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七年级历史上材料题二历史材料分析1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请回答: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哪一条江上?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说说XX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哪些方面发挥效益?2、观看两幅图片后,回答下列问题: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了。那时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其意义是什么?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什么机构或官职?有何意义?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请分析一下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另一考法: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3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4分)“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4、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请回答: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5、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摘自魏书请回答: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作用。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认识。6、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请回答: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7“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回答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8、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商鞅变法使国家强大了,那为什么还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1、张骞通西域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此行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了解了沿途的情况。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丝绸之路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评价: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交通的重要渠道。13、佛教东传:佛教由古印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推广。我国内地最早的寺庙是洛阳白马寺。影响:有利于维持封建等级秩序;有利于给贫困民众以精神上的安慰。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失败原因:军队不习水性,十分疲惫,军中出现瘟疫;曹操的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3、三国形成:东晋南朝政权分立:东汉三国西晋隋朝江南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江南特点:社会相对稳定,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大量南迁:开始时间:东汉末年主要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迁移路线:西线巴蜀;中线两湖、江西地区;东线江浙地区意义:改变了南方人少地多的局面,长期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得到极大改善;北方官民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刺激了南方的经济增长,为各行业发展带来了生机。经济开发:农业经济区域:巴蜀、两湖江西地区、江浙手工业:造船、造纸、冶铸、制漆、制瓷、丝织业商业城市:建康、京口、吴郡、余杭、广州(港口城市)、鄮县5、北方民族大融合东魏北齐北方政局:北魏隋西魏北周特征: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孝文帝改革:北魏鲜卑人政权386年建国493年统一北方都城:平城冯太后:政治:三长制;经济:均田制;官员实行俸禄制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民族融合特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起居发生变化;南北互使、南北互市。意义: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又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阶段。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开发,为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从而奠定了隋朝统一和唐朝繁盛的基础。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1、甲骨文、甲骨文概念: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叫卜辞。、内容: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作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西周也有甲骨文。2、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青铜器用途:酒器、食器、武器、乐器、礼器、生产工具。4、著名青铜器: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乳丁纹平底爵:已发现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四千年左右四羊方尊:已发现最大的尊5、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仁、义、礼教育:教育对象:广收学徒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等。6、派别及其主要思想8、史记作者:司马迁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史学价值: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学价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9、王羲之:书圣,所写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10、我国古代数学成就1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意义:对世界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13、我国古代医学成就七年级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1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图材料三:丝绸之路图谁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分别在哪一年?出使西域的另一位是谁?答:汉武帝。两次。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班超。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什么机构总管西域事务?它的设置的意义是什么?为此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人物是谁?答:西域都护。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人是张骞。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具有什么影响?答: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汉时期,人们所称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什么地方以西?“西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答: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历经坎坷,我们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精神?答: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等。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作用是什么?答: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形式。答:和平交往。2、材料:“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谴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侯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国悉纳贡内属?。”文中“西域”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答:指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文中“武帝”、“北虏”各指谁?答:“武帝”指汉武帝“北虏”指匈奴“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哪件事?有何意义?答:“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中“以超为都护”指的是什么事?答: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班超出使西域有何意义?答: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歌诀:黄巾起事东汉瘫,群雄割据起战乱。三国鼎立魏蜀吴,分裂国家六十年。西晋代魏灭蜀吴,统一时间太短暂。东晋偏安于江南,十六国家乱中原。宋齐梁陈称南朝,三魏齐周北半边。分裂二百七十载,统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