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一带一路,讲话发言提纲1、什么是“一带一路”,这个概念的由来以及包含哪些地域范围。2、“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和原因。3、“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4、如何实施“一带一路”或者如何与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5、中国国内的积极行动。6、“一带一路”已取得的项目成果。7、“一带一路”的最新开发:互联网开发和经济合作。8、“一带一路”的未来展望:规划新泛亚铁路-海参崴高铁)、规划渤海湾水水国际中转港、中俄西伯利亚铁路-北极航线。9、“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实施中面临的挑战、共建美好未来。时政讲座标题抓住世界新机遇,唱响全球好声音聚焦“一路一带”时间XX年6月18日20点地点泥中多媒体教室主讲人朱冬梅同学们,大家好!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知道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吗?为顺应时代潮流,习大大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俩个倡议,你们知道是什么倡议吗??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今天就“一带一路”话题和大家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21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构想。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它是伟大“中国梦”的合理延伸。今天我讲四个方面的认识,第一,?一路一带?中国必须搞。第二,中国有能力搞。第三,这个不好搞。最后,我们有信心中国能搞好。一、“一路一带”必须搞“一带一路?,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世界外部经济失衡的环境要求。1.中国的内在需求。丝绸之路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机部分。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改革是指对内,开放是指对外。开放,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发展重要的一部分。早期的开放,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出口中国钢铁等。而现在,需要新形式的开放,中国目前缺乏新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现在是人均GDP为7500美金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提升为高等收入经济体。世界银行根据二战以后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来看,只有十几个国家逃避了中等收入险境,成为了高收入国家。现在,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抓住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如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2.外部原因。XX年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失衡,中国现在的国际环境不好,西方对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怎么办?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二、“一路一带”中国有能力搞中国有能力发展?一带一路?,原因有三:一是中国资本过剩,二是中国产能过剩,三是中国技术过关。1.资本过剩。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想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从八十年代高度资本短缺的国家,到现在资本过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资本过剩怎么办?肯定要走出去。西方没钱、欧洲没钱,中国有钱。中国老百姓的银行里有很多钱。但是我觉得中国大部分的钱不叫资本,叫现金。你想,存在银行里。美国搞量化宽松,欧洲和日本也在搞。所以中国的人民币,价值的不取决于中国本身。美国都搞QE的话,中国人民币价值又低了,欧洲日本也搞,你怎么办。所以中国要把那么庞大的现金,转化为资本,要走出去。这是必须的,中国有能力。2.产能过剩。第二个,就是产能过剩。国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建立完备了,东部和中部,都建立的差不多了,西部还有一些空间可以建。例如钢铁、水泥,这些过剩的产能去哪里?必须找到出路,这和西方以前一样,过剩的产能需要开辟新的市场,资本需要投资的空间。3.技术过关。丝绸之路除了传统的贸易投资以外,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最高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中国自己知道,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路一带?,除了像新加坡这样少数的富裕起来的国家,其他都是发展中甚至贫困的。看看东南亚和中亚的国家,他们这些经济体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过剩的产能、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都是这些国家所需要的。三、“一带一路”不好搞:诸多挑战这个项目不好做,有很多挑战。三类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表现出不同态度,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持怀疑态度的。1.反对派。既得利益国家是反对中国的:美国,日本这样的既得利益。中国作为一个新的利益,对既得利益国家造成了威胁。中国改革开放基本上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请进来,中国开放国门,和外面的世界基本上不冲突,把自己的市场开放给国际资本。第二阶段,90年代,中国讲接轨,加入WTO。接轨意味着中国改变自己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这也不会发生冲突。从本世纪初开始,走出去,就要发生冲突。非洲也好拉丁美洲也好,东南也也好,美国西方也好。所以你进去肯定要发生冲突,丝绸之路和亚投行。所以我想这个反对派,是很容易理解的。2.支持派。和反对相反的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支持,因为他们需要发展。尤其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很低的国家,他们大力需要发展。西方不给他们钱。现在西方的一个问题是,西方的资本也不少,但是为什么不能去呢?我是觉得西方的政治阻碍了资本的流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有很多条件,民主、自由、人权、宗教,这些附加条件,这使得很多的资本到不了这些所需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并不是毫无条件,中国有条件,但不像西方那样过分政治化的条件。所以这些国家是非常支持中国的。3.怀疑派。那么中间呢,是对抱怀疑态度的。一种是受到美国的压力,像韩国,它本身其经济体与中国非常整合,但它也不好公开表态,因为美国是它的同盟。澳大利亚也是,受美国的压力。而另一种,有些国家,像印尼,对中国到底要做什么,大家不清楚,抱有怀疑态度。当然这和中国做的不够也有关系,?丝绸之路?说到现在也有一年多了,具体方案却没说清楚,但是究竟是怎么。我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人家不了解我们。所以,这是三个类型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国家安全问题。另外,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很多考量,现在决策就是细节不够。?丝绸之路?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对很多国家来说是比较麻烦的。当时我们和越南人说,修云南到新加坡的高铁,越南人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国土上修?这个不是一个经济规划的问题,而是国家安全的问题。像菲律宾、越南,和中国有领土主权纠纷问题,所以你修基础设施,他们会怀疑中国是不是对其国家安全产生影响。包括斯里兰卡也是,科伦坡的港口让新加坡管理,那没问题,因为新加坡国家小不会对其产生国家安全的问题,印度也不担心。但是中国一接手,情况就不同了。所以中国,真正落实下去,也是很麻烦。西方制度比较健全,是透明的体制,西方以国家安全的名义,不让中国出去。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制度化程度非常低,也不透明,国家腐败,做生意的人就比较麻烦,我和这一个总统签个协议,下个总统上来了就不承认了,这就不好做。四、我们有信心?一带一路?能搞好即使面临诸多问题,我对?一带一路?还是有信心的。为什么有信心呢?一个是刚才说的客观需要,世界还是要发展的,发展还是主题,尤其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不用说非洲这样的国家,东南亚国家也是很穷。现在只有中国能帮助他们。我们是最强大的金砖国家,其他四块砖加起来,没有中国这一块砖重。所以,发展中国家中,只用中国才能这样做。我们有信心“一带一路”中国能搞好,希望她能够永久地载入史册!历史回归: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XX年月和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XX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XX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XX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XX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XX年6月5日,习近平出席中阿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