的前身是 1952 年成立的湖北省话剧院,50 多年来,一直从事话剧创作演出和影视剧制作发行等。剧院原创的话剧五二班日志、 高原风雪、 大江东去等均获全国或全省创作和演出奖,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不过进入新世纪后,省话剧院的传统舞台艺术面临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加上事业单位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 锅饭 ”机制, 单位缺乏 发展活力,年 轻人工作积极性不高,演出场次和收入也不高。2011 年底,省话剧院正式改名为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并由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自己经营的企业单位,这让剧院重新焕发生机。 “过 去的话剧,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主要观众,获奖是最大目的,仓库是终极归宿。改制后,一切作品围绕市场展开,好不好由观众说了算,叫好又叫座才是终极目的。 ”媒体人如是 说 。成为改制后的长江人艺院长后,长江人艺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演艺集团的领导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实行项目负责制和制作人制,将剧目与票房直接挂钩,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作潜力。 “以前院里会给每个人分配角色;现在不同了,你有能力你就上,演不好随时有可能被换下来。 ”演员的演出收入则与其在舞台上的时间、角色轻重等直接挂钩。去年 5 月,长江人艺将一楼的仓库进行了改造,如今已成为能容纳 130 多人的先锋剧场。加上八楼的 D8 空间小剧场,两个剧场加起来能满足 300 多名观众来长江人艺观剧。亲民:50 元就能看话剧,一年演 400 多场2013 年下半年,长江人艺进入了演出高峰期,两个剧场经常一周排演 8 场话剧,场场爆满。尤其是“长江季候风” 秋冬演出季,他们连续推出 3 部悬疑小剧场话剧记忆底牌、打不开的门、 我会在半夜之前回来,以及 2 部原创荒诞爆笑剧,一共 200 多场的演出,在江城掀起新一轮小剧场热潮。庞磊、罗曦两位年轻人,分别担任这三部剧的项目负责人、制作人、导演、主演,他们为剧院增收数十万元,自己也有了不少“粉丝 ”。在价格方面,长江人艺采取亲民路线,学生票价只要 25元,普通的 100 元左右,最贵的也就 300 多元。长江人艺院长夏晓华说, “话剧是一 门艺术浓度很高的高雅艺术,过去显得比较小众,曲高和寡,观众群体较少;现在我们要放下身段,在确保戏的质量的前提下,以低票价培养和吸引武汉的话剧观众。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小魏,去年和同学来长江人艺观看了十几场话剧。 “和电 影票价差不多,但这比看电影有意思。整个剧场就 100 多人,有一种专供的感觉;演员们就在离你几米远的地方,你能听到他们的呼吸,领会他们的眼神,感觉比电影真实得多。 ”庞 磊则称,小剧场更适合话剧, “相对狭小的空间,反而为表演者和观众创造了更多互动的机会。这样的话剧以贴近观众、小而精取胜,避免了高成本可能带来的风险。 ”夏晓华也说,话剧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白领和高端人群,以 80 年甚至 90 后为主体。亲民的价格,让演出一路红火,2013 年全年演出总场次达 400 多场,剧院的收入是 2011 年的 2.5 倍;而新的演出计划,已经排到了 2015 年 3 月 1 日。创新:喜剧主打新年档,成立新媒体剧场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话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是什么?夏晓华认为是语言的力量, “养眼更加养心。 ”而在创作方面,他认为关键是要贴近时代脉博。2010 年,剧院就将信义兄弟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荣获全国话剧“金狮奖” 和“楚天文华大奖”。 近年来,长江人艺则在尝试新的题材和路线,比如有动漫色彩的儿童剧,以及幽默夸张的爆笑喜剧。从去年 12 月下旬开始,他们推出了笑闹江湖让喜剧“灰” 一会看喜剧涨姿势等微喜剧系列,每周五和周六各演一场,场场爆满。接下来的春节档期间,他们推出了微喜剧快乐昙华林 人艺一家亲,正月初九至十四(2 月 8 日-13 日)每天上演 2场,观众可凭身份证到长江人艺免费领取门票。在艺术载体上,长江人艺也在尝试创新, “长江演艺号” 流动舞台车让他们把以微话剧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送到社区、学校、企业、军营和农村。他们还承办了湖北省首届大学生话剧节,并与武汉大学艺术系、湖北日报大学生艺术团联合成立了“长江戏剧 媒体联盟” ,建立起了文 艺院团与高校大学生的互动平台和长效机制。以此为基础,他们打造全国最大的网络剧场“长江新媒体 剧场” ,让网民 们上传自己的微话剧、微电影、微喜剧、微动漫,线上线下进行互动。此外,长江人艺还参股省演艺集团成立了“微观世界” 影视公司,拍摄了一些倍受市场追捧的微影视剧。当然,话剧仍然是长江人艺的主营业务。夏晓华认为,在文化背景深厚的武汉,尤其是剧院所在的武昌昙华林区域,随着复兴大武汉战略的实施,市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话剧会有不可限量的前景。 “未来我们会把观众唤回剧场,让观看话剧成为本土市民的一种时尚休闲方式。那时,话剧的价值就能够更好地展示给全社会,走进剧场的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话剧所传递的正能量。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