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初级会计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第一章至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二、填空题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12、增值税有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13、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14、资源课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15、国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有偿方式取得的财政收入。16、国债具有三个特征:有偿性、自愿性、和灵活性。17、国债发行价格一般有三种: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18、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法、强制摊派法。19、国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以新替旧偿还法。20、决定国债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状况、社会资金供给量。三、单项选择题1、财政属于范畴2、财政是国家凭借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3、目前,我国税收收入约占财政收入的比例:4、征税的依据是。5、是课税对象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6、国债是指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7、利用政治权力强制发行的债券,称为。8、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的国债。9、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四、多项选择题1、财政具有职能。2、税收具有的特征3、税收三要素是指。4、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5、国债制度在社会得到发展。6、货币国债按计量单位为标准可以分为。7、决定国债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ABC).8、世界各国发行国债的方法主要有(ABCDE).9、国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10、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五、判断正误1、财政是国家凭借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权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2、财政作用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3、目前在我国债务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左右,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4、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来源和政府履行财政职能的需要所决定的财政收入最高数量界线和最低数量界线。5、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是纳税人。6、税源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7、起征点就是课税对象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8、流传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9、国债和税收都属于财政范畴。10、市场利率国债的利率是随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11、国债利息率是指国债利息与本金的比率。12、出卖法是政府委托推销机构利用金融市场直接售出国债。13、发行纸币不是政府偿债资金的一种来源。14、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15、发行国债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第五章至第九章1、财政支出:通常也叫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2、量入为出: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3、政府采购:也称统一采购或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4、教育事业费: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5、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6、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它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劳动者的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的基本的生活保障。7、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或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8、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预算的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9、国家决算:对预算执行的总结和终结。10、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收自支的资金。1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的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12、财政结余: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13、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14、经济发行: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15、财政发行:指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二、填空题1、安排财政支出的原则有量入为出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和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2、我国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伤残保险。3、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4、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5、按财政补贴的内容分类,它可以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6、从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和调节财政资金的方式来看。我们可以把财政政策工具分为财政措施和财政信用措施两大类。7、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赤字预算。三、单项选择题1、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通常是以财政支出的来表示的。2、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过程。3、政府采购的主体是依靠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机关、社会团体等。4、行政管理支出属于。5、下列属于人员经费的是6、下列属于公用经费的是7、是指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费支出作资金储备。8、财政补贴的主体是。9、财政补贴的对象是。10、国家财政对某些企业或项目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补贴,称为。11、下列属于涉及全局性财政措施的是。12、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13、财政赤字是指。14、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1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起实行。16、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审查和平批准。17、中央国库业务由代理。18、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19、下列国家中预算年度采用历年制的是20、目前我国属于中央、地方共享收入的税种是。四、多项选择题1、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2、安排财政支出应遵循原则3、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有4、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按部门划分,可以包括5、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按用途划分可以分为6、公用经费开支主要包括作业一一、选择题1、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输入B输出C转换D整理2、生产过程需要输入的资源要素有A人B财C物D信息E技术3、产品的品种、产量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企业生产系统技术、组织、经济效果方面的综合表现称为A生产形式B生产类型C生产流程D生产系统4、按生产工艺特性分类可将生产类型分为两大类A加工装配方式B生产型C劳动服务型D流程式生产E备货式生产5、按专业化程度不同,加工装配式生产类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A分解型生产B全能型生产C总装型生产D流水型生产E混合型生产6、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工艺过程的A集合性B流程性C连续性D离散性7、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可将生产类型分为A备货型生产B计划型生产C随机型生产D订货型生产E大规模定制生产8、小批量或批量生产的制约因素是A生产数量不足B品种多C人员少D设备不足9、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A生产战略制定B产品设计C生产系统设计D生产系统的运行管理E质量管理10、产品的属性主要有A价格B质量C价值D使用价值E品牌11、产品外形设计的原则有A美观B安全C便于搬运D豪华E便手拆卸12、服务蓝图的三条分界线是A自然分界线B互动分界线C可视分界线D物理分界线E内部互动分界线13、服务蓝图中的四种行为分别是A顾客行为B前台员工行为C后台员工行为D服务行为E支持活动二、简答题1、简述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组织的特点。生产过程的性质。生产过程是一种转换的过程和人的劳动过程。生产过程是一种活动,是一种通过人的劳动,有时还会借助一定的自然力,将劳动对象转化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产品的一系列过程。转换过程中,人的劳动是核心。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转换工艺有可能发生变化。现代化生产过程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生产过程可以细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或分为若干个工序。分工可以时间和空间上展开,大大地缩短了产成品的生产周期。2、简述生产类型与生产量的关系。生产量的多少是影响生产类型的重要因素。基本的生产量是决定某些产品是否批量生产的依据。生产量也是决定采取订货型生产和备货型生产的依据。生产量是决定专业化分工方式的依据。3、简述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生产管理的范围扩大化。生产的概念记忆已从工厂制造业扩展到医院、餐饮、旅游、商场、银行、咨询等服务业。就制造业而言,生产活动的涵盖范围随着生产系统的前伸和后延也大为扩展。组织机构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